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励志故事】

  与其说成功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是取决于人的热忱。下面是’考试资源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画家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画家的励志故事

  毕加索是西班牙大画家,现代国际画坛的一代宗师。他一生创作的名画不计其数,为人类文明宝库增添了不少财富。但由于他画得实在太多了,以致于有时候连他本人都弄不清是否是自己画的了。毕加索的一位朋友曾讲了这样一个笑后——

  一天,一个画家向他兜售一张毕加索的油画。他因为与毕加索很熟识,便把画拿去让毕加索鉴定。没想到毕加索却悻悻然地说:“假的”。向他卖画的画家第二天对他说:“我敢保证,这张油画千真万确是毕加索画的。” 这位画家狐疑不定,乃拿自己收藏的毕加索亲手画的一张画给毕加索看,让他鉴定真伪。没想到毕加索又直截了当地说:“假的。”

  这也太岂有此理了,他抗议说:“这张画是我亲眼看着你画的!”

  毕加索耸耸肩头说:“是啊,我有时候也自己画假的。”

  画家杜菲的故事

  杜菲1877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清寒的大家庭里,父亲替别人经营一家金属商店,靠菲薄的收入养活八个孩子。母亲没有工作,艰难地担负起全家的家务活。杜菲的父亲酷爱音乐,经常弹奏风琴,一家来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音乐。自然,音乐成了杜菲的终生至爱和重要创作题材,从音乐中得到了无限的灵感和自由的想象。为了养家糊口,杜菲十四岁时便被迫到一家咖啡店里去当一名低级雇员,经常被派遣去码头、港口干一些粗重的体力活。繁重的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乐观的天性,后来他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我闻到那种气味,就说得出这船是从德克萨斯、印度还是亚速群岛来的,而且这一点还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在桥上或甲板曾为那射向河口湾的独特灯光而欣喜若狂……。”

  年轻的杜菲为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印象所驱使,按捺不住要描绘它们的激情,1892年,十五岁的他走进了故乡的一所艺术学校,为了凑足学费,他不得不白天打工赚钱谋生,晚上加入夜班研习绘画。传统的训练方法和教师的严格要求使杜菲在艺术学校中打下了坚实的学院派功底,很快,他就能用寥寥几笔线条,娴熟地勾画出对象的特征。付不起房租和模特费,他就与码头工人挤在地下室,以父母、亲朋为描绘对象。天气晴好的日子,就在甲板上、海滩边、乡间小道、农舍庭院竖起画架,描绘故乡那令人欢愉的景色。这时,他那自由的想象力以及捕捉自然生动变幻的才能便显露了出来。

  1900年,绚丽多姿的巴黎画坛迎来了杜菲。此时的杜菲,学院派绘画技巧已掌握得炉火纯青,但他那种不囿于成法的创造精神,却与学院派的教学准则格格不入。在此后的许多年里,杜菲经常对学院的教学持怀疑和保留态度,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在官方组织的范围之外工作,学院这种完善体系的教学与造就艺术家及鼓励艺术家的独创精神往往是不相关的”。1900—1904年间,受印象主义思潮影响,杜菲热衷于露天的绘画和对光与色的研究,描绘巴黎市街和诺曼底海滨等热闹场所,手法明显带有印象派痕迹。但他逐渐认识到,以这种印象派的手法来做画,却找不到真实的自我。他问自己:仅以现在我所有的,我如何能表现出对象是什么,而不是我所看的外表?在我之前存在的是什么,是我的实在吗?1905年的独立沙龙展上,马蒂斯的新作《奢华、宁静与喜悦》带给杜菲思想很大震动,这幅画向他展示了“坚持绘画与色彩绝对想象的奇迹”。这样,杜菲走到了自己的野兽派时期。

  跃升为野兽派代表画家并没能阻挡住杜菲探索的脚步,他悉心观察研究树木、物体、人像的几何结构,着力表现它们外观和体积的多样性,开始在立体主义的道路上探索。1908年,杜菲与布拉克在塞尚曾工作过的伊斯台克并肩作画,创作了《绿树》、《拿波里坦的渔夫》等作品,形象质朴,偏几何化,色彩冷峻、节制。立体主义也没能让杜菲驻足太久,他从不为任何创作模式所束缚,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不追随任何体系,当创作的时刻到来时,大家遵循的法则就被抛到一边去了。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20世纪20年代后,杜菲的作品愈加不同凡响了。他常以大片大片的色彩覆盖画面,有时颜色涂得跑出了形象之外,有时候又没涂满,色与形互不干扰,还能彼此呼应。这种独特的处理方法也被许多人名之为“杜菲样式”。这一时期,杜菲的艺术走到了最高点。代表作有《牧场》、《赛船》、《赛马场》、《交响乐队》等。

