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语文集锦】

徐祯卿《在武昌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祯卿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在 武 昌 作 徐祯卿①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注】①徐祯卿,明代文学家,1505年,考中进士,授大理寺左寺副一职。不久因讽刺朝政被远贬湖南,在从京师到湖南的赴任途中经过武昌,写下此诗。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化用了《楚辞·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点明了时令,写出了洞庭、潇湘的萧瑟的深秋景象。 B.首联所写的湖南洞庭、潇湘的景色,为虚写之景,意在以景起兴,借景传情。 C.“高斋今夜雨”中的“高斋”,一般是指文人的书房,今夜“高斋”正处于淫雨的包围之中,这 里有狭小、孤独、寒冷、封闭的含义。 D.颈联对仗工整,“重”与“凄”,形容词相对,“桑梓”与“江汉”都表示地点,是名词相对,“念”与“情”为名词相对。 E.颈联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桑梓”与“江汉”写出了眼前之景物,“念”与“情”蕴含其中,“重”与“凄”写出感情之深。 16.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A (2分)E(3分) 解析:A“深秋景象”错,“秋欲生”是说“秋将至”而不是深秋。E“情景交融”错, 这一联应为“直抒胸臆”,不是写景文字;“桑梓”也非眼前之景。 16.(1)反问 拟人对比(2)大雁因为要越冬,需要在秋冬之季成群结对地由北向南迁徙;他就问天边的大雁为什么就这么喜欢长途跋涉、辗转迁徙。这是用反问的手法,将自己与乐意迁徙的大雁作对比,表示自己是不情愿离开故乡和亲人的,这里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情,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查看更多语文集锦相关内容,请点击语文集锦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