【www.junered.com--历年真题】




《论语》
1、综述: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将做人的道理。
2、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
(1)“仁”的思想
(2)“孝”的思想
(3)“礼”的思想
(4)中庸思想
(5)天命思想
(6)教育思想
3、“仁”的思想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仁”的涵义很广,所谓仁者即“爱人”
(2)“仁”的标准“刚、毅、木、讷,近仁”还包括“恭、宽、信、敏、惠”
(3)仁者的特征“仁者静……仁者寿……”;仁者对艰难的事情抢先去做,对能获利的事便能退居人后;仁者能正确地对人好恶“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实践“仁”的途径
“仁”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为仁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对于个人而言,仁者运用“恕”来行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则是更高要求,难度更大,甚至尧舜都难以做到。
统治者:仁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统治者“节用爱民,使民以时”“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仁”的价值和作用:孔子认为“仁”比生命还重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这一原则鼓励着后世多少仁人志士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4、孝的思想
(1)孝是仁的根本。“孝”尊重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中国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
当时家族组织与政治关系密切,在家能孝悌者,在政治上必定能敬重君主、公卿。
(2)如何做到“孝”一是合礼,二是真情实感
(3)孔子提倡的“孝”的局限性:一旦孝与仁出现冲突,依据事亲为大的原则,不惜牺牲“仁者,爱人”为代价,来保持父慈子孝的至高无上。

5、礼的思想
礼的思想主要体现为“仁”“恭”“敬”等,“仁”是礼的最根本的精神内容。
礼的作用:孔子主张用礼义来规范人欲,把人欲规范在合理的限度之内,从而使人欲在社会上与个人之间得到协调。
(1)孔子承认人欲的存在于满足的合理性。“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足食,足兵,民信之”孔子还主张先富再教,他看到民众基本物质的满足对教化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承认对人欲的合理性满足是“求仁”的前提。
(2)孔子强调以礼节欲,克制欲望的膨胀,已达到“仁”的道德境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于统治者他提出应当以礼行事。对百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使百姓“有耻且格”遵循礼的规则,达到和谐的“礼治”的境界。
6、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
中庸思想的原则: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中庸思想是一种调和配合的意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中庸思想主张在实际应用中时常变通,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注意避免“过”与“不及”
7、天命思想
(1)孔子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畏天命。他认为一切全在天的掌控中,人须秉持天命而行,不可胡为妄做。
(2)孔子的天命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将天道运用到人道中,承担起社会责任
(3)孔子赞成敬鬼神
8、孔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的思想
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教育
一、 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保民、与民同乐,其中最突出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推崇得民心者得天下。
(1)孟子认为君主应该以爱护人民为主,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对于残害百姓的君主可以诛伐,推翻他,并认为这是正义之举。
(2)孟子强调国君不仅要爱护民众,也要爱护臣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孟子把人民的意愿作为战争是否该兴起的重要标准。
二、仁政思想
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认为这是最理想的政治。仁政的基本思想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主要体现在养民和教民上。
(1) 养民:制民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心”;使民以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取民有制“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2) 教民:养民则是解决民众的经济问题。教民是解决民众的道德问题。孟子认为教民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三、“王道”思想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认为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的运用,可以实现“王道”这一目标。
孟子认为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
四、“性善论”思想
“性善论”是孟子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
“性善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那就是有别于动物的人的社会属性。
(2) 人的善性事先天固有的,并非后天形成的。
(3) “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发展成完美的道德。
五、“尽心知性”思想
在孟子看来“尽心知性”是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人”的一个必要途径。所谓“尽心”,即指把人性中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到极致;所谓知性,即指把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并将它付诸实践。
达到“尽心知性”,在孟子看来要做到“寡欲”“内省”“养气”
心性之学的目的:即是塑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人格。
影响: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国历代优秀的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更是起到直接的作用。
教育思想: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作为人生最大的乐事。
孟子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所谓人伦即是关于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对关系。
教育方法:存养式

钟秋萍


查看更多历年真题相关内容,请点击历年真题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