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励志文章】

感恩励志文章篇1

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感到我已经浑浑噩噩度过三十几个春秋,只是在父母面前我依然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沾尽父母的雨露,受尽他们的保护。亦,不愿自己独抗风雨,只想当个做梦的孩子,窝在父母怀里。

蓦然回首,看到父母已不再年轻,岁月的痕迹已爬满了他们的眉头,两鬓的斑白鉴证了岁月的无情。但父母对子女的爱一如往昔,从未改变。懊悔充斥心头,我亦是参天大树,该我为他们遮风挡雨了。风烛残年的她们,亦该享受天伦之乐了。

虽然我们都已成家立业,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却不曾减退,这让我们作为子女的倍感羞愧:他们已风烛残年年,不能享受子女的照顾,却更加的操劳。我们被工作,家庭扯得无暇去顾及父母的生活,只是偶尔去探望一下。每次去时看到驼背的父母,站在夕阳下等待的身影,心中总有种歉疚感,挥之不去。这是我真正才体会到“伟大,无私”的真正含义。

世上每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求有所回报:无论金钱,或其他方式的回报,付出多少就想收回多少。但父母的爱却不曾奢求任何回报。自子女呱呱落地,到父母离开人世,他们对子女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其中的艰辛,我自不赘言相信每个身为儿女或身为父母的人都懂,那是用只字片言道不完的,用只字片言表不了的付出!

都说子女是父母的债,但父母无怨无悔的把债背负一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常望着他们慈爱的容颜,似水的温柔,让我热泪盈眶。他们从不要求儿女绕缠膝下,共享天伦,只要子女健康,快乐,他们就心满意足,别无所求了。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也许在人们的心目中创造辉煌成绩的人,才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人。但在每个子女的心中,平凡的父母才是最伟大的人。

感恩母亲

展开一张叫情感的纸,提起一支叫感激的笔,写写给我生命的母亲,写写我一颗热枕,写写我感恩的心。

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一个宝宝快乐玩耍,一个学子踏上征途……

这其中涌着多少热烈而含蓄的亲情!

当甜梦温馨美好时,当月亮皎洁迷人时,当花季斑斓溢香时,当前程锦绣坦荡时,母亲引领着倔强的我在求知路上拼搏;当无情的风,无情的浪突然袭来,也许,只有悲观失望,只有忧愁失望,只有忧愁叹息。这时,是我的母亲让我看见敢上青天的雄鹰,看见敢下大海的巨龙。让我相信只是让生活欺骗了我的心,让泪水模糊了我的眼。母亲告诉我,风雨之后依然是晴天,月缺之后依然是月圆。是母亲带我走出了生命的误区,是母亲教会我向困难挑战,是母亲让我在失败之后,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当年的雏鹰面对蓝天,我一无所知,心里藏满解不开的迷;如今,我凭借着强劲的翅膀翱翔天空,去寻找未知的答案。但不管我飞得多高,飞得多远,一定不会忘记我温暖的家,一定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母亲,一定会感谢母亲给予我的爱!

母亲,是我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曾经有人问我,还记得母亲和你说的第一句话吗?还记得母亲第一次教育你吗?为了那无数的第一次,我匆匆架起心的小船,在大海里拼搏。几多付出,几多收获,在努力下,“心”的小船乘风破浪,驶向了我的理想。在母亲的帮助下,理想的庄园终于依稀可见了!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母亲向我伸出了热情的手,那手是路标,于是我在彷徨中坚定,在思索中清醒。是母亲让我看见了广袤无垠的天空,是母亲让我看见了碧波荡漾的大海。是母亲的谆谆教诲化作了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外在的行为!

在人生旅途中,是母亲丰富了我的心灵,开发了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给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翱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因为有母亲的一片爱心的浇灌,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稻麦的金黄,才会有我的绚丽。当我变成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当我变成游动在大海里的蛟龙,这都是母亲的功劳,所以我要用“心”来感恩母亲!

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岁月是一组乐曲,而母亲对我的爱则是我人生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母亲,永远我都记得,在我肩上的那双手,风起的时候有多么温热!

母亲,永远我都记得,伴我成长的背影,用您沧桑的岁月,换我一生的幸福、快乐!

母亲,永远我都记得,在您的日历里只有春天,在您的人生里,只有为我成长而萌生的喜悦!

母亲,我感谢您,感谢您给予了我生命,感谢您给予了我绚丽多彩的人生,感谢您让我拥有了一颗拼博、热枕、感恩的心!

母亲,此时,就让我对您说上一句:“妈妈,谢谢您!祝您安康!

感恩励志文章篇2

感恩励志班会主题文章:要懂得感恩与换位思考

作者:尹惟楚

认识一个女孩子。

成长在一个传统封建的农村家庭,在她下面还有一双弟妹。弟弟自然是重男轻女下的产物,每次一想到长辈们的行为她就特别揪心。

从小被灌输最多的思想就是要懂事。而这种懂事就是什么都应该让着弟弟,吃穿自然不必多说,还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便是弟弟拿着毛巾捂住她,哪怕已经呼吸困难,挣扎了很久她还是没有还手。平时无论她多么孝敬多么好,在他们看来都比不上那个好吃懒做、不求上进的弟弟。

从上初中开始,每到寒暑假她都会出去打工,而弟弟长这么大从来没尝试过自食其力,有次她提议要弟弟去她曾经工作过的农庄打暑假工,反而被父母痛骂了一顿。

最为过分的是他们甚至要求她在大学不要谈恋爱,好好工作,帮弟弟以后结婚存一笔钱。

我说你有想过改变或者反抗吗?

她说想过,但无论是父母还是亲戚,都是从小就教育她要隐忍,要懂事,所以性格比较懦弱。

我说你这不是懂事,是愚从,甚至以后很可能会因此而牺牲掉自己的幸福。

这话自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她以后终究会和别人组建自己的家庭,但婚后原生家庭仍会习惯性地向她不断索取,但那时候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家庭的内部矛盾,而是她的原生家庭与自己小家庭之间的冲突,即便她还坚持“懂事”,但她还需要考虑他老公的感受与意见,毕竟他没有任何义务去帮她照顾兄妹。

沉默了一会,她说我知道自己最终会离开这个家,这个家以后也可能不再是我心中的首位,但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契机。

有时候想,或许我们都习惯了在长辈们的指点中成长,遵循他们的意愿,沿着他们所规划的轨迹一路向前。而在反抗意识最为强烈的青春叛逆期,所作出的斗争却又是荒唐无趣。且最后亦会随着成长而逐渐成熟起来,最后变成一个他们口中懂事的人。

可是,什么是懂事?

在我看来,懂事无非就是懂得体谅长辈们的辛苦,在力所能及且不影响自身健康有效成长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负担。学会独立,懂得感恩。

而在现实生活里,在当下普遍的家庭现状中,懂事这个词却变得简单而又颇为有趣,就是无尽地隐忍、无端地顺从。

我一个姨父,年轻时候是一个军人,那时候在部队表现非常不错,服役期满后,上级挽留他留在部队发展。这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绝对是一个鱼跃龙门的好机会。可他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就吵翻了,坚持要他回来。而原因很简单,既担心他以后离家太远,毕竟那时候老人的本土思维严重。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便是姨父作为家里的长子,弟妹们尚未成家,他必须回去帮忙照料。

上级建议他可以在部队继续发展一段时间,时机到了就帮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可他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意,而且发动亲戚长辈都加入了劝说的队伍。姨父对于父母的言语向来都是孝从,最后只能满是遗憾地回了家。

而现在,当年被上级留下的那一批人,大部分都在部队有了很好的发展,次一点的也是转业回到家乡进入了各个机关。虽然姨父嘴上没有责怪过自己已逝的父母,但谁又可以说他内心没有羡慕与后悔。

当懂事变成一种约束,那么从这种品质上获得的认可越多,拥有这种品质所需付出的代价也越大。

曾有读者向我留言倾诉自己的故事。

他叫阿宾,大学时候在学校谈了一个女朋友,但父母一直反对他们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姑娘家经济条件不怎么好。可除此之外,无论是仪表相貌、还是为人修养都很不错。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两人一路走来,感情比较深厚。

两人一直拖到毕业,可这时候阿宾的父母仍是不为所动,坚决要求他们分手。为此他们手段频出,不但以断绝关系相要挟,更是发动亲戚朋友反复劝说。

年轻人刚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本就不易,又要时刻忍受父母的高压,两人越走越绝望,最后悲痛相离。后来阿宾依据父母的要求谈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女朋友,再后来某一天他突然听到了女孩结婚的消息。

当天晚上,阿宾把自己喝成了一个傻逼,而父母则仍是在不亦乐乎地忙着规划他的人生。

我一直便认同一个道理:没有谁会为你的未来负责,除了你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世界上不存在比你更了解自己的人。谁也没必要为他人而无端作出委屈自己的改变,同样,你也没必要为父母的主观独断、甚至狭隘的眼界买单。很多时候你觉得错了,可他们仍然觉得无比正确。

职业规划的时候,你喜欢有挑战的工作,而他们觉得你不考公务员就是不懂事。因为在他们的格局里,安逸即是一种最大的幸福,但你却更执念于折腾的人生。

面对感情的时候,你觉得对方是一个与你兴致相投的灵魂伴侣,可父母却认为对方矮了丑了、胖了瘦了,家庭条件差了。因为他们不懂你们的心灵契合,所以只能从表观条件作出甄选。

当下有一种观点,即对待父母最好的态度便是四个字:孝而不顺。对此我深表赞同,百善孝为先,但这并 不意味着你需要无原则无底线地愚从。因为当下很多父母都有一个通病:过多参与成年子女的人生规划。

更有甚者早已“迷恋”上了这种家长式的权威,一旦孩子出现逆反就习惯性打压,不懂事更是成了他们“讨伐”的口号。当长辈们聚在一起谈论后辈,夸奖说哪家孩子真懂事。通常就只是因为那个孩子不违背长辈的意志,能够无条件地遵从他们的意愿。

可真正的懂事,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懂得感恩与换位思考的品质,但绝不能因为自己的愚昧与懦弱,而将之变成一种自我捆绑的绳索。

至少,你没必要做一个永远“懂事”的孩子。

感恩励志班会主题文章:一碗饭之恩

,读高中江西宜春青年袁建波因家庭困难,辍学赴福建打工。在火车上,他遇到了同去福建打工的湖北省石首市小河口镇农民严辉明。由于山洪暴发造成铁路中断,严辉明与袁建波等人结伴改乘汽车。汽车行至福建省境内后,因公路塌方,他们不得不转为步行。

接连而来的意外,用光了袁建波所带的100多元盘缠。在他饥肠辘辘时,严辉明为他送来了一碗面条。在随后一天一夜的路程里,严辉明还为袁建波垫付了70多元车费。在福州分手时,之后两人互留地址道别。

