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励志故事】

  想必很多年轻朋友都会对那些名人励志简短小故事感兴趣,那么名人励志简短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励志简短小故事:填充能力“碗”的少年

  作者:闲庭落

  16岁,他为了做一本杂志,常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罚写“不再不务正业”的保证书;18岁,他用全部的生活费来创业,结果赔了个精光;19岁,他再次创业,申请办理休学。

  看着别人都在象牙塔里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而他却为了虚无缥缈的创业梦要休学,母亲非常不理解,几次与他大吵,愤而出手相向,甚至闹到了要断绝母子关系的地步。可固执的他,不为所动。

  20岁,他带着梦想到了人地生疏的北京,租住在混乱的民宅里,连应聘人员都不敢带进来。每次,都是约在一个咖啡馆里,双方谈好了意向,才敢将应聘人员带到那个混乱不堪的称为“办公室”的地方。

  几个月后,连续做出来两款产品,可是由于新产品缺乏宣传,也没有太多新意,很难与同类产品进行竞争。他理了一下财务,发现钱马上就要花光了,而公司一点进项也没有。深夜,他坐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内心无比纠结。经过一夜的思考,不死心的他决心再做最后一个产品,若是失败就重回学校上完大学的课程。

  一天,同宿舍的好友打来电话,一番寒暄后,问他怎么给女孩挑选礼物。原来,马上就要到情人节了,为了给女友送一款心仪的礼物,好友可谓费尽了心思,可是试探问了几次,女友的热情都不高,便向他来讨主意。经过多年打拼,他很了解不同年龄客户的需求,便向好友推荐了几种礼物作为备选。就在他为新产品的研发而焦头烂额时,好友又打来电话,是感谢他的。听了他的建议,好友将礼物送给女友,一举赢得了芳心。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经过一番调查发现,许多人不知道如何送别人礼物,有时还会因为送错礼物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他想若是有一个软件专门帮助人给恋人、家人、朋友、同事制造生日、节日、纪念日的惊喜,必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经过一番思考与调查,他将最后一次创业机会押在了礼品上。

  看着日益紧缩的钱袋,他忍痛裁员,只留下4个人,大家一起没日没夜地为了最后一次机会而努力。功夫不负苦心人,几个月后,一款名为“礼物说”的APP上线,按照赠送对象、赠送场合和他/她的个性,而将礼物做了分类,制作了不同的攻略,要选一款适宜的礼物点点鼠标或者滑滑手机屏幕,几分钟就搞定了。而清新的风格,使得APP一上线就俘获了一大批90后女生的芳心。如今,“礼物说”的用户已经突破了1000万,月销售额突破了5000万元,成为国内礼物领域最大的移动电商,也获得了顶级投资机构的千万美元融资。

  他就是人称“90后马云”的温城辉,从一开始,他就不注重眼前的玩乐和利益,而是始终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从没放弃目标,也从不抱怨,立志于把自己的能力“碗”填满,这是这个少年最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

  名人励志简短小故事:大善常常隐身

  1919年夏天,当时正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任教的林语堂准备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他在清华只申请到“半个奖学金”,即全额资助的一半——40美元。听说此事后,胡适主动对林语堂说:如果你回国后到北大教书,我们每月可以补助你40美金。不过,这只是胡适口头的承诺,双方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得到胡适的承诺,林语堂非常高兴,不久,就乘轮船去了美国。然而,林语堂的运气实在有点背,还在船上,他的夫人廖翠凤就患了急性盲肠炎,到达美国后不得不动手术。在美国开刀住院得花许多钱,他们所带的那点盘缠根本对付不了。林语堂只好给胡适拍了一个电报,请求帮助。很快,胡适就寄来了500美金支票。读完哈佛的课程,林语堂夫妇又到法国教华工识字,工作了一年,然后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当时,清华那半个奖学金停发,林语堂在法国挣的钱也快用完,他再次拍电报给胡适,希望北京大学寄点钱来。不久,胡适又寄来了1000美金。

  1923年,林语堂通过了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的考试,回到祖国,他受聘为北大英文系教授。进北大,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胡适,但此时胡适已请假南下养病。于是他找到北大代校长蒋梦麟。林语堂真诚地感谢北大这些年对他的帮助,蒋梦麟大吃一惊,他告诉林语堂:北大根本就没有类似的资助计划。林语堂终于明白:胡适是用个人的钱资助自己。

  上面的故事是邵建在《瞧,这人》一书里讲的。胡适没有在任何场合张扬过这件事,连在日记里都没有写过,晚年的林语堂却执意予以披露。林语堂说:这件事,已经深藏在我和我太太的心中40多年,虽然那笔钱,我们慢慢地还上了,但是,我们永远记得胡先生对朋友的这份“无声援助”。

