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励志文章】

①清晨,起床去卫生间,下了床却习惯性去拿手机,先看下时间6:20,然后就瞄到有个未接来电,上面显示“老王”,我脑子里立即血往上涌,心里咯噔一下,一边回拨电话,一边胡乱地想着,是不是我爸脑梗又犯了?未接来电是二十分钟之前,可千万别有什么事呀!

②这么害怕的原因是前段时间我爸来我家小住,可能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冷,有天中午他突然觉得左侧的手脚发麻,说话也说不清楚,我赶紧把他送去了医院。

③医生说这是一过性的脑梗,有的自己能恢复过来,像我爸这种持续二十分钟就自己好了,有的恢复不过来,就比较麻烦……

④记不清我爸这是第几次因为类似的情况住院,说真的,每次都把我吓个半死。医生说告诉我不要过于紧张,现在老年人这种情况多,也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只说清淡饮食,适度运动,这次发现血糖也有点高,让尽量少吃米面。

⑤住院一周后出院休养了段时间,我爸说在城里住得憋得慌,感觉像坐牢,坚持回老家了。

⑥在电话拨通等待的期间,我非常懊恼睡前没有检查手机,可能是白天开会把手机设成静音忘记调回来。我不停地祈祷老爸赶紧接电话,每滴一声,一分一秒都是无比漫长和煎熬,心想别晕过去了,不然老年手机的声音响起来震耳欲聋的,他也不可能听不到啊。越想越怕,眼泪都急出来了,电话还是没人接。

⑦紧接着又打了一遍,很快就接通了,听到我爸熟悉的声音,心里顿时轻松了一些,我哽咽着问:“爸,你没事吧?!”

⑧爸说:“怎么了,没啥大事呀,不是医生说不让喝米粥嘛,你给买的豆浆机收到了,但我按照说明书使用,为啥响了一会儿停了,然后再响一会儿又停了,是不是寄的路上被摔坏了!?”

⑨我听到彻底松了口气说:“没事儿,停下来的时候是在加热,反复几次,等嘀嘀的声音响了以后就完全熟了,也打好了,倒出来冷一下就可以喝了。”

⑩他说:“那我挂了,我得赶紧盯着去。”

⑪“不用盯。”我说。

⑫“不看着哪能行?”他坚持道。

⑬我说:“好,那你看着吧。”

⑭挂了电话,我打了个冷战,才发现身上寒意彻骨,寒冬清晨,我只穿了件单层的睡衣,站着那么久也没觉得冷,也忘记原本起来是要去卫生间的。

⑮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个深夜或者是清晨,特别害怕听到手机铃响,最害怕的是我爸打来的,生怕他哪儿不舒服,我没有在身边,不能及时送去医院而发生不测。

⑯思来想去,我总结了一下这么焦虑害怕的原因,是平时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了。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陪在他左右,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随时掌握情况,或许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也或者是平时父亲打电话来时我能多点耐心,不要问有事没事敷衍应付,他可能会多打几次电话过来,也不至于他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偶尔一个电话过来,就把我吓破了胆。

⑰你是否也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如果你和我一样,害怕听到父母的电话,那也恰恰说明你对父母关心度不够。因为所有的恐慌和胡猜乱想,都是因为茫然和未知。凡事用心了,努力了,就会知己知彼,自然胸有成竹,也能泰然处之。做事如此,孝心亦是啊!

(《毫州晚报》2018年12月3日,有删改)

(1)请期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⑮段画线句子。

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

(4)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一下②~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难以割舍,选文和材料一、材料二中作者在表达对父母的情感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请简要分析。

【材料一】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选自朱自清《背影》

【材料二】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分析】清晨起床我发现了一通来自父亲的未接来电,心生恐惧,只因为父亲好几次因为脑梗住院。父亲终于接通了电话,原来是因为新买的豆浆机。放下电话后我对自己的恐惧不安进行了反思,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不够。小说以此表现凡事用心、努力,就会知己知彼,胸有成竹,泰然处之的中心。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主要写我回复父亲未接来电的经过,以此表现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以及对“孝”的思考。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根据文中的“我总结了一下这么焦虑害怕的原因,是平时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了”“也或者是平时父亲打电话来时我能多点耐心,不要问有事没事敷衍应付,他可能会多打几次电话过来”等句子即可概括出答案。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一般多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进行。阅读画线句子,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此来形象地表现我心有余悸的具体表现。

(4)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判断与作用分析。文章第②~⑤段,交代了我看到父亲未接来电而心生恐惧的原因﹣﹣父亲之前因为脑梗而住院。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插叙,对前文的内容进行补充交代,也为下文描写我的不安,以及接通电话后的反思作铺垫。

(5)本题考查不同文本的阅读比较。根据题意,要求比较的是作者在表达对父母的情感时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阅读这篇文章,可知作者是以接听电话表现出对父亲安危的担忧。材料一,则是通过阅读书信,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材料二,以自然环境描写,来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心。

答案:

(1)本文主要写我回复父亲未接来电的经过,表达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以及对“孝”的思考。

(2)因为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与父母分离时间越来越长,对父母关心少,不了解父母真实情况,所以“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的无助、害怕,表达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

(4)插叙,插入父亲生病住院的情况,写出我为父亲担忧的原因,为下文写我的紧张不安、害怕及思考作铺垫。

(5)选文中:以接听电话的事件,表现出作者为父亲担忧、害怕的情感。

材料一:因书信而引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材料二:以秋天的菊花,表现作者照顾好妹妹,活好自己的信心。

【点评】把握内容是基础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查看更多励志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励志文章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