这一碗面条和70多元车费的“滴水之恩”,使袁建波念念不忘。他记住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发誓要找到严辉明,以报答他的一饭之恩。他花了9年时间寻找恩人,写了数十封信寄往当年严辉明留下的地址,但一直得不到回音。今年2月,在小河口镇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袁建波终于联系上了已50岁的严辉明。电话中,袁建波声音颤抖地说:“9年了,我一直在寻找您,想当面感谢您,和您说说话……”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事;人生在世,也总会有人在你不如意时伸出帮助之手。危难见真情,相知在急难,雪中送炭,最为可贵。坦桑尼亚作家夏巴克·罗伯特说过:“考验朋友的侦察兵,再没有比患难更为合适。一帆风顺能带来朋友,而苦难却考验朋友。”挨饿的痛苦是最难受的。一饭之恩在特定的条件下是令人难忘的。

在大仲马的名著《基度山伯爵》中,最懂得金钱价值的银行家邓格拉司落入了基度山设下的陷阱后,几天没有进食,他不得已用十万法郎的支票换一只鸡、二万五千法郎的支票换一瓶酒。因为支票在石窟中是不能当饭吃的。对陷入困境和饥肠辘辘的袁建波来说,一碗面是最好的帮助,也是最难忘的帮助。

袁建波的品德之高尚,就在于他的处境改善以后,仍把别人的帮助一直记在心里,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还报一饭之恩同样是很了不起。袁建波把没有报还报一饭之恩视作为人生最大的遗憾,这种心情是多么难能可贵。

颇有戏剧性的是,给袁建波以帮助的严辉明,虽然是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但他的思想境界同样也是很高的。袁建波是知恩必报,严辉明是不求回报。他不给袁建波回信是故意的。严辉明告诉袁建波,9年前的那次路遇,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同路人该做的一点小事。

这些年,他对袁建波的每一封来信都细细地看过,并且为袁建波的勤奋上进、命运改变而高兴。他之所以没有回信,是因为不希望从袁建波身上得到任何回报。两个好人,联袂合唱出了人世间一曲动人的和谐颂歌。

无独有偶,日前读邓伟志先生文中提及不忘滴水之恩并涌泉相报的一个故事,也使我大受感动。巧得很,我从20***年1月出版的《中国高端访问》一书中一篇《写真》,得到了这个传闻的出处。1968年,从北京到陕北梁家河村插队,当时只有16岁。他不会做饭,农民吕侯生就把做饭的事承包了。

一次夜战回来,肚子饿得咕咕叫,屋里实在没有东西可吃,吕侯生便把玉米粒子舀了两大碗放进锅里,烧开煮熟,两人眨眼功夫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1994年,吕侯生右腿患了骨髓炎,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他给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写了一信求助,三次请吕侯生到福州住院治病,不但自己支付了吕侯生几万元医疗费,还在百忙中到医院陪护看望。

吕侯生激动地说,真不好意思,花你这么多钱。说:“谁让我们是朋友哩!”还对前来福州考察的延川县县长说,吕侯生是残疾人,政府要多加关照。此后,延川县民政局给吕侯生每月发放生活补贴。

小节也是节,小节见大节。不忘一饭之恩,看上去是小节,其实却是崇高的灵魂的力量。特别是当了大官后,能做到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就是这个道理。读了帮助农民吕侯生的故事,更令人可敬可佩。善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黑格尔说得好:“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从百姓到高官,知恩图报的道德境界是相通的。我们再次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它的不凡含义。我们庆幸上海从此有了一位好官。

感恩励志班会主题文章:感恩那些默默付出的人

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睡着了。不久,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了那个沉睡的路人。眼看熟睡的路人就要死在蛇吻之下,就在这时,一个过路人经过这里,他打死了那条毒蛇后,没有惊醒行路人的好梦,就静静走开了。行路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恩泽之中,但他却永远也不会知道那熟睡时发生的一切。

某一天晚上,同事回家后偶然发现阳台里的灯亮着,他以为是妻子忘记关了,就进去想要把灯关掉,但被妻子拦住了。他很好奇,他的妻子就指着窗外让他看。他看到窗外的路边,有一辆装满垃圾的三轮车,车上坐着捡垃圾的夫妇,他们正沐浴在自家阳台投射出的温润的灯光中,边说笑边开心的吃着东西。看着灯光中的那对夫妇,楼里的同事与妻子相视一笑,静静退出了阳台。窗外那对夫妇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在这生疏的城市中,有一盏灯是特意为他们点亮的。

用感恩之心为出现在你身边的人点亮!

1、不懂珍惜,守着金山也不会快乐。

2、不懂宽容,再多的朋友也终将离去。

3、不懂感恩,再优秀也难以成功。

4、不懂行动,再聪明也难以圆梦。

5、不懂合作,再拼搏也难以大成。

6、不懂积累,再挣钱也难以大富。

7、不懂满足,再富有也难以幸福。

8、不懂养生,再治疗也难以长寿。

有一种东西不可利用。那就是善良。

有一种东西不可欺骗,那就是感情。

有一种东西不可愚弄,那就是真诚。

有一种东西不可缺少,那就是友情。

有一种东西不可言传,那就是思念。

有一种东西不可原谅,那就是背叛。

有一种东西不可拯救,那就是绝望。

有一种东西不可忘怀,那就是感恩。

感恩励志文章篇3

励志文章1: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

是本闲书,随手一翻,蹦出一句“母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

刺目,伤心。掩卷,潸然泪下。

是的,掏心掏肺的付出,不等转身就被辜负。不变的,是依旧执着的付出,即便转身落泪,还是笑着付出。这个一直被伤害的固执的人就是那个被称作“母亲”的人。

三十七八年前,大门口一溜坐着三个小不点,就那么眼巴巴地等着巷子东头出现一个身影:拎着笼或者背个包,远远地就冲着我们挥手。

——除了外婆还会有谁?我们等的是笼里包里的好吃的。

记忆里,只要进了我家的门,外婆从不歇息。给我们裁剪缝制衣服,一张一张地贴袼褙,一双一双地纳鞋,一匹一匹地织布……外婆满眼都是活儿。也是后来我才知道,因为老给我家拿东西,舅妈一直跟外婆闹别扭,甚至吵架。因为老跑我家帮衬母亲,连舅舅也不给外婆好脸色。可外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腿脚,老往我家跑。外婆家顿顿都是麦面馍馍,我家连红薯馍玉米糕都吃不饱,那时的我就是想不通,外婆咋不爱吃好的?

记忆里,没见过母亲照顾外婆,只有外婆忙不迭地为了我们吃饱穿暖而忙活的身影。我们长大了,事儿自然就更多了,母亲也就更忙活了。

外婆病重时,赶上哥哥遇上车祸,母亲陪着他;外婆病危时,赶上姐姐在医院准备生产,母亲陪着她。是的,母亲牵着挂着永远放心不下的,总是她的孩子们:哪怕自己已苍颜白发,孩子们正身强力壮!

——母亲只能涕泪横流地拍打着外婆的灵柩,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

十多年前,我也做母亲了。贫血,又是剖腹产。

母亲不让我抱儿子,怕累着我;不让儿子跟我一起住,怕吵着我;甚至霸道到喂奶粉给他吃,说她女儿干瘦干瘦的,那小家伙咂的不是奶而是她女儿的血!

我跟母亲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我说,你多嫌我儿子;她说,你儿子累了我女儿。我说,我娃不要你管;她说,我才懒得管你娃我只想管好我娃。我说,好东西我娃吃了就行了;她说,你娃是娃我娃也是娃……

战争的结局只有一种——

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诉着母亲不疼爱我儿子的“斑斑劣迹”,而母亲只是小心地赔着笑不停地向我道歉,说“我错了还不行”,说“月子里不敢生气不敢哭,对身体不好……”

那家伙在省儿童医院住院时,已经半身不遂的母亲竟然雇了辆小车从乡下赶到省城。只是为了当面说句“我娃甭怕,有妈哩”,递给我她攒的三千块钱。

母亲病危时,我陪着那家伙输液,放心不下不忍走开。

昏迷了三天,母亲走了。我赶到时,母亲已经彻彻底底地走了。

拍打着母亲的灵柩,我不能原谅自己。就是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跪在外婆灵柩前的母亲——我们何以自私得如此相似?

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

我捂住了自己的脸,可倔强憋屈的泪还是从手指间滑落……

励志文章2: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

我的母亲传统并且内敛,却也是一位相当爱美的女性,五十岁左右白了头。母亲习惯节俭,害怕花钱,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自己到商店买染发剂到家里自己染发,有时候也让父亲帮她。一年下来循环往复就得好几次,我却一次都没帮她染过,母亲也不想麻烦我,总是一个人偷偷的就做了。

依然记得十几岁的时候,帮三十几岁的母亲挑白头发的情形。常常是午饭后的间隙,一人一把椅子搬到正屋的门囗,面对面而坐。晌午时暖和的冬阳照在母亲的头上,那几条或十几条的白发,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太阳底下银光闪闪。母亲怕疼,每把她扯掉一条,她疼得微眯一下眼睛,尽量如此,总让我继续。

似乎长白发,就代表着一个人美好的年华开始老去,而女人最介意的就是别人说她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老许多。

去年母亲在吃菜时,不小心把门牙旁边的一颗牙齿咬断了,缺了一个口子,看起来挺滑稽的,乍一看,有点儿像08年宋丹丹和赵本山搭挡的小品《火炬手》中宋丹丹的扮相。母亲为此苦恼不已,很长时间都不敢张开嘴巴开怀大笑。于是,我找了一个时间,带母亲去牙科医院种植了一颗进口牙。此后母亲又恢复了自信,笑起来也不再遮遮掩掩,大大方方露出一囗整齐有序的白牙。

时光倒回四五十年前,母亲十几岁,算是大家闺秀吧,颇具才华,写作文唱歌从来不输其他人,在老家的十里八乡被人号称“铁娘子”。外公是村支部书记,外婆勤劳能干,因此母亲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那样的年代是相当美好的。村里村外的其他人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闻到肉腥,而母亲家一周能凭借工分粮票吃上一二顿肉。

可惜命运弄人。母亲出身好,却嫁得不好。父亲家徒四壁,囊中羞涩,生活常常难以为继。父亲又是个酒鬼外加赌徒,母亲嫁过去以后,每天起早贪黑,做牛做马,山里水里田里,赚取微薄的收入供一家人生活所需。接着我和老弟相继出生,日子就更加捉襟见肘,步履维艰。生活的艰辛把三十几岁的母亲变得沧桑不已,华发早生。

母亲对我和老弟的付出却从来都是殚精竭虑,疼爱有加。每逢出去走亲戚时,收回来的糖果饼干之类,自己从来不舍得吃一粒或是一块,总是留下给我们狼吞虎咽。到了我们该上学的年龄,更是母亲发愁的时候,一二百块的学费常常得东拼西凑,还不能齐,许多时候母亲不得不低眉顺眼去找她那做老师的发小XX帮忙,才能解燃眉之急。

这样的日子,一直到母亲四十好几,我们姐弟稍稍出息之时,于是义不容辞就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这时候的母亲虽然不到五十,却是老态早现,常年累月的劳作,贫困潦倒的生活,致使母亲的脸上早早隽刻上了岁月的风霜,那布满了老茧的双手青筋暴露,看起来“灯尽油枯”一般的荒凉。

小时候你为我撑起一片天,现在我长大了,请让我为你撑起一片天。愿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伟大而平凡的母亲。

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到老!用余生陪伴你一起看海枯石烂,一起等地老天荒。

励志文章3:有一种爱,叫你妈想你了

十八岁离开家乡,到另外一座城市读大学。大三那年的冬天特别冷。

早上天刚刚亮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听到我的声音之后,爸爸在那一头停了几秒钟,然后说:“还没起床吧?你妈想你了……”然后把电话递给了妈妈。我捂着手机说,妈妈你一大早就想我了呀,还没有起床。妈妈跟往常一样问我早上有没有课,也交代说出门多穿衣服,要起床吃早餐之类的,然后挂掉了电话。

一个小时之后妈妈又打来电话。原来前一天晚上爸爸梦到我,惊醒之后就让妈妈给我打电话。又害怕打扰我和室友休息,两个人从凌晨四点一直等到七点。爸爸拨通了我的电话,依然是不善于表达,说妈妈想我了。

离开家乡之后,每一次打电话都是跟妈妈絮絮叨叨半天。爸爸很少说话。其实每一次通话,爸爸都在电话旁边守着,要说什么话都让妈妈说了。如果打电话回家爸爸接到电话,也会跟我说你妈没在家,等她回来再给你打。

从那一天之后,有时候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爸爸,也可以说两句,然后把电话递给妈妈。再后来偶尔也会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总是不忘记说一句“你妈想你了。”

什么时候放假回来?你妈想你了!

