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励志故事】

  说起齐白石,可谓家喻户晓,与张大千齐名的齐白石老人,有着怎样的励志小故事,下面是’考试资源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齐白石画虾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齐白石画虾励志故事

  厉归真自幼酷爱绘画,善于画牛和虎,也兼画些禽鸟花卉。由于自小生长在农村,经常接触许多牛,对牛的形态习性有很深的了解,所以把牛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深受人们称赞。可是牛只是乡村山野常见之物,一般权贵名门都不太愿意把牛的画挂在自己厅堂,把牛视为不雅,人们认为在厅堂里只有挂上一幅“老虎图”才显得府第威严大方。所以厉归真画的牛很少有人问津。除了在下等酒肆换杯酒暖暖身外便无出路。为了适应一些上层权贵雅士的需要,厉归真只好开始学画老虎。可是开始时画的老虎总不大像老虎,没有虎威虎气。画来画去反而有些像牛,因为他长期以来画牛画惯了,人们称他画的老虎叫做死老虎。厉归真为此事十分苦恼。

  厉归真受了这样大的打击,反而激发他下狠心,一定要把死老虎画成活老虎。此后,每天一大早就备足干粮和笔墨纸砚,深入猛虎喜欢经常出没的荒山野岭,可是一连跑了好多天,连老虎影子也没有见到。后来山民告诉了,老虎习惯白天伏在密林中休息,只有晚上才出来捕食。这样,他便找了一棵较大的树,在上面搭了一个隐蔽的棚子,自己便在棚子里住了下来,等待每天太阳落山后,观察老虎出没情形,仔细地观察老虎的各种动态;坐的、伏的、蹲的、扑食小动物的种种动态和神貌,特别观察老虎发威时的威猛雄姿。把观察到的形象画成白描记录下来,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积累了大批老虎的画稿,同时为画好老虎打下扎实的基矗为了更进一步结合老虎的运动姿态,专门向猎户买了一张虎皮,在画虎前便将虎皮披在自己身上,模仿老虎种种动作,在家里跳跳扑扑,仔细琢磨老虎神态特征,以便增强对老虎的想象力,做到画虎心中有数。厉归真经过一段艰苦的深入老虎生活后,画虎的技艺大有长进,画出来的老虎无不栩栩如生,有猛虎下山,有饿虎扑羊,有仰天长啸……昔日认为厉归真画的是死虎的人们,已转为刮目相待,大家都争着要买他的老虎,真是门庭若市,应接不暇。

  古语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厉归真为了把死虎画活,不惧艰难和危险,深入荒山猛虎出没之丛林,获取老虎的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把老虎画得超群出众。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仍然大有裨益。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所画的虾是非常有名的。他笔下的虾,活泼生动,就像正在水中游动着一样,一节节的虾身透明而富有弹性,长长的虾须和两只虾螯也好像在不停地摆动着。而且,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水墨虾,在齐白石的笔下不到一分钟便能画一只。后来有不少人学齐白石画虾,但这份功力都是望尘莫及。与齐白石有过交往的吕宜园所撰写的《看齐白石作画》一文就详细地写到了齐白石画虾的情景。

  吕宜园自幼喜爱书画。上大学时,他对齐白石就非常仰慕。上世纪40年代中期,吕宜园住在北京石驸马大街,距离齐白石所住的跨车胡同很近。有一天,吕宜园随齐白石的同乡应邀到齐宅小酌,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接待。他们到达之后不久,院子北面的屋子里就准备好了酒席。屋中的地上还摆满了画,墨色淋漓,并没有干透,正在那里晾着。这是吕宜园第一次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而且一下子就能看见这么多,真是大饱眼福。

  吃完饭,吕宜园开口向齐白石讨要一张画,老人很爽快地答应了。随后,齐白石凝神定气,濡染大笔,饱蘸西洋红,先画了两个大桃子,再换笔蘸墨,很快画好了桃枝。吕宜园仔细观瞧,只见桃大如斗,鲜艳圆润,非常饱满地悬挂于枝头,顿时大喜过望,连连感谢齐白石慷慨赠画,还略带遗憾地说道:“久闻齐先生画虾精妙,可惜我没见过,殊为遗憾,只是今天先生太累了,我不敢再麻烦了。”听吕宜园说完,齐白石也不答话,又拿出一张纸,抄起大笔,先在调色盘中把墨调匀,再从小水盂中舀出一勺清水滴入笔头和根部――他要演示虾的画法。齐白石让笔尖向左,笔头与桌面大概呈40度角,用力一按,因根部被那一滴水给冲淡,所以纸上便现出了一个极淡的圆点,他又随手在圆点的右下角补了一笔,一半压住前一笔,一半露在外面,斜入虾的头部,并在两侧各点了一下;画完这些,他握着笔,一节套一节,以向上隆起的形状画了六节作为虾的身子,再趁势向前一拉,又侧着笔上下两抹,就画好了虾尾,接着添上足和螯,然后用更浓的墨画上虾眼,又在背部点了一下。至此,虾的主体就画完了。齐白石换成小笔,开始画虾须。眼见他只是简简单单地从虾头的前部向后撇了几条长须,一个大虾就画好了,前后所耗费的时间真的还不到一分钟。

