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观后感】

  小编导语:党员教师观看《永远在路上》反腐专题纪录片,纷纷表示,要不断加强对党的纪律,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线,牢记党的纪律,用党的纪律、党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一言一行,对党忠诚,起模范带头作用,做一名合格党员。下面是小编提供的党员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精选,欢迎阅读。

  小学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已于10月17日晚8时开始播出。从《人心向背》到《踏石留印》,从《利剑出鞘》到《拍蝇惩贪》,透过那直指人心、触及灵魂的震撼与震慑,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强化警示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打击贪腐、从严治党的决心!

  是的,那些成为阶下囚的落马官员,在过去也曾有过成绩、辉煌和荣耀,但是,在一系列耀眼的光环之中,他们却迷失了党性,或被金钱蒙蔽了双眼,或被美色拖进了漩涡,或被其他各种利益诱惑裹挟,背弃了自己的入党誓言,背弃了党组织,最终从引以为傲的权力之巅跌落,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

  是什么让他们从奋发有为的好干部,一步步变成阶下囚?是什么让他们违背了入党时面对党旗所立下的铮铮誓言,又是什么让他们逐步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从为人民服务,变成为自己的欲望服务……

  他们的落马,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我的迷失、思想的偏差,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一旦思想决堤,行动上便会一泄千里、溃不成军。“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对腐败分子而言绝不能仅将责任推给外部环境而对自己的迷失避而不谈。

  市场经济大潮确实泥沙俱下,但不忘初心、廉洁自律应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不变追求。极个别党员干部没倒在战争年代敌人的炮火中,却倒在了和平年代钱权色的“炮火”中,不正是他们忘却初心的结果吗?何其可悲!

  因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头,因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了历次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新天地。这一切,都源于党的严明纪律以及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犹记得党的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字字是党对自身严格的纪律要求,句句是党对自身作风建设的行为规范,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了全国人民真诚的欢迎和拥戴。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块展板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习近平一一对照着反省点评:“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从战火纷飞走到今天,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个别党员也迷失在金钱和权力的漩涡中。“八项规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是新时期党提出的精神指导和严格要求。“车轮上的腐败”被刹停,“舌尖上的浪费”被遏制……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正在中原大地形成。“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变少了”“公款大吃大喝收敛了”“干部进村驻村频繁了”……广大干部群众切身感受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来的点滴变化,纷纷“点赞”。

  从“八项注意”、“六条规定”到“八项规定”,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反腐倡廉、从严治党,我们永远在路上!

  初中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通过观看专题片,全校教师党员干部们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有效、有序开展,为建设木叶之乡,锦绣羊场而努力奋斗。

  党员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在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着实让人拍手称快。

  该片记录了多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事实,以“零容忍”的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让我们看到国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

  影片中提到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让人触目惊心。

  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无可估量。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从党中央的一系列举措中可以看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反腐败是一场持久战,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反腐倡廉也一直在路上。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不想贪的理念,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其他和各项禁令,少空谈、多实干,少享乐、多奉献,切实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高中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在 2015 年 1 月 7 日至 8 日, 我在家观看了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 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 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 。现将观看心得总结如下:

  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 《承诺与期盼》 、 《正风肃纪》 、 《狠抓节点》 、 《党风正民风淳》 。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 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 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 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 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专题片中还首次披露了 30 多个违反八项规定案件的细节,其中 包括多名省部级官员奢侈浪费的情况。片中还由事件相关责任人、亲 历者讲述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呈现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 良曾经多次出入的高档会所何等豪华;披露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 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

  观看之后,不禁回想起当年高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 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件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的基 本要求。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习近平同志强调: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这是对新形势下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要 求,以必成的信心、严抓的耐性、常抓的韧劲,围绕服务保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

  通过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党、干部群体积极响 应,通过“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治治病”及时寻找自身不足,积极转 变工作、生活作风,团结群众,把解决群众主要问题重新放在首要位 置上,干群关系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把好作风回归作为新起点,永葆党群同心同向。党的群众路线教 育实践活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强劲力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 民群众深刻感受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作风建设永远在 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要越抓越紧,要求严 字当头,作风建设,首先要实事求是,工作扎实。我们要认识到,根 治任何沉疴痼疾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改进作风任重道远,歇歇脚 就可能回潮,松松劲就可能反弹,必须严字当头、连续发力。 “空谈 误国,实干兴邦”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党的作风建设,如不付出整 顿作风的实际行动,传导从严压力,鞭策务实作风它就只能是一个口 号,一阵风。党和国家担起作风整顿的重任,要求党员干部要实实在 在的把身边的工作做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 针落实到实处,要“严”字当头。以实际行动确保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 持下去,确保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实现改进作风规范化、 常态化、长效化。