你妈想你了,让我给你说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

那个,晚上不要回家太晚。你妈惦记着呢。

你妈想你了,让我给你打一个电话……

我说我知道我妈想我了,爸爸你不想我?爸爸没有正面回答过我的问题。

是不是所有的爸爸,都是如此——不善于表达对儿女的爱和想念。

小时候爸爸在家的时间不多。有时候半个月都见不到一次,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睡了,或者是我起床的时候,爸爸刚回家在补觉。

那时候盼望着放寒暑假,除了不用上学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可以多见爸爸。记忆中,在我小时候爸爸总是很忙,很少陪我玩。不是出去工作就是在家睡觉。爸爸睡觉的时候我会在旁边玩,给他画手表,扎小辫子,剪胡须……爸爸只顾睡他的觉,也不生气。

爸爸妈妈说富养闺女穷养儿,从小对弟弟的管束多一点。有一件小事,记忆犹新。那时候我都念初一了,一天回家跟爸爸说什么,爸爸声音稍微大了一点,我当时就脸上挂不住哭了。之后爸爸连大声跟我说话都没有。后来提起这件事,妈妈说我是被惯坏了,在家里一丁点委屈都受不了。

上大学的第二年,假期回家,看到爸爸在阳台上看报纸,微微驼的背,白了一半的头发,突然意识到这个心目中的英雄开始衰老了。鼻子一阵酸,然后搬个凳子坐爸爸身边,跟他聊聊天。那是第一次单独跟爸爸认真的谈心。之前爸爸想要说什么,都让妈妈代言了。

种.种原因,我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念大学的城市工作。定下来之后回到家,对爸爸妈妈说:“我会好好工作,做一个让你们骄傲的女儿。”爸爸拍拍我的肩膀:“你不需要让我们骄傲,只要过得幸福,我们就满足了。”

工作一年多,想要在工作的地方买一个小房子。为什么要买现在也说不清楚。也许是拿到钱不知道怎么花,也许是刚刚分手心里特别没有安全感。爸爸当时不同意,说我一个人在外地,房子只会是羁绊和负担。第二天不知道为什么又改变注意不反对了。然后爸爸给我打了一笔钱,对我说:“你一个人在外面,我跟你妈希望你有一个家,而不是一个房子。离家那么远,别委屈了自己。”

再后来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视频的时候也是妈妈说的多,爸爸把自己放在摄像头的外面,依然话不多。只是看着屏幕里的我,听我和妈妈的对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越来越能感受到父爱的力量,当委屈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开始意识到内心对爸爸依赖也是一股力量。那是山一样的力量。于是小时候对爸爸那种简单的崇拜,变得更深刻。

正如刘书宏所说:爸爸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儿女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亲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长大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爸爸给的无声、温暖的力量。如今,我已经学会照顾好自己,也拥有了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

看到一个8岁的小男孩,写他医生爸爸的作文,不由得心有戚戚焉。

我的爸爸是一名外科医生,外科医生很少有休息的时候,经常要加班。每天回家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很不高兴。

爸爸很爱睡懒觉,我不喜欢这样,我希望爸爸不要睡懒觉,不要经常去加班,我希望他和我们一起的时候要开心还要有精神。要多陪陪我们。

爸爸好像并不明白我们的心思,还是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他。

一句“连狗都讨厌他”,让人哭笑不得。

胡军的女儿也对他说“你不觉得弟弟嫌弃你吗?”

爸爸的社会角色,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疏于表达的时候,儿女小时候是很难理解,爸爸在用另外一种方式爱着家和家人。

有一天,他们会懂得,爸爸一直在笨拙的表达着自己的爱和想念,像爸爸对我说的“你妈想你了。”

这一份深沉的爱,在我们离开家之后,会变成一种力量,让我们拥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

父爱,从未走远。

励志文章4:一想到父母期待的眼神,我们只有忍气吞声

看完《无声告白》后,我一直在想,这本获得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的小说更适合国人来阅读,伍绮诗的华裔身份,和她细腻的文字,写出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长久以来的弊害。但我更多的是在想,我的朋友N。

N是我大学最要好的朋友。一起打球,一起翘课,甚至一起去开房(当然是带着各自的女友)。我跟他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喜欢玩游戏,从小到大,从CS玩到CF,从传奇玩到DotA、英雄联盟,曾在系里私下的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大杀四方,赢得MVP。而我则喜欢看书和电影。大学四年,他对我看的书和电影的不屑,就跟我对他玩的游戏不屑是一样,只不过,我看书的能力远不及他玩游戏的能力,至少我一次也没获得过MVP。

毕业前,我跟他在校门口的大排档就着龙虾喝啤酒,我随口问他,“毕业后准备干嘛?”那时候,毕业的愁绪笼罩着整个大四,很多同学都出去实习了,校园也空旷了许多。我和他依旧在学校里一起闲着,对于未来,我们真的没想好。那时候,同学间每当谈起毕业后要做什么时,都会摇摇头说“不知道”,一笑而过。

我以为这次也是这样,但他突然说:“我有可能回老家。”

“为什么?”我很诧异。

“我爸在他们单位安排了一个职位,让我回去考场试就行了。”

“你就没有自己的打算?”那时候,尽管我不知道自己能找到什么工作,但我知道自己喜爱文字这一行,至少可以靠文字混一口饭吃。我以为N和我一样,也有藏在心底的打算,比如进入行业,并且这一行业对他而言都很有前途和钱途。

“我妈说在外面离家太远,都这么大了,也该成家。而且你也知道,在外面也挺苦的,工资不高不说,还要租房,管自己吃喝,每天下班后面对的都是自己。”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实在无处反驳。我跟他也去过几家公司面过试,但结果都不如意。甚至一度让我心灰意冷,觉得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梦想就已经死了。

N又接着说,“你知道吗,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父母有一次要离婚,我哭了整整一个礼拜求他们不要离,我这辈子从没像那样哭过。后来也许是看我哭的太厉害,他们就没离成。但从那以后,我就尽一切可能地要让他们开心,害怕他们还会离婚。高二分科的时候,其实我文理科都差不多,本来想轻松些选文科的,但我爸让我选理科,我就选了理科。而我妈一直让我好好学习,不要早恋、不要翘课、不要打游戏,一定要考所好大学。”

“但我记得你说过,高中时你谈过恋爱,也翘过课,打过游戏,甚至还打过架。”我说。

“但我也选择了理科,也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是所不错的大学。”他十分自信地说道。

“所以,你就这样回去?”

“嗯,回去。尽管当时他们没有离婚,但我知道他们过得并不开心。我想以后还是让他们多开心些。”

看完书后,我就立刻把它推荐给了N。N现在在老家,上着他老爸安排的工作,也快要结婚了,婚礼就定在今年的农历九月初三,那天是他的生日。在我看来,N和莉迪亚并没有区别,尽管他要比她大很多。

故事里,詹姆斯一家是美籍华裔,尽管他们已经是第二代、第三代,但血液里流淌的依旧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排行第二的莉迪亚,因为母亲自己未实现的职业梦想,成了母亲梦想的替代品,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结局。对于此,身在在国内的我们,其实更深有体会。

过了一个星期,我问N:“书看过了没有,莉迪亚是不是跟你很像?”

“也许有些人天生就没有选择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开明的父母和一个和谐的家庭。”他回答道。

事实上,他的这个逻辑并不成立。大学毕业那会,我父母也让我回去考公务员,但后来,我还是偷偷来了魔都,进了媒体行业,做着我喜欢的文字工作。尽管那段时间父母也跟我闹得很僵,但现在他们早已释怀了。而我另一个朋友,曾十分有勇气地对他父母说,“也许未来我挣不到很多钱,没钱买房,也不能给你们养老,但我能够保证过得正直、快乐,你们还会认我这个儿子吗?”他的父母只是对他说,“只要你过的好就行,我们不需要你养老。”当时我听完朋友的故事后,真想给他父母点一万个zan。

N听完后跟我扯皮,说,“你看,莉迪亚最后不还是死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回答的:

“重要的不是死,也不是在哪个年龄死,而是在死的那一刻我们正在做什么。”

莉迪亚在死前,已经抛下母亲对他的期待,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莉迪亚的死,让詹姆斯一家开始反思。詹姆斯和妻子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哥哥和妹妹则反思自己的人生定位。这也正是我们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只有发生天大的不幸后,才会反躬自问。但这种代价,实在太大了。

如今,二十岁出头的我们,都经历着被父母逼做着他们安排的工作、相亲、结婚、甚至生儿育女。很多人在抗争一段时间后,最后都徒劳地放弃了,顺从父母的心愿。但,其实所谓“听话”、“孝顺”不是你一味地迎合父母,按照他们的期待去履行为你设定好的人生。

真正的长大,不是年龄上的慢慢累积,而是在你可以摆脱掉他人的期待后,做回你真正的自己。我们自己和父母都应当知晓,家不应该成为下一代人生中的第一道枷锁。

励志文章5: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印象里,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也是父亲第一次喊我坐到他的身边,与他坐同一条板凳。

家里没有椅子,只有板凳,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小板凳是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坐的。父亲从不和母亲坐一条板凳,也从不和我们孩子坐一条板凳。家里来了人,客人或者同村的男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边上其实是有另外的板凳的。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据说村里有个男人走亲戚,就因为亲戚没和他坐一条板凳,没谈几句,就起身离去了。他觉得亲戚明显是看不起他。

