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语文集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盖失强援 盖:因为。 B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小题3:对第二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D.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10分)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2)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可以说是智谋和力量(变得)势孤力弱、处境危急,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的。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奉之弥繁,”可知“厌”应为“满足”。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可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判断。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所以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先概述第二段内容,再将选项与该段内容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取舍。D项,“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表述不正确,应为“以散文为主,简杂骈句。”所以选D。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使 是使动用法。 为国是治国 劫就是胁迫的意思、之、革、智、力、亡、已。


查看更多语文集锦相关内容,请点击语文集锦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