  后来有一次,吕宜园又去跨车胡同拜访齐白石,把自己从那个弟-子那里听到的话告诉了老人,正在画虾的齐白石当即把纸一翻,在纸的另一面画了一只头朝左的虾,再翻过来,虾头就朝右了。两人相视而笑,而齐白石的敏捷思维和幽默也给吕宜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事,在冷遇中奋起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是国画大师,其实他也是一位篆刻大家,齐白石决意学篆刻,缘于他受到的一次冷遇。

  一次,齐白石在白石铺一大户人家描容,偶遇从长沙来的篆刻名家。人们送来不少名贵石料请他刻印,齐白石怀揣一块寿山石,也希望这位刻印人为他雕琢一番。

  他按规定日期找到那位篆刻名家,深施一礼,恭敬地问:“先生,前几天我送的石料刻好了吗?”

  “你是谁呀?”刻印人答非所问。

  未等齐白石开口,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说:“他是我家老爷请来的描容匠。”

  “描容匠?”篆刻名家漫不经心地从箱里翻出一块石科,“是这块吗?”

  “你晓得此为何石料?”

  “寿山石”,齐白石从容地回答道。

  篆刻名家想不到眼前这个平庸的小字辈答得如此爽快,便不敢再问了。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他举起寿山石,面对众人,口若悬河:“这种以叶蜡石为主组成的石料,品类繁多,我手中的寿山石是治印的上品。因该石产于福建省的寿山……”

  齐白石见篆刻名家滔滔不绝,好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急忙问道:“先生,我的印到底刻好没有?”

  篆刻名家不耐烦地把石料往桌上一扔:“不平,拿回去磨平再来!”

  受到如此冷遇,齐白石不免怒火中烧。他冲上前,一把抓起那块心爱的石料,回到住处,卷起行李,撕掉未画完的人像,不辞而别了。

  他不知自己是如何跌跌撞撞地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到家的。尽管父母、妻子的劝导是那样言之谆谆,而他却“听之藐藐”。因为他胸中燃着一堆火,憋着一股气。他托起那块寿山石,久久凝视着,任胸间的怒火燃向眼中,又任感情的泪水将怒火浇灭。

  蓦地,他瞥见窗台上那把铮亮的修脚刀。他想:别人用刀能刻印,难道我就不能上“刀山”,下“石海”?难道我就不能开始卓有成效的铁笔生涯?他左手握石,右手持刀,把全身的愤懑和满怀的情志凝聚于刀尖,平生第一方印章“金石癖”终于刻好了。这“愤怒之作”布局合理,刀法苍劲,隐隐有一股刚毅之气。他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凝滞心头的闷气也驱散了不少。

  当他把那方“金石癖”拿去请教黎松安时,后者甚感惊喜:“了不起,了不起,妙趣天成,颇有韵味,与长沙名家所刻,大有雅俗之分嘛!”“这是被逼出来的,”于是他讲了自己遭受冷遇的经过后,又拿出几方印章求教于黎松安。

  黎松安打趣道:“这有何难。南泉冲有的是‘楚石’,你挑上几担回家,随刻随磨,随磨随刻,等刻的石粉能装满三、四点心盒,功夫就到家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从此,齐白石白天描容作画,晚间操刀刻石。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的刻印技巧在同辈中后来居上,很快独步一时了。在师友们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下,他从所刻众多的印章中精选出一部分,刊出了自己的第一次印稿,共四本,题名为《寄园印存》,每印均附拓边款。而收在印稿中的第一方印章,便是当年奋发图强时用修脚刀刻的“金石癖”。

  警世箴言: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

  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一语识人

  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毕加索

  徐悲鸿慧识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曾在一封写给比自己小32岁的徐悲鸿的信里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齐白石的成名,曾得益于徐悲鸿的慧识与提携。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他自己曾这样叙述当时的卖画生涯:“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活何等惨淡!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挽回了面子。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可是梅兰芳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认识了陈师曾后,齐白石的艺术得以转变。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

  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了同行们的口诛笔伐。北京画坛保守派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极尽攻击之能事。

  绝望中亦孕育着希望。在齐白石“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

  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是大师级的画家。

  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在不仅在展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徐悲鸿还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为什么徐悲鸿如此看重齐白石?因为在他的眼里,齐白石的每一笔都不可或缺,他的画纯粹而凝炼,每一根线条可以千变万化。他的村牛、虫草乃至一只河虾,都一个个生猛灵动。徐悲鸿曾著文《中国今日之名画家》推介曰:“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

  齐白石幸甚,衰年得遇伯乐徐悲鸿,从此这匹老千里马得以重新焕发生命,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坛大师,跻身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列。

齐白石画虾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1.

2.

3.

4.

5.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齐白石画虾励志故事的全部内容。


查看更多励志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励志故事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