第一次坐在父亲身边,其实挺别扭。坐了一会,我就找了个借口,起身走开了。

不过,从那以后,只要我们父子一起坐下来,父亲就会让我坐在他身边。如果是我先坐在板凳上,他就会主动坐到我身边,而我也会像父亲那样,往一边挪一挪。

工作之后,我学会了抽烟。有一次回家,与父亲坐在板凳上,闲聊,父亲掏出烟,自己点了一根。忽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把烟盒递到我面前说,你也抽一根吧。那是父亲第一次递烟给我。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漂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城里生活很多年后,每次看到城里的父子俩在一起亲热打闹,我都羡慕得不得了。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算是村里见多识广的人了。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母亲就会适时走过来喊他们,吃饭,喝酒。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母亲惴惴不安地站在父亲身后。父亲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惟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说田里还有很多农活。可父母明明答应这次是要住几天的啊。后来还是妻子的话提醒了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不是我不情愿,真的是沙发太小了啊。我的心,隐隐地痛。后来有了大房子,也买了三人坐的长沙发,可是,父亲却再也没有机会来了。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虽然对我的工作内容,他基本上一点也不了解。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涛涛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任时光穿梭。

感恩励志文章篇4

励志作文:《感恩励志》

3月25日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感恩励志”演讲会。听说,讲师还是从北京赶过来的薛老师。

昨天,老师通知同学们,明天都叫家长来,还要带小凳子,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恭敬不如从命,只好照办了。

今天下午13:35分,家长们陆续都来到了学校,我妈妈还没有来,都到了13:40了,妈妈还没来,我就去一生活区门口等她。看见了一辆公共汽车,我以为上面没有妈妈,感觉很伤心,因为我昨天犯了错误惹妈妈生气了,妈妈会不会就不来了,我在自言自语着。随后就往后走了走,没想到妈妈竟然从那辆车上下来了,我惊呆了,立刻拉着妈妈的手,往学校走去。到了学校,演讲马上就要开始。我把凳子给了妈妈,随后我坐到了我的座位上,这时,演讲会就要开始了。

演讲会开始了,薛老师用生动的语句跟同学和家长们讲着生动的每一句话。演出总共有三个话题,首先讲的是:“感恩祖国”。在这个话题里我明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日益强大,我们作为中国人民的孩子,不能危害祖国,不能做对祖国不益的事,要做对祖国有用的人。接下来的话题是:“感恩老师”。(励志作文)通过感恩老师这个话题,让我明白了,老师是多么的辛苦,老师头上的丝丝白发就是为我们操劳而长出老的,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们又能回报老师些什么呢?只能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不说话,不搞小动作,替老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三个话题讲的是:“感恩父母”。在这个话题里,我知道了爸爸妈妈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还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有好车的东西都要让给我们,而我们还时不时的跟他们顶嘴,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做家务活,多替爸爸妈妈做一些事,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次的演讲会,使我深受感动,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次的演讲会。

感恩励志文章篇5

励志文章1: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

是本闲书,随手一翻,蹦出一句“母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

刺目,伤心。掩卷,潸然泪下。

是的,掏心掏肺的付出,不等转身就被辜负。不变的,是依旧执着的付出,即便转身落泪,还是笑着付出。这个一直被伤害的固执的人就是那个被称作“母亲”的人。

三十七八年前,大门口一溜坐着三个小不点,就那么眼巴巴地等着巷子东头出现一个身影:拎着笼或者背个包,远远地就冲着我们挥手。

——除了外婆还会有谁?我们等的是笼里包里的好吃的。

记忆里,只要进了我家的门,外婆从不歇息。给我们裁剪缝制衣服,一张一张地贴袼褙,一双一双地纳鞋,一匹一匹地织布……外婆满眼都是活儿。也是后来我才知道,因为老给我家拿东西,舅妈一直跟外婆闹别扭,甚至吵架。因为老跑我家帮衬母亲,连舅舅也不给外婆好脸色。可外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腿脚,老往我家跑。外婆家顿顿都是麦面馍馍,我家连红薯馍玉米糕都吃不饱,那时的我就是想不通,外婆咋不爱吃好的?

记忆里,没见过母亲照顾外婆,只有外婆忙不迭地为了我们吃饱穿暖而忙活的身影。我们长大了,事儿自然就更多了,母亲也就更忙活了。

外婆病重时,赶上哥哥遇上车祸,母亲陪着他;外婆病危时,赶上姐姐在医院准备生产,母亲陪着她。是的,母亲牵着挂着永远放心不下的,总是她的孩子们:哪怕自己已苍颜白发,孩子们正身强力壮!

——母亲只能涕泪横流地拍打着外婆的灵柩,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

十多年前,我也做母亲了。贫血,又是剖腹产。

母亲不让我抱儿子,怕累着我;不让儿子跟我一起住,怕吵着我;甚至霸道到喂奶粉给他吃,说她女儿干瘦干瘦的,那小家伙咂的不是奶而是她女儿的血!

我跟母亲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我说,你多嫌我儿子;她说,你儿子累了我女儿。我说,我娃不要你管;她说,我才懒得管你娃我只想管好我娃。我说,好东西我娃吃了就行了;她说,你娃是娃我娃也是娃……

战争的结局只有一种——

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诉着母亲不疼爱我儿子的“斑斑劣迹”,而母亲只是小心地赔着笑不停地向我道歉,说“我错了还不行”,说“月子里不敢生气不敢哭,对身体不好……”

那家伙在省儿童医院住院时,已经半身不遂的母亲竟然雇了辆小车从乡下赶到省城。只是为了当面说句“我娃甭怕,有妈哩”,递给我她攒的三千块钱。

母亲病危时,我陪着那家伙输液,放心不下不忍走开。

昏迷了三天,母亲走了。我赶到时,母亲已经彻彻底底地走了。

拍打着母亲的灵柩,我不能原谅自己。就是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跪在外婆灵柩前的母亲——我们何以自私得如此相似?

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

我捂住了自己的脸,可倔强憋屈的泪还是从手指间滑落……

励志文章2: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

每读一次台湾女作家龙应台老师的《目送》一书,总会让我热泪盈眶,那朴实真挚的文字,让人走心的同时心生折服,深刻的领悟到“百善孝当先”的真谛。

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描述她的母亲:

“她曾经是个多么耽溺于美的女人啊。六十五岁的时候,突然去文了眉和眼线,七十岁的时候,还问我该不该去隆鼻。多少次,她和我站在梳妆镜前,她说‘女儿,你要化妆。女人,就是要漂亮’。”年逾古稀的老母亲,身着花色旗袍,头发花白微卷,浓妆淡抹,面庞柔和,姿态极为优雅。虽是高龄暮色,眼神却一点不显混浊,总是神采奕奕。

龙应台在洒满阳光的老屋子里,在古老的铜镜面前,耐下心来帮老母亲洗脚去死皮老茧,修剪指甲,搽指甲油,打腮红,涂口红,不用说话,就很温馨。这幅画面实在唯美,以至于多年鲜活的存在我脑海当中。能够想象她们母女俩彼时眼里的温柔,一定像一滩洒满星光的湖水,泛起粼粼波光。

比起龙应台来,我觉得自己羞愧难当,人到中年的我从未帮六十花甲的母亲洗过一次脚,也不曾作过一次深情的拥抱和爱的亲吻。

我的母亲传统并且内敛,却也是一位相当爱美的女性,五十岁左右白了头。母亲习惯节俭,害怕花钱,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自己到商店买染发剂到家里自己染发,有时候也让父亲帮她。一年下来循环往复就得好几次,我却一次都没帮她染过,母亲也不想麻烦我,总是一个人偷偷的就做了。

依然记得十几岁的时候,帮三十几岁的母亲挑白头发的情形。常常是午饭后的间隙,一人一把椅子搬到正屋的门囗,面对面而坐。晌午时暖和的冬阳照在母亲的头上,那几条或十几条的白发,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太阳底下银光闪闪。母亲怕疼,每把她扯掉一条,她疼得微眯一下眼睛,尽量如此,总让我继续。

似乎长白发,就代表着一个人美好的年华开始老去,而女人最介意的就是别人说她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老许多。

去年母亲在吃菜时,不小心把门牙旁边的一颗牙齿咬断了,缺了一个口子,看起来挺滑稽的,乍一看,有点儿像宋丹丹和赵本山搭挡的小品《火炬手》中宋丹丹的扮相。母亲为此苦恼不已,很长时间都不敢张开嘴巴开怀大笑。于是,我找了一个时间,带母亲去牙科医院种植了一颗进口牙。此后母亲又恢复了自信,笑起来也不再遮遮掩掩,大大方方露出一囗整齐有序的白牙。

时光倒回四五十年前,母亲十几岁,算是大家闺秀吧,颇具才华,写作文唱歌从来不输其他人,在老家的十里八乡被人号称“铁娘子”。外公是村支部书记,外婆勤劳能干,因此母亲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那样的年代是相当美好的。村里村外的其他人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闻到肉腥,而母亲家一周能凭借工分粮票吃上一二顿肉。

可惜命运弄人。母亲出身好,却嫁得不好。父亲家徒四壁,囊中羞涩,生活常常难以为继。父亲又是个酒鬼外加赌徒,母亲嫁过去以后,每天起早贪黑,做牛做马,山里水里田里,赚取微薄的收入供一家人生活所需。接着我和老弟相继出生,日子就更加捉襟见肘,步履维艰。生活的艰辛把三十几岁的母亲变得沧桑不已,华发早生。

母亲对我和老弟的付出却从来都是殚精竭虑,疼爱有加。每逢出去走亲戚时,收回来的糖果饼干之类,自己从来不舍得吃一粒或是一块,总是留下给我们狼吞虎咽。到了我们该上学的年龄,更是母亲发愁的时候,一二百块的学费常常得东拼西凑,还不能齐,许多时候母亲不得不低眉顺眼去找她那做老师的发小XX帮忙,才能解燃眉之急。

这样的日子,一直到母亲四十好几,我们姐弟稍稍出息之时,于是义不容辞就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这时候的母亲虽然不到五十,却是老态早现,常年累月的劳作,贫困潦倒的生活,致使母亲的脸上早早隽刻上了岁月的风霜,那布满了老茧的双手青筋暴露,看起来“灯尽油枯”一般的荒凉。

小时候你为我撑起一片天,现在我长大了,请让我为你撑起一片天。愿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伟大而平凡的母亲。

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到老!用余生陪伴你一起看海枯石烂,一起等地老天荒。

励志文章3:有一种爱,叫你妈想你了

十八岁离开家乡,到另外一座城市读大学。大三那年的冬天特别冷。

早上天刚刚亮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听到我的声音之后,爸爸在那一头停了几秒钟,然后说:“还没起床吧?你妈想你了……”然后把电话递给了妈妈。我捂着手机说,妈妈你一大早就想我了呀,还没有起床。妈妈跟往常一样问我早上有没有课,也交代说出门多穿衣服,要起床吃早餐之类的,然后挂掉了电话。

一个小时之后妈妈又打来电话。原来前一天晚上爸爸梦到我,惊醒之后就让妈妈给我打电话。又害怕打扰我和室友休息,两个人从凌晨四点一直等到七点。爸爸拨通了我的电话,依然是不善于表达,说妈妈想我了。

离开家乡之后,每一次打电话都是跟妈妈絮絮叨叨半天。爸爸很少说话。其实每一次通话,爸爸都在电话旁边守着,要说什么话都让妈妈说了。如果打电话回家爸爸接到电话,也会跟我说你妈没在家,等她回来再给你打。

从那一天之后,有时候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爸爸,也可以说两句,然后把电话递给妈妈。再后来偶尔也会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总是不忘记说一句“你妈想你了。”

什么时候放假回来?你妈想你了!

