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励志文章】

【甲】 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①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②,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③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 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草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 ③权谲小数:权术和诡诈的小计谋。

15、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

浊 其 源 而 求 其 流 之 清 不 可 得 矣 君 自 为 诈 何 以 责 臣 下 之 直 乎!

16、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肉食者谋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何以战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C、登轼而望之 义不杀少而杀众(《公输》)

D、战于长勺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惠子相梁》)

17、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义项,为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4分)

①不能的知其人 ( ▲ )

A、必定,一定 B、确实,确切 C、目的,目标 D、鲜明、明亮的样子

②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 ( ▲ )

A、承接,收受 B、连接,连续 C、接触,对待 D、接待,迎接

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

19、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在决定战争胜负的问题上,曹刿和孟子表达了相近的看法,请结合本文及九年级学过的孟子的文章加以简要说明。(2分)

(2)甲文鲁庄公虽然平庸,但也有不少可取之处;乙文唐太宗开创贞观盛世,被称为千古名君。鲁庄公和唐太宗的英明各自体现在哪里?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考试资源网整理

15、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

浊 其 源 而 求 其 流 之 清/ 不 可 得 矣/ 君 自 为 诈/ 何 以 责 臣 下 之 直 乎!

16、(3分)D 17、(4分)(1)B (2)C

18、(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枯竭了。(2分)

(2)有一个人上书给唐太宗请求去除奸臣,太宗问上书的人:“奸佞小人是谁?”(2分)

19、(1)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要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这跟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与治国中取得“人和”最重要的观点是一致的。(2分)

(2)鲁庄公——示例:战前鲁庄公诚恳回答曹刿关于“作战条件”的质疑,战中与曹刿同乘一辆车,都表现了鲁庄公的礼贤下士;在战前之论中,鲁庄公表示做到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说明庄公关怀百姓,为政公正勤勉;鲁庄公发现曹刿的才华,并加以重用,表现了庄公的知人善任;在战前之论和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的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并诚恳接受,表现了鲁庄公虚心谦恭,胸怀宽广,从善如流。(2分,任选两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唐太宗——示例:不采纳大臣提出的用小计谋去除佞臣的建议,以至诚对待大臣,治理天下。(2分)


查看更多励志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励志文章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