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语文集锦】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外舅:岳父。②陈师道:江西诗派主将。写这首诗时因家境贫苦,无力养活妻儿,只好托付给岳父郭概带往四川。

古诗赏析

陈师道家境贫苦,无力养活妻儿。元丰七年(1084),他的岳父郭概任成都府路提刑,陈师道便把妻小托付给岳父带往成都。郭概到任后,派人传信给陈师道,陈师道收到信,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大丈夫俯仰天地间,功名无望,贫困潦倒,连妻儿都无法养活,他心中的悲伤可想而知,因此全诗格调怨幽凄楚,催人泪下。

诗首联从岳父寄信来报知消息入手,说接到蜀地来信,知道妻儿都平安地住在岳父家中。这联平平而起,直述其事,首以“巴蜀”二字领句,说明其远;次以“通归使”三字,说远方的消息终于传来。这样写,把自己对妻儿的关心,等这消息已多日的焦急状况,都透露了出来。归使带来什么消息,诗只浑说一句“且旧居”,也就是说信的内容很简单,这显然是诗人不能满足的,次联就承着这意思写。消息不够具体,诗人想详细地知道情况,可是想到蜀道艰难,行程万里,祸福难料,平时一方面盼望消息,一方面又会产生一种怕知道消息的心理。宋之问《渡汉江》诗云:“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就是写急于知道又怕知道家人情况的心情。陈师道这两句诗更深入一层,平时盼知道又怕知道,现在已经知道平安了,可又见消息过于简单,唯恐有什么隐瞒,有什么不如意处不便说,所以对着来人吞吞吐吐地不敢问。这样写,把诗人关心妻儿的心情曲折深入地表现了出来。前四句,形象地写出了得家书的心理反响,完全切合自己的思想,但在语句感情的描写上,都有出处。首联是学杜甫《得家书》:“今日得消息,他乡且旧居。”次联是学杜甫《述怀》:“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由此可见陈师道熔铸杜诗为己用的高超技艺。

尽管诗说自己“不忍问”,最终还是会问,问了后,知道一切都很好,他心头的挂念与紧张一下子放松了,于是第三联转到安慰对方,也是自我安慰。大家身体都很好,平平安安,就是大好事,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亲人的情谊永远不会疏远。诗前几句都是写自己,到这联才入题,扣题“寄外舅”,但仍然把自己与对方同写,过渡得很自然。最后,诗在尽情倾诉了对亲人的关心后,转到自己身上作结,说自己年老多病,一事无成,边写回信,边流着泪。这一结结得很深沉。妻子分离,自己贫病,都是因为功名不遂,回视自己过去,看看现在,诗人怎么能不伤心流泪呢?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主将,被称为“三宗”之一。他作诗提倡“宁拙无巧”、“宁朴无华”,在句律上力求简古,要“语简而益工”;所以他的诗平淡质朴,与黄庭坚的诗风有较大的区别。这首诗是陈师道的代表作,被一致公认为学杜甫的杰作。宋赵蕃《石屏诗集序》说“全篇似杜”,元方回《瀛奎律髓》评说:“后山学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劲,情味深幽。”的确,本诗不仅是学了杜甫诗句法格调的古朴简易,同时也学杜甫感情上自然淳真,诗一气浑成,情真格老,真正得到杜诗的精髓。


查看更多语文集锦相关内容,请点击语文集锦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