你妈想你了,让我给你说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

那个,晚上不要回家太晚。你妈惦记着呢。

你妈想你了,让我给你打一个电话……

我说我知道我妈想我了,爸爸你不想我?爸爸没有正面回答过我的问题。

是不是所有的爸爸,都是如此——不善于表达对儿女的爱和想念。

小时候爸爸在家的时间不多。有时候半个月都见不到一次,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睡了,或者是我起床的时候,爸爸刚回家在补觉。

那时候盼望着放寒暑假,除了不用上学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可以多见爸爸。记忆中,在我小时候爸爸总是很忙,很少陪我玩。不是出去工作就是在家睡觉。爸爸睡觉的时候我会在旁边玩,给他画手表,扎小辫子,剪胡须……爸爸只顾睡他的觉,也不生气。

爸爸妈妈说富养闺女穷养儿,从小对弟弟的管束多一点。有一件小事,记忆犹新。那时候我都念初一了,一天回家跟爸爸说什么,爸爸声音稍微大了一点,我当时就脸上挂不住哭了。之后爸爸连大声跟我说话都没有。后来提起这件事,妈妈说我是被惯坏了,在家里一丁点委屈都受不了。

上大学的第二年,假期回家,看到爸爸在阳台上看报纸,微微驼的背,白了一半的头发,突然意识到这个心目中的英雄开始衰老了。鼻子一阵酸,然后搬个凳子坐爸爸身边,跟他聊聊天。那是第一次单独跟爸爸认真的谈心。之前爸爸想要说什么,都让妈妈代言了。

种.种原因,我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念大学的城市工作。定下来之后回到家,对爸爸妈妈说:“我会好好工作,做一个让你们骄傲的女儿。”爸爸拍拍我的肩膀:“你不需要让我们骄傲,只要过得幸福,我们就满足了。”

工作一年多,想要在工作的地方买一个小房子。为什么要买现在也说不清楚。也许是拿到钱不知道怎么花,也许是刚刚分手心里特别没有安全感。爸爸当时不同意,说我一个人在外地,房子只会是羁绊和负担。第二天不知道为什么又改变注意不反对了。然后爸爸给我打了一笔钱,对我说:“你一个人在外面,我跟你妈希望你有一个家,而不是一个房子。离家那么远,别委屈了自己。”

再后来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视频的时候也是妈妈说的多,爸爸把自己放在摄像头的外面,依然话不多。只是看着屏幕里的我,听我和妈妈的对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越来越能感受到父爱的力量,当委屈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开始意识到内心对爸爸依赖也是一股力量。那是山一样的力量。于是小时候对爸爸那种简单的崇拜,变得更深刻。

正如刘书宏所说:爸爸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儿女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亲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长大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爸爸给的无声、温暖的力量。如今,我已经学会照顾好自己,也拥有了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

看到一个8岁的小男孩,写他医生爸爸的作文,不由得心有戚戚焉。

我的爸爸是一名外科医生,外科医生很少有休息的时候,经常要加班。每天回家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很不高兴。

爸爸很爱睡懒觉,我不喜欢这样,我希望爸爸不要睡懒觉,不要经常去加班,我希望他和我们一起的时候要开心还要有精神。要多陪陪我们。

爸爸好像并不明白我们的心思,还是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他。

一句“连狗都讨厌他”,让人哭笑不得。

胡军的女儿也对他说“你不觉得弟弟嫌弃你吗?”

爸爸的社会角色,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疏于表达的时候,儿女小时候是很难理解,爸爸在用另外一种方式爱着家和家人。

有一天,他们会懂得,爸爸一直在笨拙的表达着自己的爱和想念,像爸爸对我说的“你妈想你了。”

这一份深沉的爱,在我们离开家之后,会变成一种力量,让我们拥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

父爱,从未走远。

励志文章4:一想到父母期待的眼神,我们只有忍气吞声

看完《无声告白》后,我一直在想,这本获得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的小说更适合国人来阅读,伍绮诗的华裔身份,和她细腻的文字,写出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长久以来的弊害。但我更多的是在想,我的朋友N。

N是我大学最要好的朋友。一起打球,一起翘课,甚至一起去开房(当然是带着各自的女友)。我跟他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喜欢玩游戏,从小到大,从CS玩到CF,从传奇玩到DotA、英雄联盟,曾在系里私下的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大杀四方,赢得MVP。而我则喜欢看书和电影。大学四年,他对我看的书和电影的不屑,就跟我对他玩的游戏不屑是一样,只不过,我看书的能力远不及他玩游戏的能力,至少我一次也没获得过MVP。

毕业前,我跟他在校门口的大排档就着龙虾喝啤酒,我随口问他,“毕业后准备干嘛?”那时候,毕业的愁绪笼罩着整个大四,很多同学都出去实习了,校园也空旷了许多。我和他依旧在学校里一起闲着,对于未来,我们真的没想好。那时候,同学间每当谈起毕业后要做什么时,都会摇摇头说“不知道”,一笑而过。

我以为这次也是这样,但他突然说:“我有可能回老家。”

“为什么?”我很诧异。

“我爸在他们单位安排了一个职位,让我回去考场试就行了。”

“你就没有自己的打算?”那时候,尽管我不知道自己能找到什么工作,但我知道自己喜爱文字这一行,至少可以靠文字混一口饭吃。我以为N和我一样,也有藏在心底的打算,比如进入行业,并且这一行业对他而言都很有前途和钱途。

“我妈说在外面离家太远,都这么大了,也该成家。而且你也知道,在外面也挺苦的,工资不高不说,还要租房,管自己吃喝,每天下班后面对的都是自己。”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实在无处反驳。我跟他也去过几家公司面过试,但结果都不如意。甚至一度让我心灰意冷,觉得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梦想就已经死了。

N又接着说,“你知道吗,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父母有一次要离婚,我哭了整整一个礼拜求他们不要离,我这辈子从没像那样哭过。后来也许是看我哭的太厉害,他们就没离成。但从那以后,我就尽一切可能地要让他们开心,害怕他们还会离婚。高二分科的时候,其实我文理科都差不多,本来想轻松些选文科的,但我爸让我选理科,我就选了理科。而我妈一直让我好好学习,不要早恋、不要翘课、不要打游戏,一定要考所好大学。”

“但我记得你说过,高中时你谈过恋爱,也翘过课,打过游戏,甚至还打过架。”我说。

“但我也选择了理科,也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是所不错的大学。”他十分自信地说道。

“所以,你就这样回去?”

“嗯,回去。尽管当时他们没有离婚,但我知道他们过得并不开心。我想以后还是让他们多开心些。”

看完书后,我就立刻把它推荐给了N。N现在在老家,上着他老爸安排的工作,也快要结婚了,婚礼就定在今年的农历九月初三,那天是他的生日。在我看来,N和莉迪亚并没有区别,尽管他要比她大很多。

故事里,詹姆斯一家是美籍华裔,尽管他们已经是第二代、第三代,但血液里流淌的依旧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排行第二的莉迪亚,因为母亲自己未实现的职业梦想,成了母亲梦想的替代品,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结局。对于此,身在在国内的我们,其实更深有体会。

过了一个星期,我问N:“书看过了没有,莉迪亚是不是跟你很像?”

“也许有些人天生就没有选择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开明的父母和一个和谐的家庭。”他回答道。

事实上,他的这个逻辑并不成立。大学毕业那会,我父母也让我回去考公务员,但后来,我还是偷偷来了魔都,进了媒体行业,做着我喜欢的文字工作。尽管那段时间父母也跟我闹得很僵,但现在他们早已释怀了。而我另一个朋友,曾十分有勇气地对他父母说,“也许未来我挣不到很多钱,没钱买房,也不能给你们养老,但我能够保证过得正直、快乐,你们还会认我这个儿子吗?”他的父母只是对他说,“只要你过的好就行,我们不需要你养老。”当时我听完朋友的故事后,真想给他父母点一万个zan。

N听完后跟我扯皮,说,“你看,莉迪亚最后不还是死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回答的:

“重要的不是死,也不是在哪个年龄死,而是在死的那一刻我们正在做什么。”

莉迪亚在死前,已经抛下母亲对他的期待,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莉迪亚的死,让詹姆斯一家开始反思。詹姆斯和妻子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哥哥和妹妹则反思自己的人生定位。这也正是我们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只有发生天大的不幸后,才会反躬自问。但这种代价,实在太大了。

如今,二十岁出头的我们,都经历着被父母逼做着他们安排的工作、相亲、结婚、甚至生儿育女。很多人在抗争一段时间后,最后都徒劳地放弃了,顺从父母的心愿。但,其实所谓“听话”、“孝顺”不是你一味地迎合父母,按照他们的期待去履行为你设定好的人生。

真正的长大,不是年龄上的慢慢累积,而是在你可以摆脱掉他人的期待后,做回你真正的自己。我们自己和父母都应当知晓,家不应该成为下一代人生中的第一道枷锁。

励志文章5: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印象里,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也是父亲第一次喊我坐到他的身边,与他坐同一条板凳。

家里没有椅子,只有板凳,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小板凳是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坐的。父亲从不和母亲坐一条板凳,也从不和我们孩子坐一条板凳。家里来了人,客人或者同村的男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边上其实是有另外的板凳的。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据说村里有个男人走亲戚,就因为亲戚没和他坐一条板凳,没谈几句,就起身离去了。他觉得亲戚明显是看不起他。

第一次坐在父亲身边,其实挺别扭。坐了一会,我就找了个借口,起身走开了。

不过,从那以后,只要我们父子一起坐下来,父亲就会让我坐在他身边。如果是我先坐在板凳上,他就会主动坐到我身边,而我也会像父亲那样,往一边挪一挪。

工作之后,我学会了抽烟。有一次回家,与父亲坐在板凳上,闲聊,父亲掏出烟,自己点了一根。忽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把烟盒递到我面前说,你也抽一根吧。那是父亲第一次递烟给我。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漂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城里生活很多年后,每次看到城里的父子俩在一起亲热打闹,我都羡慕得不得了。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算是村里见多识广的人了。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母亲就会适时走过来喊他们,吃饭,喝酒。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母亲惴惴不安地站在父亲身后。父亲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惟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说田里还有很多农活。可父母明明答应这次是要住几天的啊。后来还是妻子的话提醒了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不是我不情愿,真的是沙发太小了啊。我的心,隐隐地痛。后来有了大房子,也买了三人坐的长沙发,可是,父亲却再也没有机会来了。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虽然对我的工作内容,他基本上一点也不了解。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涛涛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任时光穿梭。

