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说说大全】

2018年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2017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市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挑战,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指示,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突出经济运行过程管理及“三年一工程”活动为抓手,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定、稳中提质、稳中趋好。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坚持精准施策、多点发力,强化三次产业协同拉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初步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35亿元,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1亿元,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1332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亿元,增长11%。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安排重大项目250个,年度计划投资20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36亿元。全年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完成587亿元、510亿元。大力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全年开工PPP及相关项目20个,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8%、贡献率提高到65%。工业企业效益整体回升。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产销率达97%;停产和负增长的规上工业企业比例从上年的29.8%下降到15.4%,为四年来同期最低。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全市种植富硒水稻3.5万亩,新增茶园面积8000亩,果树种植总面积超过78万亩,蜂群总数居全区第一,全市获得自治区畜禽现代生态养殖认证的规模养殖场98个。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市获认定的自治区级示范区7个,各级示范区经营总收入超过25亿元。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加大对重点服务业企业扶持力度,新入库三产限上企业197家。大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新增18个广西名牌产品、3家“广西老字号”企业,2家企业被确定为广西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示范企业。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一批城市综合体成为拉动消费主力军。多举措推动电商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193亿元,增长75.7%。加快发展旅游业,成功举办第二届广西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活动,新增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一批自治区级旅游示范区、星级乡村旅游点,蒙山县将获评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9.3%提升到36.5%。

(二)大力推动创新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2亿元,增长25.6%。大力推进梧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天然药物创新制剂工程研究中心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梧州制药“广西三七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市首个获认定的广西重点实验室。扎实推进“双创”工作,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自治区级星创天地2家、自治区级孵化器2家。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帮助金海、永达、鑫峰等不锈钢企业改造升级,促进整改停产企业全面恢复生产。狠抓钛白、陶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一批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全年完成技改投资407亿元。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加快推进稀土新材料产业园、静脉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新华大容量高品质电池、鼎立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等项目实现投产。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预计全市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87亿元,比年初增加65亿元。

(三)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持续释放。统筹抓好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拓展开放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措施,采取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扩大“惠企贷”受益面等举措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帮助企业减负超过7亿元,全市商品房消化周期降至11个月左右。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下降”。完成33亿元政府性债务置换,政府性债务风险处于可控水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行政许可事项312项,完成市行政审批局组建并挂牌运行,将26个部门224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集中办理,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网上办事大厅上线运行。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注册资本257亿元。国企国资、不动产登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国有林场、供销社等改革稳步推进,长洲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成为全区典型。开放合作领域进一步延伸。主动对接和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成功举办西江经济带城市共同体及市长联席会第二次会议暨西江经济发展论坛,同广州等城市举办了市长联席会议,与广佛肇云茂等城市的务实合作深入推进。第十四届梧州宝石节取得圆满成功。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全面提速。加快推动试验区“1+3配套文件”落地,人事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增量配电业务等改革稳步推进。深化投融资机制创新,发起3支产业基金规模60亿元,融资到位资金18亿元。云榄风力发电机、锂霸动力电池等6个项目投产试运营,国光产业基地、中兴广西云数据中心等14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试验区成为广西首批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预计试验区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4%、30%,“三年打基础”目标基本实现。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精心组织重大招商活动,成功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正威宝玉石文化创意产业园、毅马年产8万吨五金制品、欧神诺陶瓷等一批项目落户梧州,全市招商引资区外到位资金670亿元,增长8.6%。多措并举力推外贸恢复性增长,扭转了外贸进出口连续33个月下降的颓势,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

(四)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建设三年提升工程成效明显。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新区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工程,全年完成投资77亿元,三年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加快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一批城市主干道改造提升工程,西江三桥建成通车,龙圩综合客运枢纽大楼主体工程完工。加快苍海新区和红岭新区开发建设,新区路网、景观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苍海小学、恒大绿洲、彰泰玫瑰园等项目顺利推进。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9446户(套),完成投资12亿元。立体交通格局进一步完善。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市环城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建成通车,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蒙山段、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西江机场场道工程及航站楼、航管楼主体工程进展顺利,207国道东绕城过境公路、龙圩经大坡至新地公路、苍梧梨埠至昭平马江公路、梧州至藤县藤州镇公路、蒙山至金田公路等项目积极推进。铁路运输能力不断释放,新增19对途经梧州南站动车,铁路客运量增长17.3%、货运量增长59%。新竣工一批码头、泊位工程,西江运能不断提升,梧州港吞吐能力达到5600万吨,预计全年实际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62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64万标准箱,分别增长7%和22.3%。供电保障能力有新提升。合理布局供电设施,新建扶典220千伏、塘源110千伏等送变电工程,推动试验区、龙圩区等重点区域的电网升级。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金色能源公司100兆瓦光伏发电、苍梧岭脚风力发电等项目稳步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苍梧新县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县委、县政府进驻新县城办公。岑溪市、藤县和蒙山县产城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自治区百镇示范建设工程扎实推进,苍梧县六堡特色小镇入选国家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

