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语文集锦】

血泪海鲜
记者:埃斯特,罗宾·麦克道尔,玛吉·麦森,玛莎·门多萨
①印度尼西亚的班吉那小岛——来自缅甸的渔奴坐在地板上,透过生锈的铁窗望着外面。他们身处的这座热带小岛离家乡有千万里远。
②就在几码远的地方,其他工人正把渔奴捕来的海鲜装载到货船上。这些海鲜覆盖了美国大型超市、餐馆甚至宠物店的供应网络。
③八个被囚禁的男人被人认为是危险分子,因为他们有可能逃跑。他们整日只能吃到一丁点米饭,蜷缩在仅够人躺下的那点空间里消磨时间,直到被人叫醒去下海捕鱼。“我只是告诉船长我受不了了,我想回家,”渔奴觉奈(KyawNaing)深色的眼睛在美联社摄像机的镜头中露出乞求的神情,这一幕被富有同情心的工作人员捕捉下来了。“然而下一次船队靠岸时,我就被锁起来了。”他紧张小声地说,确认这话不会被最近的那个看守听到。
④在这里,印度尼西亚孤岛上的班吉那村庄和包围它的海水,以及数百名被囚禁于此的渔奴,构成了涉足海鲜贸易的公司、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最令人绝望的一种联系。这张繁复交织的网把我们吃的鱼跟捕鱼的奴隶隔离开来,并且掩盖了背后残酷的真相:我们吃的每一口海鲜,都可能沾着另一个人的血泪。
⑤美联社在班吉那采访的渔奴大多数来自于缅甸——这个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他们从泰国被带到印度尼西亚并被强迫捕鱼。他们捕到的鱼被装船送回泰国,然后在那里进入全球商业流通网络。
⑥渔奴说,在渔船上,船长强迫他们喝不干净的水,每次轮班工作20至22小时,没有休息日。几乎所有渔奴都说一旦他们抱怨或试图休息一会就会遭到踢打,有的被监工用含有剧毒的黄貂鱼尾巴鞭打,或遭其他方式殴打。他们拖回装满鱿鱼、对虾、鲷鱼、石斑鱼等其他鱼类的沉重大网,然而所得报酬很少甚至没有。
⑦当记者的船靠近时,一些渔奴在甲板上向记者呼救。在一片夜色中,荧光灯打在他们身上,照出他们脸庞的剪影。
⑧“我想回家。我们都很想,”一个男人用缅甸语喊出来,其他人的呼声此起彼伏。这里出于安全考虑没有使用他们的姓名。“我们的父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收到我们的消息了。我敢肯定他们一定认为我们已经死了。”
⑨对于缅甸的奴隶来说,班吉那村就是他们生活的地狱和尽头。
⑩大约有3500人居住在这个横跨两座小岛的小镇上,两岛之间有五分钟的船程。作为马鲁古群岛链的一部分,这里也曾以香料群岛闻名。小岛距离澳大利亚北部约400海里远,岛上有小型袋鼠,还有珍稀的天堂鸟,它们的羽毛鲜艳耀眼。。
在小岛深处的密林里,新的逃跑者寻找食物,收集雨水,时刻活在可能被雇用的奴隶抓捕人抓到的恐惧中。
就在离开起伏的珊瑚丛掩盖的海滩边上,有一座被密林遮掩的坟墓,里面埋了几十人。他们的墓碑上写的是他们被骗或者被卖到船上后得到的假名。死者的朋友说道,有关掳掠者罪行的证据就这样被永远掩盖了。
美国把泰国视为最重要的海鲜供应商之一。泰国渔业每年出口额达70亿美元,美国购买了其中的约20%。去年,美国国务院把泰国列入抵制人口贩卖未达到最低标准的黑名单,将其排在朝鲜、叙利亚和伊朗之后。但是,美国并未对泰国进行任何制裁。
(节选自2016年第100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
新闻链接:2016年,第100届普利策新闻奖最具含金量的“公共服务奖”,授予了美联社的4位女记者。她们历时一年,通过7篇长篇调查和2个视频报道,向我们揭开无比震撼的印尼渔工奴隶的悲惨世界。整个报道涉及四个国家,不仅实地拍摄到被关在笼子里的渔工奴隶,还通过现代科技追踪到整个海鲜的供应链,甚至定位到具体超市和餐馆。在成功解救超过2000名奴隶之前,美联社没有刊发一字一句。确定劳工安全后,他们才发表了报道,让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几十年以来东南亚渔业奴役虐待非法移民的故事。
4.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深度调查,揭露丑闻”是普利策新闻奖的宗旨,写作本文的四位女性记者历时一年,深入海岛调查真相,深刻体现了客观真实性是新闻作品的生命这一重要的特点。
B. 四位记者在2000名渔奴获救后才确定发出新闻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但也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C. 新闻作品需要冷静地描述客观世界,作者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向,但本文作者在结尾一段中表达了对美国政府的强烈不满,让读者对其肃然起敬。
D. 文中写“岛上有小型袋鼠,还有珍稀的天堂鸟,它们的羽毛鲜艳耀眼。”,真实地再现了小岛上的美丽风光,给文章增添了亮色,使行文波澜起伏。
E. 本文的现实意义除了让我们了解到渔奴的悲惨遭遇外,还启发读者深思:我们消费的每一件廉价商品的背后是否有着被剥削被奴役的劳工的血泪?
5. 为了突出新闻的真实性,一般需要直接引用言论、文献资料,或者运用图片、影音、数据资料,也可以客观真实地描述典型事例。本文运用了哪些方法让读者觉得真实可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6. 依据文本,你觉得造成渔奴悲惨遭遇的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4. 答案:C,3分;D,2分
【解析】C项“作者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向”有误,新闻力求事实客观、真实、准确,但可以有作者的观点倾向;“结尾一段中表达了对美国政府的强烈不满”理解不准确。D项“给文章增添了亮色,使行文波澜起伏”有误,美丽的自然环境用来反衬渔奴的悲惨生活。考查分析与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

5.答案:①引用话语。文中直接引用了觉奈和另外的缅甸渔奴的话,让读者觉得真实可靠。②列举数字。文中用具体数字表达了渔奴的工作时间、班吉那岛的位置和人口、泰国渔业出口额等,让读者觉得真实可靠。③描述典型事例。文中客观描述了渔奴的饮食、住处、工作、受惩罚等具体事件,让读者觉得真实可靠。(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2条或2条以上均得满分4分。)
【解析】题干中已列举出六种方法,运用文献、图片、影音资料可以很快排除,剩下的三种只需要到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就可以,而且只要任选两种适当进行分析就可或满分。本题考查分析与综合,能力层级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6. 答案:原因有三点:①贫穷;②贸易公司的剥削与压迫;③有关各国政府的不负责任。
【解析】分析原因题需要在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依据文本内容逐段梳理,第5段有“渔奴大多数来自于缅甸——这个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可见这些缅甸移民因为贫穷而被骗成为渔奴;第5段有“他们从泰国被带到印度尼西亚并被强迫捕鱼”,第6段有“强迫”、“遭到踢打”、“被鞭打”、“遭其他方式殴打”、“报酬很少甚至没有”等词语,可见他们遭受剥削与压迫;从结尾段落可以得知,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美国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题考查鉴赏与评价,能力层级为D,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新闻的特色就是客观描述事实,让读者看清事实,明白原因。



查看更多语文集锦相关内容,请点击语文集锦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