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励志文章】

胸有成竹——考点大荟萃

总论: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行,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频繁地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散文和隽永的小说,更是深得命题者的青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出现频率一直呈递增之势的文学作品阅读,我们必须找寻出规律性的共性的东西,从容应对。

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种文学式样中,前两种考查频率最高,而诗歌、戏剧则较少涉及。所考题目角度多样,题型丰富。如概括内容题、文本简答题、语言品析题、发散联想题、深层解说题、自由赏析题、个性表达题……都是常选题型。其中,自由表达题的设计更是不拘一格。如要求谈启示,说看法,写结尾,补例子,作赏析,述感悟……等等。具体到每种文体,会有略微的差异。

一、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总是通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精心描写传达作者的某一种思想情感。中考常选的散文往往侧重那些注重揭示人生哲理类的,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某一个人生道理。因此,阅读分析散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②分析散文的哲理;③分析领会散文的感情及语言特色。

主要考查点:①理解字词的含义、感情色彩及表达作用;②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③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表现手法;④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⑤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等;⑥读后的收获或者感受。

二、小说

小说,特点是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中考中的小说一般选择离中学生生活较接近的作品,希望通过小说情节与人物的命运的展示激发考生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因此,阅读小说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①小说的情节构成及作用;②小说的环境描写及作用;③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主要考查点:①记叙要素的寻找及标题的含义;②对文章情节的概括提炼;③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评析等;④对刻画人物的方法的考查:如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及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⑤对词语及句子含义及作用的品析;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⑦与语段有联系的创造思维与能力的考查等;⑧人生启示自由谈。

三、常见难点一览表:

叙述(顺序、倒叙、插叙)

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表达方式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说明

议论(卒章显志)

表现手法: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

布局谋篇:线索、顺序、过渡、照应、详略

描绘类(生动形象):比喻、夸张、拟人

语言辞格:结构类(强调突出):对偶、排比、反复

语气类(增强语气):反问、设问

科学预测——2008方向指南

2008年中考对于文学作品的选择原则依然会是:兼顾语言之美和思想之美的统一。所选文章有其固定的人文价值导向和向真、向善、向美的视角,在与学生的生活、阅历近似的情况下不乏名家经典和报刊新作。

命题上依旧会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注重对综合把握能力、创新思考能力的考查,围绕“感知、品味、鉴赏、探究、创新表达”等设置考点。题型上,概括内容题、文本简答题、语言品析题、发散联想题、深层解说题、自由赏析题、个性表达题仍是主力军;但会继续加大对拓展运用题的考查,如仿写想象题、相关链接题、评注赏析题、多学科渗透题……

总之,不再机械呆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个人素养,提升其语言运用以及表达能力是大方向。

对策揭秘——解题招数传授

中考考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针对这一特点,可用以下招数攻克文学作品的阅读:

一、注重整体感知,迅速把握主题。

必要的读非常重要,但忌讳“断章取义”的读。任何一个文本都是一个整体,在阅读时要着眼全局看它写了些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这一程序一定要在答题之前。一般情况下,第一题就是提问全文的写作内容或写作意图。切勿“剑走偏锋”,失之片面。

二、筛选相关信息,重新组合加工。

虽然考题中主观题目较多,但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也不乏考查点。所以从文章中筛选信息、重新组合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第一步:广义筛选。即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将每一段的重要信息筛选出来;找出过渡句段、议论抒情句、主旨句、环境描写句等并体会其作用等等;第二步:狭义筛选,即根据文后题目有针对性地筛选。最后,组合加工就是最佳答案。

三、努力设身处地,体会个中情感。

对一些成人创作的文章,或者年代久远的情节等,将文中的人物用“我”替代,将“我”置身于文章当中,用自己的体验去再现文中的情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换位思维。它能调动起身上的每一根神经,在潜移默化中和作者同喜同怒,同乐同悲……这样,往往答案就会出来了。

四、抓住关键语句,准确定位人物。

依据作品的内容,分析归纳人物形象,或对之作出赏析性的评价、启示性的联想等,是常见题型。对此,一要从具体的写人方法(正侧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对比烘托手法……)入手去剖析,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语句去体会;二要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理性的思考来品味人物的特征。如此,方能正确把握。

五、调动库存词汇,表达清晰得体。

以上种种方法,固然重要。但扎实的基本功所造就的流畅的表达是得分的重要保障。所以要在准确理解之后,调动丰富的词语库存,选择最贴切的加以组合。通顺的同时,力求可以生动而又文采,灵活类的题目更应朝这个方向发展。

【考试资源网——微信公众号:考试资源网】


查看更多励志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励志文章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