(五)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循环经济产业不断壮大。继续做长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通过国家终期验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获“全国循环经济优秀园区”称号,预计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25亿元。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完成植树造林2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9%,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查。落实河长制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市2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4.7%,空气质量优良率90.4%,西江流域“一干七支”生态建设试点稳步推进。积极开展宝石产业综合整治,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宝石加工污染问题。“美丽梧州”乡村建设活动成效显著。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全市累计有314个行政村完成“六有”标准规范化建设、411个行政村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建成垃圾处理设施88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9座(套)。抓好自治区级生态县、镇、村创建工作,蒙山县荣获自治区级生态县称号,全市18个乡镇和12个村分别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称号。

(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出83%以上用于民生,11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完成投资46亿元。预计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8%。城乡新增就业8.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调整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共惠及38万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62万人和324万人。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筹措扶贫专项资金9亿元,发放扶贫贷款13亿元、贴息5900多万元,投入4亿元开展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900多万元扶持产业发展。抓好9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全市54个贫困村和蒙山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预计实现6.5万人脱贫。“第一公里·桥”惠民工程初战告捷。聚焦影响农村群众出行“第一公里”的安全和通畅问题,全年改建新建桥梁(涵)320座,完成投资7200万元,惠及群众近100万人,“第一公里·桥”成为“连心桥”“暖心桥”,赢得老百姓广泛赞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85.4%、97.7%、89.5%;高考一本上线1871人,创历史新高,本科、专科上线率均排全区前列;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我市成为全区首个国家级校园安全教育试验区。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5家三级医院组建了医联体,县级医院组建了4个医共体,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文化基础设施7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50个;成功举办第三届广西(梧州)粤剧节,推出反映“岭南记忆”的精品粤剧《风雨骑楼》,电影《天各一方》荣获广西精神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梧州市及蒙山县分别荣获第七轮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市审计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加快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成功举办或承办全国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一带一路”国际(梧州)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云家庭”服务中心覆盖3个城区和藤县,“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入选全国养老优秀案例。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五张网络”模式获自治区肯定并在全区推广。平安梧州建设持续深化,组织开展“神剑”系列专项行动“五大战役”,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信访维稳、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不断加强,群众安全感排名位居全区前列,万秀区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蒙山县、长洲区荣获平安广西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侯卫东官场笔记

(七)着力强化责任担当,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整治为官不为和“庸懒散”现象,打造强执行敢担当善作为的公务员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把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延伸到政府各部门,实行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三统一”制度,实现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两单融合”。建立健全政府立法机制,组织起草《梧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草案)》,制定首部政府规章《梧州市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压减财政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落实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抓好重要部门、重点岗位、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反腐败斗争保持高压态势,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创建、人民防空、消防、防震减灾等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编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统计、农机、物价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联、科协、社会科学、慈善、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中直、区直驻梧各单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梧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梧州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规模小、质量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资金、土地等要素趋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重大项目落地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财政收入面临结构不优、税源不足、收支不平衡等困难,去年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城乡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发展的紧迫感和干部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8年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的基本方略、奋斗目标、战略安排和工作布局,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变化和新的任务要求,立足基本市情,深入谋划好新时代梧州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举措,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扎实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根据市委的决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做强制造业、做大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如期完成“三个实现”总体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节能降碳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

我要报错

2018年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在降成本中增强实体经济活力,在补短板中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降成本政策落实年”活动,落实自治区出台的降成本“41条”和新“28条”,建立降成本联合推进机制、成本负担监测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采取支持企业上市、发展债券融资、深化股权投资等措施,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畅通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放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投资,力促民间投资增速及占比 “双提升”。继续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队、一企一策”上门服务,帮助企业按市场化方式努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