  转作风, 根子在思想上。 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触及思想、 触及灵魂, 只有在思想上把各类模糊认识厘清了、把各种偏差校正了,才能在行 动上有方向和目标、在作风上有改进和完善、在灵魂深处有信仰和坚 持。在带着三个问题反思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思考,地税事业应该 如何发展?地税事业发展究竟为了谁?地税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 坚持?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地税干部践行群 众路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 党的作风建设,需完善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作风转变。加强作风 建设,既要靠教育启发自觉,更重要的是要靠制度规范。把作风建设 纳入制度化轨道,拓展作风建设新境界,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 效化的重要依托和保障。要让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过于原则,要 量化标准,细化规定,尽快丰富和完善规矩,具体到让人看得见,摸 得到,照着镜子就能做,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使评价作风有依 据, 检验作风有尺度。 建立真正可以贯彻落实的改进作风的建设制度。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 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 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 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8600 多万党员的 大党,在一个 13 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 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 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 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 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在充分肯定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 的,基础还不稳固。

  作风有所好转, “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 存。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 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我们要增强忧 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 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 生根。 转变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共产 党员,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感情,他们在群众心 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 这源于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一定要以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群众、对工作 的那份真挚感情,把这种热情完全投入教育事业中。 转作风,关键在行动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是手段和 方式,走进纳税人、为了纳税人的满意是重点和关键。活动有时限, 但教育活动践行群众路线,为民、惠民永无“休止符” 。我们需要更多 的行动、更多的执行来赢得社会、学生、家长满意度。 作风建设活动虽然取得了成绩,但还有一部份人在打小算盘,时 不时出来折腾下。 这样我们就必须认识到搞作风建设活动只是一个开 始,没有快捷式,更没有完成时。只有把活动不断推向深入,才能将 优良作风植入每个干部心中。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更要有高尚的师德,时刻提醒 自己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依法执教,爱护学生,热爱教育。作为 一名党员,要率先垂范,积极工作,努力创新,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大学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人心向背》之所以热播,在于它“干货”足、看点多,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一呈现。还在于它彰显了中央的反腐决心,更揭示了制度反腐的内在逻辑。

  10月17日晚,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视播出。在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多处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播出反腐纪录片,不是偶然,第一集刚一播出便实力圈粉。与其说它映衬了当今反腐的宏大背景,毋宁说契合了民众的反腐热望。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群体观看《人心向背》也会有不同的观感。可以说,《人心向背》的热播,早已超越了传播学范畴,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人心向背》之所以热播,在于它“干货”足、看点多,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一呈现。比如,周本顺曾烧香拜佛求心安,还为死去的宠物龟抄经文。都说一些高级官员大搞迷信,这一细节便为官员迷信提供了注脚。无独有偶,另一落马官员李春城也被指“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不信马列信鬼神,是信仰的坍塌,信念的空心化,不可不警惕。

  《人心向背》之所以热播,还在于它彰显了中央的反腐决心,更揭示了制度反腐的内在逻辑。一个个大老虎落马,面对摄像头忏悔不已,甚至流下眼泪,如果只是展示其丑态,而不挖掘他们落马的诱因,剖析他们沉沦的路径,不扎紧制度的篱笆,那么警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会弱化为人们的饭口谈资而已。

  在《人心向背》中,相关部门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在讲述监督执纪故事的同时,也触及了一些本质的东西,更进行了一些制度性思考。比如,借专家之口重温历史周期律,靠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才不会人亡政息。再比如,白恩培现身说法,一旦“理想信念丢失了,精神追求没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连法律的红线也触摸了”,就会滑入深渊,身败名裂。

  关注《人心向背》,听大老虎们的“警句”,更要关注“警句”背后的教训。李春城说,“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正因为如此,才需谨慎走好每一步。周本顺称他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感觉莫大悲哀。从痛恨贪官到变为贪官,这种戏剧性的角色转换,的确值得深思。白恩培则称“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要求,这又是多少贪腐官员的共同选择。

  对于广大干部来说,观看这样的专题片一定会受到触动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这部升级版反腐纪录片的意义,正在于警示在位者,要引以为戒,别蹈其覆辙。反腐永远在路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以上就是《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党员教师)》的全部内容。


查看更多观后感相关内容,请点击观后感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