  我查了胡适的简历,他是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的,1919年的时候没有出任行政职务,只是在上一年的3月担任北大英文部教授会主任的虚职,他以普通教授的身份要求林语堂回国后到北大教书,不过是为了放一个烟雾弹,让林语堂相信每月40美金的资助的确出自北大官方,而非他个人。胡适知道:林语堂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如果让其接受自己的资助去美国留学,他内心里肯定会非常不安;一旦把这种资助说成是官方行为,林语堂就不会再有什么顾虑。

  善不分形式,只要不损害施善对象的利益和尊严就值得我们敬重;但胡适施善时不图任何虚名,千方百计让感人的真相隐身,生怕给别人带来心理困扰,这样的善无疑抵达了一种更高的境界,称得上是一种大善。

  名人励志简短小故事:成功的备份

  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于2009年10月14日至17日在江西南昌举办,吴刚凭借电影《铁人》王进喜的出色表演,一举夺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

  这是他的第一个重大奖项,是他从小演员到大明星的华丽转身,成功飞跃。

  其实,吴刚是演艺界的“老资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与“济公”游本昌合作的儿童单本电视剧《大轮船来了》。当时不到10岁的他,在剧中扮演男一号——游本昌的儿子。从那时起,他就认定自己是个演戏的料。但其从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当过工人、警察,还在工会搞过计划生育,为大龄青年搭“鹊桥”。他考过中央戏剧学院和煤矿文工团,都名落孙山。最终,他叩开了北京人艺学员班的大门。那时,吴刚每个月只有20元的补贴,他要用来买书、吃饭,生活很苦,好在剧院的图书馆是个好地方,吴刚没事就泡在里面看书。从人艺毕业后,吴刚在剧院里演了5年话剧,日子过得很清贫,但他从不后悔,这全得益于林连昆老师的教导:“你要想发财,现在就可以走,这个职业一辈子也发不了财。你们必须有无限的热爱,才可以站住。”

  1997年,他为拍摄电视剧《南方有嘉木》来到苏州,为了演好角色,他跑到闹市,哪儿聚堆了,哪儿吵架了,他就悄悄地隐在人群中,观察不同人的形态语气和表情。正因为他用心,沉得住气,后来便成了《雷雨》中的周萍、《日出》中的李石清、《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唐铁嘴、《非常麻将》中的老大。再后来是《梅兰芳》里的费二爷、《潜伏》中的陆桥山、《铁人》中的王进喜。默默坚守在北京人艺舞台24年的吴刚突然爆发,像井喷似的,让影视观众猝不及防。

  但近一年以来,他频繁亮相于热门影视剧,演的均是配角,虽然他以“秒杀”式的演技博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但毕竟是小打小闹。只有尹力执导的影片《铁人》,让他攀上了艺术峰巅。

  这个《铁人》是他铁了心、下了狠劲打造而成的。

  当时,《铁人》一号主角的竞争者,是陈宝国、李幼斌、陈道明等颇具实力的“大腕儿”。尹力开始也曾想让他演其他角色,但吴刚“当仁不让”。不仅没让,还在没确定自己能否出演时,一个人便默默地去了大庆的“铁人纪念馆”参观,从网上下载秦腔方言反复练习。他太喜欢刘恒的剧本,太在意跟尹力导演的合作,太有塑造铁人王进喜的创作冲动,也太自信了。果然,他“争”来了主角。

  尹力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得脱胎换骨。为求外形上更贴近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本来有些白胖的他连续三个月只吃西红柿和花生,一下子减了十几斤,容貌显得憔悴而又粗糙。在酷寒和高强度的拍摄中,他多次体力不支,还出现过严重冻伤。尹力还曾说,“你的声音太漂亮了,但我不要”。为此,吴刚开篇第一场戏,就对着北风玩了命地扯脖子喊,就那么几嗓子下来,声音全劈了,结果他一直沙哑着嗓子演到完。在拍摄“铁人”王进喜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的重场戏时,为了达到逼真效果,剧组用泥浆代替石油,通过打压后形成“井喷”。未曾想,刚开拍,泥浆就以惊人的速度喷发而出,令在场的演员措手不及。更为惊险的是,吴刚离井台最近,喷出的泥浆速度实在太快,等一个镜头拍摄完成,导演叫停的时候,才发现满脸泥浆的吴刚已经睁不开眼了。当剧组人员带吴刚到40多公里以外的医院治疗时,医生感叹:“还好,来得及时,再晚来一会儿,他的眼睛就保不住了。”演完了《铁人》,吴刚真的脱胎换骨,变成了另一个人。

  与他同期的冯远征、丁志诚早就在影视圈大展拳脚时,唯独他仍默默“潜伏”了20余年。大器晚成的吴刚时刻铭记老院长苏民的一句话:做一个好演员,要痛饮生活的满杯。“我每天都在学习,学习身边的人如何处世、生活,然后运用到自己的表演里,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前进就是我的梦想。”这不仅是吴刚的人生轨迹,也是他成功的备份。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名人励志简短小故事_关于名人励志的短篇故事的全部内容。


查看更多励志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励志故事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