感恩励志文章篇6

感恩父母励志文章一:你养我长大 我陪你变老

我离开家的时间,超过有生之年的一半长了。记忆里的爸爸总是停留在我小时候冲我吹胡子瞪眼扬言要揍我的画面,那时的他生龙活虎、风华正茂。

第一次发现爸爸变老,是有次我回家,跟他一起包饺子,漫不经心地说着话,一转头,看见他松松垮垮的下巴,和严重下垂的眼角。那一刻真正理解了那句话:父母的衰老是一瞬间的。

从那之后我开始害怕,怕我来不及好好跟他相处,他就不在了。我越来越多地给他打电话。他忙,我也忙,但是我尽量多抽出时间跟他聊天,聊我小时候,聊他小时候,聊他和妈妈的事,聊早已经去世的爷爷奶奶,甚至聊姑姑们的种.种。我就是想趁着他还能跟我聊,多知道一些关于他的事。我明白即使我再拼命攥紧,时间的沙漏也会在指缝中漏掉一些东西,但总好过最后我两手空空。

我的手机越来越好,数码相机越来越高级,我竟然很少给他拍照,更别提拍视频。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年秋天的时候,陪爸爸一起去看花展,各种花开得明媚妖娆,我不断怂恿他拍照。爸爸说:“不照啦,不照啦,你们年轻人照吧,我年纪大了都不好意思跟花照相了。”

我说:“我记得你以前有个专门的相册,放单人照的。”

爸爸说:“嗯,确实有一个。”

那是一本特别简单的相册,32开。那时候他还年轻,经常出差,用的还是老式交卷相机,无论到那里都拍一张单人照,洗出来,按顺序摆在相册里。他说,以后要摆满中国地图。

忘了是哪一年开始,相片不再增加了。

爸爸说:“照着照着,发现不认识相册里的自己了。”

听到这句话,我忍不住鼻子发酸,但是依旧坚持让爸爸拍照。他终于被我说服,说:“好吧,还是跟花照一张吧,要不以后更不好意思照啦。”

这是两个月前的对话,我记得清清楚楚。这两天看《流放的老国王》,想起那番对话,当时忍住的眼泪顿时就掉了下来。德里达说:“当人们写作的时候,总是在请求原谅。”阿尔诺?盖格尔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想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关于老年痴呆症父母的故事,井上靖写过《我的母亲手记》。跟那一本比起来,《流放的老国王》故事性更强,对父亲一生的回顾更细腻、更感人。深受小农经济浸润的父亲如何在战争年代九死一生,然后变成一只固守家园的“蟹”,顽固不化地缩进壳子里,再不愿意探出头来。儿女们从来没有深究过其中的原因。父亲的举止反常并且不断做错事,儿女们也只想到责怪、反感、厌倦,从来没有静下心来跟父亲谈一谈。“那些年我们都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父亲是老鼠,我们是一群老鼠,而疾病是猫。”直到所有人都认识到“猫”的真相,做儿女的才开始漫长的反思过程,并且变勇敢,学着面对这个不可逆转的事实。

不可逆转。衰老是不分贫富贵贱的,这是每个儿女在面对双亲时最无奈的事实。即使父母没有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他们的白发和皱纹也让人惦念和忧心。阿尔诺?盖格尔有段话精准地描述了这种无力感,他的原话是针对老年痴呆症父母的,但是我觉得它适用于所有父母。他说,很多人说父母年纪大了反倒像孩子,这是不对的,孩子的特性是向前发展,是取得能力,而老年人会逐渐丧失能力。与孩子在一起,你感受到的是进步,而与老人在一起,你感受到的是丧失。

“我如同在慢动作电影中看着父亲漫漫滴着血,生命一点点从他身上渗漏出去,整个人的品质和个性一滴一滴从个这个人的身上渗漏掉。”

这是最触动我的一段话,顺着它我几乎想到了很多可能发生在我爸爸身上的坏的可能性。其实事实已经说明一切了,爸爸时不时会说,眼睛花啦不戴眼镜不能看书啦;颈椎疼得厉害有时候手臂抬不起来;以前能吃的东西现在反而开始过敏;以前搬动家里的大花盆毫不费力气,现在不敢轻易动了怕扭到腰……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呈现的都是老态。他像一棵只活一季的树,已经贡献了绿色和阴凉、花朵和果实,步入秋冬的时候再送我一束柴禾,就真要消失了。

米兰·昆德拉说:“在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不可回避的溃败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它。”因为理解,所以慈悲,所以很多人年纪小的时候讨厌背课文,但是年纪大了之后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会泪流满面。

顺着这本书的回忆,我还想到了爸妈的婚姻,第一次能够正确对父母之间关系进行一次梳理。书中的父母离了婚,我自己的爸妈也一样。

爸妈离婚好几年,我都没有正面跟爸爸聊过这件事。他是那么骄傲的一个人,永远不认为自己有错,甚至不认为妈妈离开他之后能够过得好。后来妈妈再婚了,过得很好很好,我跟爸爸婉转提起这件事,他才挤出一句:“她就是不肯听我的,太倔。”

那时候我误以为他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希望妻子臣服于他的意志。直到很多年过去,我自己也要处理跟先生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们吵架,他冲我吼:“我是为你好,你就是不领情!”我才恍惚明白,那些看似固执的男人并不是单纯地希望妻子臣服于他,而是偏执地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对方。不得要领,铸成过错。

阿尔诺·盖格尔在书中写到:“他们对婚姻的想象建立在无知上,他们还像大多数人一样,忽略了一种小小的状况:没有人能够改变别人。性格比善意更为坚挺。”“两人身上都带有可能使人幸福的元素,但是,仔细观察,这些元素属于不同幸福方式,是完全相反的。最终,导致两人各自感觉不幸福。”

我再也找不到比这更贴切的句子来阐释一段失败的婚姻。这是我爸妈夫妻关系终结的根源,也为我自己的婚姻敲响了警钟。我写过很多爱情故事,也有很多读者给我写邮件,倾诉他们的恋爱、婚姻苦恼,我想,我说了太多的话,竟然都不如这几句精准。

俄罗斯有句俗话说,生命中除了我们犯的错误,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会重现。这句话警醒,却太悲观。我更希望世人能够更加聪明一些,在过去的错误上学到东西,减少未来发生悲剧的可能。也许我们干预不了政治,左右不了时局,至少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行动力,对父母好一些,多家人好一些。

我曾经跟妈妈说:“妈妈,我觉得好遗憾啊,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从来没有骑在爸爸脖子上的经历。小伙伴们都有的。”

那时候我爸妈已经离婚,妈妈对爸爸是有怨恨的,但是听到我这句话的时候,她立刻纠正说:“你记错了呀,是有的。不光是骑脖子。你很小的时候,你爸爸特别喜欢用一只手托着你,另一只手扶着你的腰,把你举得很高很高,还不断跟我说:‘你看你看,这丫头又胖了呢,但我还是举得动!’你开心得很呢。”

真恨自己记忆力不好啊,竟然忘记了这么美好的事。

我想,在时光机发明之前,我是没办法穿越回去考证这件事了,但我相信妈妈的记忆不会有错。我来不及回到过去,看到爸爸如何疼爱我。幸好我还有现在,和厚厚的一叠未来。当我陪着他给家里的牡丹剪枝的时候,当我给他炖五花肉做扁豆焖面的时候,当我先生为了哄他高兴故意输他两盘棋的时候,看他笑得那么开心,我想,幸好啊,我还有机会陪你笑着变老。

感恩父母励志文章二:若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顺父母的理由。

例如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身体不健全,特别是父母年老了,头脑不好用了,脏了、臭了、屎尿都拉床上了、脾气更坏了等等。

父母是我们修行的最初对象,我们每个人要从父母这里开始,学会包容与爱。

无论父母如何,我们都要去爱他,孝敬他,尊重他。

一个连父母都不肯包容的人,肯定是一位斤斤计较、眦牙必报、不大气的“小人”。

没有大气,何以成大事?所以以前皇帝选拔官员会把有孝心放在第一位。

那么,选择伴侣的人,一定要把是否有孝心放在第一位,男孩对父母是否有责任感,女孩对父母是否温顺,对父母是索取还是报恩。否则,连父母都不包容的人,将来不可能会包容你的缺点、你父母的缺点,在社会上,他(她)的人缘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为人父母的无论自己的孩子什么样,都会去爱他,养他,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一生平安顺利、快乐幸福。然而,如果做父母的连包容自己父母的心都没有,自己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又哪来一颗宽广的心?

没有宽广的心胸,人生处处皆障碍,又哪来的出息?哪来的快乐幸福?将来孩子大了,父母年迈需要孩子的时候,孩子肯定会跟父母斤斤计较。

做人要尽孝道,这就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因为我们做人,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为人父母的,如果想要孩子拥有幸福、顺利的人生,自己就要好好孝敬年迈的父母;胸怀大志的人,首先要从容得下自己的父母开始做起,要容得下父母的固执,耐心细致地照顾好父母,这是修行的第一步。

一切财富、名誉、地位,都是外在表象。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载物这句话丝毫不假。为什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后能够轻松获得财富?因为厚德才能载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感恩励志文章篇7

诚信+感恩+人品=做人

做人要有诚信:

再穷,不要欠钱玩消失。

再难,不要说话不算数。

再有事,把话说明白不要不接电话。

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

永远不要丢掉别人对你的信任,

因为别人信任你,

是你在别人心目中存在的价值。

一穷二白咱不怕,怕在不讲信用。

山穷水尽咱不怕,怕在不敢承担。

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什么都会有,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做人要懂感恩:

穷时,借钱给你的人;

难时,背后挺你的人。

苦时,同舟共济的人。

病时,端茶倒水的人。

你什么都不是时,

真心真意喜欢你的人;

你什么都不懂时,

全心全意指点你的人。

帮过你的人,一辈子都要铭记于心。

暖过你的人,一辈子都要珍惜于心。

做人,要有人格底线:

可以忍受贫穷,但不能背叛人格;

可以追求财富,但不能挥霍无度;

可以发表意见,但不能拨弄是非;

可以不做善人,但不能为非作歹;

可以不做君子,但不能去做小人;

可以容忍邋遢,但不能容忍颓废;

可以没有学位,但不能没有品位;

可以风流倜傥,但不能纵欲无度;

可以不说感谢,但不能不懂感恩。

人傻不是坏事,不虚就行。

人精不是问题,不坏就行。

心直口快不是毛病,不背后整事就行。

善于利用人没问题,别卸磨杀驴就行。

人穷人富不是问题,

懂得付出就行。

别人怎么看你无所谓,

自己问心无愧就行。

做人,别拿自己的尺寸渡人:

拿自己的”心尺”去度量别人,

人人都不够尺寸;

拿自己的”心秤”去称量别人,

人人都不够份量;

拿自己的”心态”去衡量别人,

人人都不顺其眼;

拿自己的”心眼”去要求别人,

人人都不合时宜;

拿自己的”心胸”去容纳别人,

人人都有过失。

渡人如渡己,渡己也是渡人。

看不开,就背着。

放不下,就记着。

舍不得,就留着。

光说了别人对错,原来自己也不完美;

只道别人长短,原来自己也有缺陷;

尽看别人是非,原来自己也不是圣人。

做人,人品是最硬的底牌

你亮出真心给人看,

必有朋友共患难。

你拿出虚假在人前,

必有陌路在后面。

你将心比心给人暖,

必得千金难买好情缘。

你勾心斗角给人乱,

必将自食恶果无人伴。

为人,头顶天,脚踏地,

行的端,才能走的正。

处世,莫欺人,莫欺骗,

怀揣真,才能收获暖。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东汉时,北海胶东(今山东平度)有个人叫公沙穆,有一阵,家里一头猪病了,自己都快成兽医了也没把它治好,就对下人说,再留着也没用,卖了吧。

那时候还没有卫生检疫法,所以把病猪卖掉也不是什么违法的事,但病猪毕竟是病猪,价钱要比好猪少一半。

过了一会儿,下人回来了,兴高采烈地跟公沙穆说:“我刚赶出去就有人想要,卖了个好价钱!”