着力做强制造业。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食品医药、林产林化、钛白、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推动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向精深加工方向和产业链高端延伸,支持金海不锈钢、金茂钛白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力度,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资270亿元。着力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把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支持中恒集团、神冠集团等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推进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交流示范基地、再制造示范基地等基地型项目建设,推动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中国电信创科中心等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新增规上企业30家以上。持续推进产业园区提质扩容,加大对梧州高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陶瓷产业园区、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入,开工建设和平重型起重机械生产、年产30万吨铝锭铝棒生态铝产业园、业进陶瓷等一批项目,力促毅马年产8万吨五金制品、锂离子电池自动化设备生产、欧神诺陶瓷等一批项目投产,力争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2400亿元。

加快做大服务业。实施“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推进粤桂试验区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区、市商贸物流园、苍海中央商务区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消费潜力,改造提升老城区传统商圈,做优做强新城区新兴商圈,发展数字家庭、远程定制、体验分享等消费新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毅德城广西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西江经济带(梧州)跨境电商产业园等聚集区开园运营,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0亿元以上。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引领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三总府”文化旅游博览园、袁崇焕故里、思良江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景区景点建设,推动骑楼城、石表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以上。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扎实推进岭南健康养生城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岭南老年学院。

规划建设西江南岸百里经济带。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协同、绿色生态、要素融合、共建共享”的原则,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江南片区和社学片区、苍海新区、岭南健康养生城、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临港经济区、藤县陶瓷园区等为主体,规划建设东起粤桂省界、西至藤县县城东的西江南岸百里经济带,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政策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强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经济新动能,努力打造成为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龙头城市的战略支撑带和引领全市经济发展“三大变革”的重要引擎,在广西与粤港澳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做优现代特色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围绕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立体农业格局,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做大做强名优果蔬、生猪、三黄鸡、草食动物、网箱鱼、蜜蜂等种养业,重点推进温氏农牧养殖、岑溪汉世伟现代生猪养殖、超级富硒水稻试验田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六堡茶产业升级发展,发起六堡茶产业基金,推动六堡茶产业园建设,新增标准化茶园1万亩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建成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家以上、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以上,新增家庭农场50家以上。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创建核心示范区5个以上、示范区8个以上、示范园13个以上。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争取每个县(市、区)至少创建1个核心示范区、2个示范区,每个乡镇至少创建1个示范园。推广“微生物+”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场认证率达80%以上。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加强品牌营销,打造一批在区内外叫得响、销售好的农业品牌。鼓励农业企业建设仓储、预冷库和物流基地,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业态,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六堡特色小镇为载体,加快茶旅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古茶村、茶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以主办“2018北京两展一节”为契机,不断扩大六堡茶影响力。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造“一县一品”农村电商品牌,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点100个以上,力争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4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深入推进“七个一批”“十大行动”,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脱贫摘帽任务。推进脱贫重点领域攻坚,统筹道路、饮水、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贫困村农民增收。实施11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搬迁4000人。盘活村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创建自治区示范性农民工创业园,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创业。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举,加快形成大扶贫格局。

(三)全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把发展基点放在改革创新上,在改革创新中赢得后发优势。

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支持梧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大力推进高新区升级“836”计划。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创新能力,重点在食品医药、陶瓷建材、再生资源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建4个以上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强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建成西江食品医药检验中心,筹建国家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健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梯队培育机制,建设2家以上“双创”基地。深入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促进发明专利不断推陈出新。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简化投资项目报建审批,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市场主体电子营业执照和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进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不断提高事中事后监管实效。充分发挥市行政审批局作用,优化行政许可集中审批系统功能,推动“一枚公章管审批”机制高效运转。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

统筹推进其他重点改革事项。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与转型升级。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完善PPP有效推进机制。加快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扩大直供电规模和范围。推广长洲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经验,扩大改革试点面。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金融、水利、林业、供销等方面改革。统筹推进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统计体制改革,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

(四)深入实施“东向”战略,以向东开放带动全面开放。坚持以粤港澳为主攻方向,加快融入珠三角,对接北部湾,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大力推进区域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全面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配合自治区争取粤港澳大湾区延伸到梧州,参与“大湾区”产业链分工合作。务实推进与广佛肇云茂等城市的战略合作,不断提升全面互联互通水平,探索建立更加紧密的基础共建、产业共兴、利益共享等机制。积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办好第十五届梧州宝石节、西江经济带城市共同体及市长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暨西江经济发展论坛。

我要报错


查看更多说说大全相关内容,请点击说说大全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