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语文集锦】

据新华社电国家汉办昨天在京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并计划在三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

昨天上午,由国家汉办组织成立的《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以色列等国家的30多位知名学者,将在3天会议期间具体商讨翻译的进程安排。

据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介绍,在几位知名中外学者的倡议下,2008年夏,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正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

许琳指出,《五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迄今为止,一套适应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了解中国文化需要的多语种《五经》译本却不存在。“我们必须出版一套全新的现代译本,只有这样,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才能被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并真正接受。”她说。

(摘自2009年7月28日《京华时报》)

【材料二】

施舟人领衔译《五经》

计划3年半推出英译本

朱静远

因为缺乏现代译本,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的《五经》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国家汉办近日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并计划在3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著名汉学家施舟人是此次《五经》翻译项目的主持人。记者日前采访了施舟人。

是中国重要文化遗产

  记:为什么会选择翻译《五经》?它似乎并不是中国特别通俗的读物。

  施:所谓《五经》,是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的约定俗成的叫法。《五经》是中国最古老、最神圣的典籍,它们的起源大多早于后来被称作“儒家”的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帝国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很多世纪以来国家科举取士的考试科目。

  很多外国人读过中国文学的译本,但他们却不了解《五经》,甚至根本买不到《五经》的译本。

  从年代、文化背景来看,《五经》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经典有相似之处,但它最大的特色是与人有关。《圣经》、《古兰经》等都是关于神的作品,而《五经》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代表作,有很多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思想、观点,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之一。

多次呼吁翻译《五经》

  记: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五经》的?

  施:上世纪70年代,在国学界与季羡林先生一起被称为“北季南饶”的饶宗颐先生在我执教的法国高等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恰逢法国政府出资设立一个规模宏大的世界文化经典翻译项目。当饶宗颐先生看到项目中的中国典籍只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时,年过六十的他流泪了:“我们完了,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文化源头是《五经》。”

  饶宗颐先生的眼泪使我深受震动,看到这种情况,每一个相关的人,每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会感到不安,我心中翻译《五经》的愿望也越发强烈。

  在后来的30多年中,我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翻译《五经》的重要性。2008年,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接受了我的建议,经过多国学者参加的评审会,正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

需要各方面专家参与

  记:《五经》翻译有怎样的重要性?

  施:我对重新翻译《五经》的评价是:责任很重,难度不小。每一个学者的翻译都有其个人的色彩在内,因此要成立《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在国内学术界、国际汉学界相关领域聘请杰出学者担任委员会成员。关于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国内外的学者都会参与进来。

  记:《五经》翻译对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帮助?

  施:《五经》推广到国外一定会对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有帮助。《五经》的翻译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就像洗手,两只手互相揉搓才会干净,但你可能不知道究竟是哪只手帮助另一只手洗干净的。 

【链接】施舟人(K.M.Schipper),生于1934年,法国人,曾师从康德谟和石泰安先生研究中国道教史,以研究中国道教而驰名于国际汉学界,是国际上第一个提出建立文化基因库的人。现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中国福州大学特聘教授等。

(选自2009年9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简要叙述了“《五经》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原因,介绍了国家汉办关于《五经》翻译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并阐述了翻译《五经》的意义。

B.《五经》是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的约定俗成的叫法,《五经》并不是中国特别通俗的读物,因此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C.《五经》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经典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容上有很大区别,它最大的特色是与人有关,是关于人的作品。

D.施舟人先生举出在国学界与季羡林先生一起被称为“北季南饶”的饶宗颐先生的一次经历,是用典型事实证明翻译《五经》的必要性。

E.“文化交流就像洗手,两只手互相揉搓才会干净,但你可能不知道究竟是哪只手帮助另一只手洗干净的”一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

【答案】AD。(B《五经》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是因为“缺乏现代译本”;C《五经》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经典的相似之处是产生的年代和文化背景,而不是形式;E不是暗喻的手法,应该是明喻。)(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2)为什么说《五经》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6分)

【答案】①《五经》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1分),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帝国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1分),也是很多世纪以来国家科举取士的考试科目(1分)。②《五经》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代表作(1分),有很多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思想、观点(1分),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之一(1分)。

(3)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内容方面:虽然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叙述了国家汉办组织海内外学者共同翻译《五经》的工作,并阐述了《五经》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材料二还具体叙述了怎样开展翻译《五经》的工作。(2分)

形式方面:材料一属于消息(新闻),由导语、主体两部分构成,主体部分主要采用了概括叙述的方式;(2分)材料二属于访谈,由导语、主体、链接三部分构成,主体部分主要采用了问答的形式,较消息更具体。(2分)

(4)你认为由中国国家汉办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8分)

【答案】不合适。(1分)因为:①依靠政府的力量“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来推广《五经》,是“权势推广”。(1分)②一部经典在世界上的传播,关键不在于这部作品“产出国”的态度,(2分)而在于别的国家的文化界、读者是否认可、接受这部作品,(2分))③一部经典能否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关键在于别的国家译者是否推广介绍。(2分)

合适。(1分)因为:①《五经》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1分)②翻译《五经》,让世界从中国文化的源头上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2分)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以便更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2分)有助于增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2分)

(无论哪一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打包下载:中小学名著朗读 有声小说】


查看更多语文集锦相关内容,请点击语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