  在生命的晚年,杜菲开始简化他的绘画。他放弃了对比,代之以统制整个画面的单一色调,辅之以小块相关的灰色,色彩极度简化,但依旧充满了张力。临终之际,他还在不断探索,他对一位老友说道:“我还想去试验那些传统教我们排拒的那些色调的对比与调和,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纵观杜菲的艺术漫长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很难给杜菲纳入一个固定的流派中去,这可能也是艺术家自己的愿望,因为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想获得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永远也不想画地为牢。杜菲在少年时期已经可以把古典主义大师传下来的精妙写实技法掌握得炉火纯青,但他并没有为此而沾沾自喜,又先后游走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等,直到创造出独特的“杜菲样式”,迎来艺术生涯最辉煌的时期。然而杜菲并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他从东方艺术中汲取营养,纯化色彩,简化构成,风格又为之一变。除了绘画以外,他还绘制壁毯、烧制瓷器、设计服装,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画家付出的热情

  西班牙着名的画家穆律罗发现他的学生有很多未完成的素描,而且画面相当协调 ,笔触极有感觉。然而,这些草图通常都在深夜留下,穆律罗一时无法判定作者是谁 。

  一天早晨,穆律罗的学生陆续来到画室,他们聚集在一个画架前,不由得发出惊 讶的赞美声。只见,油画布上有一幅尚未完成的圣母玛利亚的头部画像,优美的线条 ,清晰的轮廓,许多笔调无与伦比。穆律罗看后,震惊不已。

  他挨个儿问学生,探查究竟谁是作者。可学生都遗憾地摇头,穆律罗感慨地赞叹 道:“这位留画者总有一天会成为我们的大师。”他回头问站在身旁颤抖不停的年轻 奴仆:“塞伯斯蒂,晚上谁住这儿?”

  “先生,除我之外,别无他人。”

  “那好,今天晚上你要留点神。假如这位神秘的造访者大驾光临而你又不告诉我 ,明天你将受罚30鞭。”塞伯斯蒂只得默默屈膝,恭顺地答应。

  那天晚上,塞伯斯蒂在画架前铺好床铺,酣然入睡。次日凌晨钟鸣三响,他倏然 从床铺上蹦起来,自言自语地说:“3个小时是我的,其余是我导师的。”于是,他 抓起画笔在画架前坐了下来,准备擦掉前夜的作品。塞伯斯蒂提笔在手,但是,眼看 画笔即将落在画上时却凝然不动了。他在心里呐喊:“不!我不能,绝不能涂掉!就 让我画完吧!”

  没一会儿,他就进入了无人的境界,时而点缀色彩,时而添上一笔。然后,再配 上柔和的色调,3个小时不知不觉悄然而逝。一声轻微的响声,惊动了塞伯斯蒂。他 抬头一看,穆律罗和学生们正静悄悄地站在周围。晨曦从窗中透进,而蜡烛仍在燃烧 。

  天亮了,塞伯斯蒂依然回到奴仆的身份。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塞伯斯蒂,流露 出热切的神情。塞伯斯蒂双眼低垂,深深地低下头。

  “谁是你的导师,塞伯斯蒂?”

  “是您,先生。”

  “我是问你的绘画导师。”

  “是您,先生。”

  “可我从未教过你。”

  “是的。但您教过这些学生,但是我听过。”

  “哦,我明白了!塞伯斯蒂,你的作品相当出色。”

  穆律罗转身问学生们:“他该受惩罚还是该奖励?”

  “奖励!先生。”学生们纷纷回答。

  “那么奖励什么呢?”

  有的学生提议赏给一套衣服,有的学生说赠送一笔钱。不过,这些没有一样让塞 伯斯蒂动心。有个学生灵机一动说:“今日先生,心情愉快,塞伯斯蒂,请求自由吧 !”塞伯斯蒂抬头望着穆律罗的脸庞:“先生,请给我父亲自由!”

  穆律罗听后深为感动,他深情地对塞伯斯蒂说:“你的画笔显露出你的非凡才能 ,你的请求表明你心地善良。从现在起,你不再是奴仆,我收你为我的儿子,可以吗 ?我穆律罗多幸运啊!竟然造就出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到了现在,在意大利收藏的名画中,仍能看到许多穆律罗和塞伯斯蒂的优美作品 。

  心灵感悟:

  与其说成功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是取决于人的热忱。博伊尔说:“伟大的创 造,离开了热忱是无法做出的。这也正是一切伟大事物激励人心之处。离开了热忱, 任何人都算不了什么;而有了热忱,任何人都不可以小觑。”最好的劳动成果总是由 头脑聪明并具有工作热情的人,完成的,塞伯斯蒂的故事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画家的励志故事的全部内容。


查看更多励志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励志故事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