公沙穆问:“多少钱?”

下人说了个数,公沙穆一愣,说:“你没告诉他那是头病猪吗?”

下人得意地说:“出门前我给它洗了个澡,没人能看出来有病。”

公沙穆一听,急了,夺过钱袋子就往外跑。好不容易追上了那个买猪人,老远就冲他喊:“站住!站住!”

买猪人吓了一跳,心想这头猪不会是偷来的吧?我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正在纠结是不是自己先跑,公沙穆已经追上来了,气喘吁吁地说:“这是病猪,不能卖你那个价钱!”

买猪人愣了——怎么?你们家病猪还更贵?

这时,公沙穆从钱袋里倒出来一半的钱,还给那人,说:“你花的是好猪的钱,现在还给你一半,不能让你花好猪的钱买一头病猪。”

买猪人更愣了——什么情况?到底是猪有病还是人有病?

还没等他弄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公沙穆早已不见了踪影,要不是手里多了一堆钱,还真以为刚才做了个梦呢。

将近一千年后,在四川同样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

这次的主角叫陈省华,在当时的四川相当的有名,三个儿子出了两个状元,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有一次,他们家买了一匹马,刚进门的时候还挺腼腆,但熟悉了环境之后,就放下了伪装,踢人撒泼成了家常便饭,谁也拿它没办法。

这天,陈省华闲着没事去马棚转转,结果转了好几圈也没看见那匹马,就问养马的下人。下人得意地说:“还是三公子有办法,把它骗了出去,卖给了一个过路的。”

这位三公子,名叫陈尧咨,陈家二状元中的一位,欧阳修曾写过一篇《卖油翁》,还上了初中语文课本,里面被卖油翁教育了一顿的主人公,就是这位陈尧咨。

陈省华一听,忙让下人把陈尧咨叫来,说:“你是当官的,手底下那么多能人都没能把那匹马驯服,你卖给一个过路的,这不是嫁祸给人家吗?赶紧去把马退回来!”

陈家的家教一向很严,一看老爸发这么大火,陈尧咨自然不敢怠慢,带着几个人去把那匹马追了回来。

至于这匹马有什么下场,大家不用担心,陈省华说了,为了不让它出去伤人,我们养它一辈子。

这两个故事相隔千年,却如出一辙,体现的都是两个字——不欺。

诚信的花朵

有一个国王因为没有孩子,就想找一位诚实的孩子做王子。他对前来应招的孩子们说:“今天给你们一粒种子,三个月后,看谁能给我种出最美丽的花,谁就是王子了。”三个月过去了,聪明的或伶俐的孩子们捧着一盆盆五彩的花儿,前来参加最后的竞争。只有一位小孩盆中空空、泪眼涟涟:“尊敬的国王,我每天辛勤的浇水,细心的施肥,即使睡觉,也把花盆搂在怀里,但是,我却什么也没种出来??”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诚实的王子呀,你不会种出任何的花草,因为我给你们的,都是炒熟的种子呀!”

故事中,孩子靠诚实做了王子。......

感恩励志文章篇8

励志文章1:在感恩中成长

在感恩中成长(一)

一缕温暖的阳光,让人感动;一声悦耳的鸟鸣,让人感动;一句关怀的话语,让人感动;一个灿烂的笑容,也让人感动。正因为这所有的感动,才让我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你的怀抱中;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鱼儿懂得了感恩,才能明白大海的博爱;大海学会了感恩,才会懂得鱼儿的深情。

一个清冷的夜晚,惨淡的月光倾泻在道路两旁的梧桐树上,连连的考试失利,让我的心也如这夜晚一般冰凉。走过一户人家的窗前,忽然,耳际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那样的婉转、轻灵。我似乎听懂了,阳光、鸟语、潺潺流动的小溪,朵朵飘浮的白云……我停住了烦躁的脚步,驻足聆听。忽而,我的心也变得开朗了,只感觉一股温暖流遍全身,让我如沐春风。定神,我轻松离去,留下的是一串轻盈的脚步……

我感恩于这美妙的琴声,它让我的心变得豁达。由此,我想到感恩于母亲的关爱,它让我心存温暖;想到感恩于朋友的安慰,它让我懂得。我感恩一草一木,一个清新的早晨,一个雨后的黄昏,它们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一个风雨潇潇的午后,我焦急地在车站等车,雨水打湿了我的发梢,淋湿了我的衣裳。这时,上方突然出现一片“晴空”。我诧异地抬起头,一个关怀的目光映入眼帘。我感激地望着眼前这位陌生的阿姨,目光交织的一瞬间,温暖四溢,驱走了寒冷与风雨。不久车来了。我回头轻声说了句,谢谢。忽然,一阵呜咽声传来,是个小女孩,她的月票丢了。我将她扶上车,在投币箱里放了两枚硬币。她抬起头,也用同样诧异的目光望着我。继而,女孩的目光里闪射出阳光般的色彩,她感激地说了句,谢谢。顿时,我的心如雨后天晴的大地,洒满阳光。感恩,让我的心永远温暖。

感恩是场及时的春雨,滋润你我干枯的心灵;感恩是阵清爽的凉风,吹散萦绕心头的烦闷;感恩是束光明的曙光,照亮每个人的心窗。因为感恩,世界才会和谐、美丽。

在感恩中成长,让自己的心灵更加澄澈、透明!

在感恩中成长(二)

读完《背影》,父亲那苍老、艰难的背影仍在我眼前浮现,久久不去。文中父亲对朱自清深深的爱,朱自清对父亲深深的感念,让我不由得想到,我们每天享受着家人给予的爱,是否应该学会感恩?

文中,在车站送别时,朱自清曾两次流泪。第一次,是他看到父亲努力的攀爬月台,想上去为他买橘子。父亲的背影深深打动了他,因而落泪。第二次,是父亲把橘子一股脑儿送给他,转身离开,“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此刻,他一定深深读懂了,感谢父亲的辛劳,感谢父亲的关爱,并为自己之前“聪明”过分,不懂得感恩而愧疚。所以他在文中写道:“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们,有时是不是也“太聪明了”?我们“聪明”地以为,父母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殊不知父母也需要子女的关心慰藉;我们“聪明”地以为,父母还没有老去,我们还小,可以继续享受父母的爱,殊不知父母头上已悄悄生出许多白发;( )我们“聪明”地以为,我们可以等到长大了有能力了再去报答他们,殊不知生活有时很残酷,“子欲养而亲不待”。有时,我们甚至会对他们的关心感到反感,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他们,殊不知他们背过身时内心强忍的伤痛……

难道,这就是父母付出爱的回报吗?难道,这样的“聪明”和自私不该早些画上休止符吗?

看着他们日渐衰老的背影,看着他们整天忙碌的背影,看着他们疲倦不堪的背影,孤独落寞的背影,失望难过的背影……难道我们还不应该珍惜眼前的机会,感恩父母、朋友和所有关心过自己的人吗?我还记得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的感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难道我们也要在将来远离父母亲人时发出这样无奈的感叹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哪怕是他们疲倦时的一杯茶,失望时的一句安慰,出门时的一句关照……也许仅仅一件小事,就可以让他们感到无比温暖,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感恩,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长存感恩之心,常有感恩之举。

就像朱自清《背影》中所写的,“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们最不该忘记的是别人给予我们的爱。我们应该记住别人关心我们的点点滴滴,珍惜每一个机会,感恩所有为我们付出过的人,让我们在感恩中成长!

励志文章2:不敢老的父亲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励志文章3:我要回家去,为母亲梳一次头发

梳头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事了,而我,不仅乐于此,而且善于此。我可以给自己设计出很多很多式样的发型,每天以不同的风格示人,引来朋友们无限的赞美和羡慕。他们总是说,你都可以做造型师了!我美美地一笑,为自己的一双巧手暗自得意。

然而,小侄女的到来,竟使我从这份得意中醒来。小丫头今年7岁,圆脸,大眼睛,小嘴巴,别提多可爱了。睡完午觉,漂亮的小辫子弄乱了,我自告奋勇地叫她过来梳头。她欣然接受,我也满心欢喜。

曾经幻想多少次,将来如果有一个女儿,每天给她梳好看的辫子,把她打扮得像个小公主,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没想到这个愿望提前实现了。我把她的辫子解开,精心而小心地梳了很久,结果呢?

竟然始终梳不好,不是这边掉一绺就是那边鼓起来,还害得小丫头不断喊疼。我一下子慌了,给自己梳那么复杂的发型都可以,这个简简单单的辫子怎么就梳不上呢?可是我都接过来了,总不能让她披散着头发出去吧?情急之下,只好用手拢了几下,终于攥在一起,给扎上了。(歌)小丫头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很无奈的样子。我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

羞愧之余,我突然想到了我的母亲。我小的时候,是她每天给我梳头,把头发分两边,每边梳一个辫子,再把每个辫子分成三份,每份编成一个三股的麻花辫。也就是说,我每天都有6根辫子,有时还双起来变成12根。走在路上,没有人不夸我漂亮的。

想一想,母亲光为我梳辫子就付出了多少的耐心和精力。她也曾面对毛燥柔软的小孩头发无所适从吧?她也曾因害怕把我弄疼而战战兢兢吧?可是她最终梳得那么好了,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都没有厌烦过。

我渐渐地长高,母亲为我梳头的姿势也发生着变化。最早,是母亲坐在板凳上,我站在她前面;后来,是我们俩个都站着;再后来,是我坐在板凳上,母亲站在我后面。( )那年我都13岁了,第一天去中学,母亲还为我梳了头发,她说:“记着啊,你13岁时还要妈妈梳头发。”

我确实没有忘记,但只有今天,我才真正可以体会母亲的梳子在我的发丝间留下了多少的爱意。如果我的头发有十万根,那么它所承载的母亲的爱就有十万乘以十三再乘以三百六十五那么多。我无心去计算出那个精确的数字,但我知道,它大得我一辈子都无法偿还。而且,这仅仅是我的头发所承载的部分……

我要回家去,为母亲梳一次头发。

感恩励志文章篇9

感恩文章

《感恩你我同在》

满腹惆怅,总无人互诉衷肠,恰今天是感恩节,所以就允许我逢着这个节日,来倾诉一下心里积蓄已久的心思吧?!

