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语文集锦】

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

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夜,真的静了下来。心,真的空了出来。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 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拔。在反复地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永恒 的主题。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 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 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 隽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 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 姐。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 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椎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寻 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李清照是 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 们传诵。

捧读辛弃疾饱蘸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地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国有危难时,招他 启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这是他一生的悲剧。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如果说东坡常用“安时而处顺”的态度来排遣遭受的痛苦,那么辛弃疾多以慷慨悲歌来倾吐抑郁的哀愁。到了“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

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江海寄余生”;多愁善感的柳永咏唱“执手相看泪眼”;深婉含蓄 的晏殊于“小园香径独徘徊”;姜白石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 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宋词中所弥漫的无边无际的哀愁和忧伤,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漂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赴心头,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 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鸣。“哀愁”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情境相通的那一刻,宋 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跋山涉水而来,叩响我们心的弦索。

感谢古典的宋词,感谢宋词带给我们的哀愁与忧伤。其实,我们是需要哀愁和忧伤的,需要它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读宋词,说明我们的 情感和灵魂还没有真正板结和尘封,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它不是凭理性所能获得,而是由爱来理解。一颗善良的悲悯的有着文化底蕴的心灵,在感受 生活感受人生时,一定能够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

14.第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表达效果?从全文看,这段文字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15.文中引用了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一语,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不超过15字。(4分)

16.文章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有何特点?请概括说明。(6分)

17.作者为什么要在文末说“感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参考答案】 来.源.雨.露.教.育.网()

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文笔简约却又意味深长。点明宋词在宋朝的文学地位,领起下文,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

解析 第一段文字的修辞手法比较明显,从“如烟,如雾”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段文字说明了宋词在宋代文坛上的地位,有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15.“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或: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

解析 理解康德这句话要结合前后语境,在下一段的开头语句中,有对这句话的阐释: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宋词“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

16.在选材上,文章选取了读者耳熟能详的典型词人,并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安排,全方位地给我们展现了这些代表性词人的作品中那无尽的忧愁和哀伤。

解析 从文章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作者选材的特点。文章详细写李煜、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略写了苏轼、柳永、晏殊等人。这些人虽然都是我们熟悉的宋词大家,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却有详有略。

17.(1)因为它可以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2)宋词的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内心充满爱。(3)它使我们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


查看更多语文集锦相关内容,请点击语文集锦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