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经典美文】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季羡林

①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承。历史上所谓现代化,是指当时的“现代.,也可以叫做时代化。

  ②所谓现代化或者时代化,必须有一个标准,这就是当时世界上在文化发展方面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平。既然讲到世界水平,那就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 族的事情。因此,不管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总是同文化交流分不开的。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上以及现在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现代化或者时代化一 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文化交流,大力吸收外来的文化,加以批判接受。对于传统文化,也要批判继承,二者都不能原封不动。原封不动就失去生命活力,人类和 任何动物植物失去了生命活力,就不能继续生存。

  ③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 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只顾前者则流于僵化保守;只顾后者则将成为邯郸学步,旧的忘了,新的不 会。

  ④中国历史上的事实可以充分证明上述的看法。试以汉代为例。汉武帝在位期间是汉代国力达到顶峰的时代。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在 文化思想方面,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以说是保存传统文化的一种办法。但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仅仅对儒家思想抱残守缺,死死抱住不放,而是放眼 世界,大量吸收外来的东西。从那时候起,许多外国的动物、植物、矿物,以及其他产品从西域源源传入中华,比如葡萄、胡瓜、胡豆、胡麻、胡桃、胡葱、胡蒜、 石榴、胡椒、苜蓿、骆驼、汗血马、璧流离等等都是当时传入的。西域文化,比如音乐、雕刻等也陆续传入。稍晚一点,佛教也传了进来。另一方面,中国的丝和丝 织品也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欧洲。总之,汉武帝及其以后的长时间中,一方面发扬传统文化,一方面大搞“时代化.。尽管当时不会有什么时代化或现代化之 类的概念,人们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进行这样伟大的事业;但是他们确实这样做了,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文化交流大大地促进 了汉代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际上文化的发展。汉武帝前后的时代遂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代之一。

⑤这些例子透露了一条规律: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时,对外文化交流,也可以叫做时代化,就进行得频繁而有生气。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本国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使国力更加强盛。凡是国力衰竭时,就闭关自守,不敢进行文化交流。这反过来更促成了国力的萎缩。打一个也许不太确切的比方:健康的人,只要有营 养,什么东西都敢吃,结果他变得更加健康,患了胃病或者自以为有病的人,终日愁眉苦脸,哼哼唧唧,嘀嘀咕咕,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动。结果无病生病,有病 加病,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选自《季羡林全集》有删节)

1.下列对“现代化.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它与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的传统文化一样都是不可否定的客观存在。

B. 现代化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范畴,所以它的标准是当时世界上在文化发展方面达到的最高水平。

C. 现代化离不开文化传承与交流,既要发扬传统文化,又要放眼世界,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

D.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是正常发展的国家都要解决好的,否则,经济与文化都会两败俱伤。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分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统一、相反相承的关系,为下文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张本。

B.文章第②段,论述了现代化与文化交流的关系,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批判传承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C.文章第③段,强调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统一关系以及解决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矛盾的重要意义。

D.文章第④⑤段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论述了建设现代化才能使国家走上强盛的道理。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历史上所说的现代化就是当时的“现代.,也可以叫做时代化,它是与时俱进的。每一个朝代都是当时的“现代化.。

B.若只顾传统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则流于僵化保守;若只顾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发展则成为邯郸学步,新旧文化都学不好。

C.国力强盛时文化交流生机勃勃,反过来使国力更加强盛;国力衰竭时,不闭关自守,强化文化交流就会促成国力的强盛。

D.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保存了传统文化:从西域源源不断传入的大量物产及文化,又推动了汉朝的“时代化.。


查看更多经典美文相关内容,请点击经典美文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