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语文集锦】

①网络传播是个不可回避的巨大现实,我们这里的文化人在任何场合都要谈到网络衍生的诸多问题。可是在国外比如在欧洲,这个问题就不像我们这里显赫。这是有点奇怪的事情。

②我们与他们相逢,几乎无一例外都要谈到网络传播对青年的伤害,谈到了对低质海量传播的恐惧。大家用了一个词汇:“沙尘暴”——文字信息的巨量翻涌,呈弥漫式席卷而来,这种比喻再贴切不过,它来自一种实际感受。

③奇怪的是外国学者对我们的强烈反应都感到不解,甚至有点木木的。后来才知道,他们那儿基本不存在这样的恐慌。因为他们那里虽然也在网络上发表东西,但相比我们这里既少得多也认真得多。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如果发表作品,也当成纸上印刷品一样——怎么会不一样?网络只是园地和载体的一次改变,作品该怎样写还要怎样写。当然他们主要还是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作品。为了便捷,有的很成熟的外国作家偶尔也在网络上首发创作,但文字上讲究的程度是不会变的。

④这就使人想到,同样是一个现代科技工具,在不同族群里发挥的功能是大相径庭的。一个成熟的工业国家,不可能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对一台手扶拖拉机感到好奇。一些人还记得,那时候村子里如果来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全村的人都要跑出去观看,连老太太都出门了。到了今天,可能在村子里摆上一辆坦克都难有这个效果。可见对现代科技工具,还有一个习惯的过程。我们是一个科技特别不发达的地方,越是这样的地方,就 越是容易产生技术崇拜。

⑤事实上无论网络的传播效率多么高,都不能改变个人艺术创作的品质。其品质不论发表在哪里都是一样,印在草纸上、金箔上,都是一样的。它不会因为载体而改变自己。

⑥所以严格讲,没有“网络文学”,只有文学。也没有分类细致的各种各样的文学,只有文学。载体从古到今不知改变了多少次,变化之大几乎是翻天覆地,但是文学的标准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

⑦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低劣文字等等呈现海量的趋势,形成了“文字沙尘暴”。但是,网络一点都不可怕。对高效率的工具,一味地排斥还不如利用。如果网络搬运的文字信息干净而讲究,那不是一件极大的幸事吗?一件威力强大的武器掌握在谁的手里、怎样使用,这才是关键。

⑧总而言之,越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越是需要和它相匹配的更高的道德伦理素质,不然灾难就有可能发生。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4分)

(1)外国学者对“文字沙尘暴”基本不存恐慌是因为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

(2)文中用“文字沙尘暴”来比喻在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并呈现海量趋势的文字。

14.第四段中写七八十年代全村人争相看拖拉机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3分)

15.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3分)

16.某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这样一段 文字:“语文老师给我们看《超能陆战队》,duang~duang~duang,大白萌萌哒!太给力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请你结合文意对这一现象做简要的评述。(4分)

参考答案:考试资源网整理

13.(4分)(1)不是因为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而是因为国外在网络上发表东西比我们既少得多也认真得多。

(2)不是比喻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所有文字,而是指传播的低劣的文字。

(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3分)把全村人争相看拖拉机与现在可能无人看坦克作对比(1分),说明人们对技术的崇拜只是暂时的(1分),虽然网络文学的载体是现代科技,但它的本质还是文学,文学的标准也没有变(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3分)网络文字的发表及传播要匹配较高道德伦理素质,要干净而讲究。(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6.(4分)运用网络热词来写作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时代气息;但是文字随意且低劣,表意粗浅,无法体现文字的魅力。(完全肯定这一现象并讲述理由给 1分,否定这一现象并能讲述理由给3分,能辩证地 回答并言之有理的给4分)


查看更多语文集锦相关内容,请点击语文集锦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