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语文集锦】

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中,必须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这两方面的转型,这是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践诉求,也是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党和国家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自信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上,确立文化自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当前社会生态化生存方式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得到了更加充分、深入地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绿色经济”“生态红利”等发展理念和模式。近几年来,我国转变以往“优先发展经济、先破坏后治理”的思想,有效改变了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冲突对立的状况,加大了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力度,强化了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理念,力争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当代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对策,是关乎民族未来、谋求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注重体现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境界。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充分构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在今天以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形态统一起来,不断提升中华传统生态文化核心价值,能够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形成生产力提高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支撑系统,有效促进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血脉相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新常态发展的环境,文化自信在这广阔土壤中被提升到了一个崭新高度,并正在以它更如深厚的力度,发挥它更加持续、更加基础、更加广泛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大力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观,践行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转变以往以经济增长追求GDP为主线的发展模式,构建人与自然、人文与技术、手段与目的相统一的体系,积极探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以此更好地推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有效改变当前“三期叠加”的发展现状,实现中国绿色经济崛起的愿景,为我国人民谋求改革与发展的红利。
(摘自王天一、王圣祯《文化自信熔铸生态文明建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的转型,就必须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道路。
B.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石是保障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C.“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要和谐共生”是和“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传统文化理念。
D.被提升到崭新高度的文化自信,其力度更加深厚,其作用更加持续、基础、广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首段提出观点,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B.文章论证兼顾理论与实际,重点是分析传统理论,也有对现实的分析。
C.文章引用“天人合一”发展理念,巧妙衔接上下文,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阐述提高文化自信对推动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决当前我国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关键,就是要转变以往“优先发展经济、先破坏后治理”的思想。
B.秉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思想,就能更好地确立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有效地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C.雨果曾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是相通的。
D.确立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更好地实现为我国人民谋求改革与发展红利的宏伟目标。


(1)D (2)B (3)B


查看更多语文集锦相关内容,请点击语文集锦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