外面的天空,刚刚结束了雪花的风舞,这时的阳光也出来凑热闹了,似是想让走在路上的一粟,忘记刚才的诗意、寒意,因此便听任照在身上的、暖洋洋的空气在肆虐着,但是也没人说他的坏话,只因没人能离开他,若是没了他,再去树林篝火晚会,守着萤火虫,看瞬间的光芒,等待着人生最后一夜的慢慢临近,看眸瞳中的泪珠滑落脸颊两侧时,就只剩下苦楚了。然而,我在这漫漫人生路途中,好坏走了一遭,虽说要时刻追逐生命的辛苦,可我的路上正是有了你们,点点滴滴的辛苦才可以化作心中的甘露,滋润了心田的那份饥渴,正如心中阴霾遇到久违的阳光,笑与泪都流逝在向隅而泣的那个角落里了,具体的,我也只能耸肩撇嘴,束手无策,只因我不想回到那年不再纯白的季节里,去寻找不可能的结局了!而你们于我,就像空气,不可或缺,却又是我的致命~

此时的我,正寄意单曲循环的曲调,偶然拉开窗帘,忽然发现,一样的冬天,我的窗外满是尘埃,玻璃上尽是水珠,在屋里热气的渲染下,都在拼命地往下滑落,就像活在这世界上的我们一样,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也正是如此,在拼命地玩命,然而我们的活着,哪只是只有尘埃如此简单,话至此,总有点“臭味相投”的微妙在其中由此我便更加迫切的想要看滴滴的水珠,静静地,就这么看着,看着他们在独自漫步,想要找回家的路,从清晨到日暮,可是,我们一切都不回去了……

我不是神仙,却羡慕眷侣的幸福,唯独愿望的招手,我只希望在茫茫人海中,不必费心的彼此约束,只相濡以沫,萍聚在爱的小窝里,相敬如宾,恩爱到白首,我无怨,只希望你无悔,仅此而已,可往往最简单的幸福,需要最繁琐的约束,可我只需要自由,穿着红衣红鞋,纷飞在爱的国度,让阳光找不到的地方都充溢着爱着你的爱!可是,二十多年了,谁可相依?

因为承诺不敢信,因为誓言不敢听,所以到现在,我都感觉自己的活着毫无意义,现在的世界到处都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而我也许更适合那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生活,过着“竹喧归浣女”的日子,看海边的落日,看山前的日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享天上云卷云舒,那是一种惬意,这种画意,只应天上有,人间不曾闻。

再回首,云遮断了归途,再回首,今夜的月光不再有,再回首,我们在一起多少年了?虽然我心依旧,可还是恍然如梦~~~如今这有那无尽的长路陪伴我了,可是远方的你们,一切都好吗?

我们都没得选择,有选择的只剩从从容容了吧,只是这次我将不再哭了,只因你我这次是一去不回头了,走向那条慢慢永无止境的路了~~~

最后,还是用那句永不凋落的花一般的来结束我的肺腑之言吧,“你若安好,我便晴天”,只愿远方的你,一切安好!

《每一天我都要感恩》

长久以来,一颗流浪的心忽然间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歇的去处。坐在安静的房间里,我在默问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看看蓝蓝的天,闻一闻芬芳的花香;又有多久没与朋友谈心,听听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心声了。长时间因为行色匆匆的脚步,而忽视了沿路的风景,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才发现,我需要感恩。

坎坷让我看到互相搀扶的身影。十几年前,我们都很小,家庭的一场大变故,让姐姐这个瘦弱的女孩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是她的无私,成全了我和弟弟的将来;是她的伟大,让整个家还存在希望。在我的心里,她一直让我对生活存在信心。

也许不幸,我才更懂得珍惜幸福。,我认识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我的老公,他的出现,让我还能憧憬幸福。(励志文章  )每当想起过去的一切,总是要感谢生活,感谢上苍。

也许失败,我才能体会到鼓励的真诚。来到新环境,面对一张张新面孔和领导的期许,我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有些压力。而初次接到工作任务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让我对同事的帮助与鼓励而心存感恩。

我一直坚信,生活给予我挫折的同时,也赐予了我坚强,我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才发现不一样的人生。因此,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充满着感恩情怀。

工作两年多的时间,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付出,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懂得回报。用微笑去对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对待人生,对待朋友,对待困难。所以,每天我都有一个好心情,我幸福地生活着每一天。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的每一天。我以一颗感动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激情依然,感动依然。我不想单纯地用“感谢”二字回报曾经让我感动的人,我想,只能用我的行动回报带给我感动的人,我会努力做好工作,努力回报关心和爱护我的亲人、朋友、同事。

感恩励志文章篇10

幸福是什么?是内心的一种满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我们的满足感、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学会感恩的人幸福指数自然高于他人。感恩是一种心理体会,感恩的心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默默地盘点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以及在生命过程中,别人给予自己的一切。我们一出生起,就被周围的人呵护、关心、爱护和帮助着,我们的生存、成长、成熟的每时每刻都伴随着别人的汗水。

首先,感谢父母,是父母给予了宝贵的生命,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大千世界,馈赠我们一段精彩的人生体验,让我们能看到,感受到世间的一切甜美与苦涩,是父母的无私的爱,使我们能够茁壮成长;

其次,感谢老师,是他们甘为人梯、谆谆教诲,开启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畅游于知识的海洋,运用人类文明成果,大大地缩短了我们的学习曲线;

同时,我们还得感谢兄弟姐妹,是他们在我们的困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鼎立相助;感谢爱人,我们携手相伴,走过风雨、走过春秋;感谢朋友,朋友是我们疲惫心灵憩息的驿站,受伤心灵停靠的港湾,朋友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安慰更是人生难得的财富;感谢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景色;感谢祖国这方热土,把我们养大;感谢先烈们,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新生的祖国;

感谢党,是党的培养和教育,让我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感谢军人,仰望蓝天,是强大的空军在日夜监视着这片领空;放眼大海,是强大的海军在风浪中守卫着海的碧波;看看祖国的版图,绵长的边防线上,是强大的陆军战士伴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忍受着孤独、寂寞和思念亲人之苦,保一方平安,扞卫着祖国的尊严,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感谢农民,看看我们吃的,我们的一日三餐的粮食、蔬菜还有水果是农民们的辛苦劳动换来的;感谢工人,瞧瞧我们穿的,我们身上的衣服布料是纺织工人每天在机器前走上60多里路换来的;感谢环卫工人,留心我们每天上班、下班的马路,我们每天走在干净的街道上,那是环卫工人天不亮就起来无声无息清扫的;感谢农民工,我们城市的高楼大厦都是农民工撇家舍业一专一瓦盖起来的;感谢科技工作者,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把氢弹、原子弹……神舟飞船等研发成功,让中华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单的,我们的身上或身边都凝结着无数人辛勤的汗水,我们的血液里理应流淌着感恩的思绪,流到心脏,汇集成感恩的心,这颗感恩的心就是我们幸福的源泉之一。

感恩励志文章篇11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宫殿一门门的钥匙;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拥有了一艘坚固的船;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鸟儿拥有了调节平衡的尾巴……

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 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字里行间流露着母子深情,字字句句倾诉母爱之魅力。我们如今正沐浴着母爱织成的阳光吮吸着充满母爱的琼浆玉露。母爱伟大,父爱亦然,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无私的爱。

看着父母那爬满岁月的额头,看着那饱尝雨露风霜的脊背,看着那饱经艰难困苦的丝丝白发,一种莫名的泪淌下面颊,我哭了,那是亲情的呼唤。

看着那少不经事的小弟把母亲气得落泪,看着父母望子能成龙的忧虑,看着父母因孩子成绩一再滑落而着急,额角的一条条银蛇爬满额头,一种滚烫的东西从眼眶中迸出,那是感恩的泪。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当我们嬉戏于课堂之上,玩耍于操场,我们的父母却正为我们高昂的学费而不辞辛苦地奔波着,每当返里时,我的心为见到父母而高兴,与此同时,又为向父母索要生活费而隐隐作痛。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我们要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珍惜父母的深情。

假期里,我与父母朝夕相伴,望着父母肩头沉重的担子将脊背压弯,我一阵心酸,我帮父母打扫房间,做做家务,聊以表达对父母的愧疚。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家的时日并不多,回想当初在学校里,想到家中日夜劳作的父母,顿感心力倍增。父母对子女的爱最无私,我身临其境,感受颇深。

看到祖父离开人世,我想到日益衰老的父亲,我恐怕百年之后,父亲或母亲离开我们,我们将无所依靠……我不敢再往后想,那将是多么可怕啊!

我们仍是中学生,能给予父母的并不多,好好学习是我们能给他们的惟一的回报,优异的成绩是能给他们的最好的精神慰藉。看到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父母才会感到他们的付出值得,他们的辛苦没有白废。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父母的苦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出来的,多少次,深夜里他们将我们送入医院;多少次,风雨中他们盼望着我们赶快回家;多少次,月光下他们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多少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深似海,我们要时刻怀着感恩的心,积极地回报我们的父母。

人的一生就是感恩的一生,我们沐浴着别人的恩泽而来,感恩是我们一生的使命,让我们以感恩的心将我们的爱撒向这个世界。

中学生励志文章:微笑能让人重拾梦想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日本教育家铃木认识过一个五音不全,但对音乐十分痴迷的孩子。孩子的糟糕的音乐遭到无数人的奚落,使孩子心灰意冷。铃木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让孩子为他拉一曲小提琴。孩子开始拉,开头的几个音符就难听地让人想捂耳朵。但铃木耐心地听完了这首曲子,脸上浮现出一个微笑。孩子仿佛从这个微笑里明白了什么似的。回家以后,孩子更加勤奋地练习。有朝一日,孩子终于成为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小莫扎特。”

铃木大师给孩子的就仅仅是一个微笑?不,铃木的微笑还给了让孩子重拾梦想的信心。有时,一个微笑就能让人燃起追求理想、完成目标的希望之火。

有一回,邻居周树辉来向我请教如何写《游诗文岛》这篇文章。我欣然同意。但我教他写时,他每段话里废话连篇,诗文岛里有什么好景色,他也没写多少。我翻了翻他前面的作文。“咦,原来他前面的作文都没写好啊!”我恍然大悟,“对,他是失败太多,心灰意冷了啊!文字也变味了。”

“这可怎么办啊?”我一筹莫展。这时,我妈妈回来了,我连忙向妈妈“求救。”妈妈读完了周树辉的文章,露出一个微笑,用红笔把错别字和废话统统划去:“你写得不错嘛!自己再修改一下,一定能拿高分。”周树辉喜不自胜,比中彩还高兴,自己一字一句地琢磨起来。第二天,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这次史无前例地得了“a++”。我心里为他高兴同时也赞叹着微笑的力量。

微笑,也许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面部表情,但它包含着一种非比寻常的力量。这力量,能让人重拾梦想,谱写璀璨的生命篇章!


查看更多励志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励志文章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