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励志故事】

  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碍的人,常常会屡建奇功,哪怕是残疾人也一样有很多在中获得的人,他们在创造着奇迹,在励志着我们,以下是’考试资源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人的励志,希望大家喜欢!

  残疾人的励志创业故事篇1

  周新成:残疾人开小吃店凭诚信当选“中国好人”

  今年43岁的周新成,昔日因病致使双下肢残疾,他开的“信诚小吃”从1996年开张以来一直坚持顾客用餐自己投钱,自己找钱。他说,只要你足够相信别人 ,也一定会得到别人同样的信任。在今年11月份的“陕西好人”评选中,周新成被评为诚实守信类好人。

  打工两次受骗 让他下定决心做个守信的人

  12月1日,华商记者见到周新成时,他正在店里忙活着炒菜。周新成说,这两天店里的厨师请假了,他就端起了炒锅做起了厨师。

  周新成出生于洛南县四皓镇代塬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让他饱尝了生活的磨难。“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踢足球,可每次面对足球,却只能坐在那儿眼巴巴地看,因为害怕运动了后肚子会更饿,另外还心疼脚上那双已经破烂的解放鞋”。

  1988年6月,年仅17岁的周新成前往渭南市打工,可是干了半年后,工头携款逃跑。第二年过完年,周新成又随乡亲到西安建筑工地挖管道,在一次施工中,周新成不慎造成左上肢压伤,无奈之下他回家养伤,但老板答应给他的工钱最终也没有兑现。

  两次出门打工的遭遇,让涉世未深的周新成感到一种莫名的悲伤,也唤起他内心对公道公平、诚实诚信等道德行为的热切期盼。从那时起,周新成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守信的人。

  因病落下终身残疾 坚强毅力让他又站起来

  1991年3月,在洛南县砖厂打工的周新成突患感冒,起初他并没有在意,可是后来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被确诊为:病毒性神经根炎。经过半年多时间治疗,周新成的命保住了,但双腿却无法像从前那样正常行走,必须依靠拐杖才能艰难行走。

  周新成说,当时他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可面对年迈父母,关心自己的亲朋好友,他咬紧牙关努力的学习站立。他开始拖着病残的双腿,拄着一根拐杖,忍着疼痛开始下地活动了。他开始帮着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像劈柴、喂猪、做饭这些活,他都抢着去干。

  1年之后周新成“站”起来了,一般常人能干的活他都能干,种地、洗衣、做饭、砍柴、喂猪他都能干。

  自主创业 顾客就餐后自己付钱找零

  1996年,周新成在亲戚的帮助下学会了做豆腐脑技术,借了120元钱在洛南县城西门口繁华地段开一家“信诚小吃”豆腐脑小吃摊。

  小店开张后,周新成给自己定下规矩:实行自动付款。他在店前木凳上摆放着一个用塑料泡沫壳作成的简易收款箱,顾客用餐自己投钱自己找钱。

  2002年,周新成租了间门面,开起信城小吃店。2011年,他又筹资30多万元,将门店扩大,经营品种扩展到20多个。尽管店面一次又一次扩大,但让顾客自己放钱自己找零的方式从来不变。周新成说:“让顾客自己放钱自找零钱,是对顾客的信任和尊重。”

  闫雪玲在该小吃店工作了9年时间,她说刚到店里时大家对老板让顾客自己找钱的方法很不理解,后来又都慢慢理解了。闫雪玲说,有一次一个顾客到店里买了袋豆浆,自己没投钱,还从钱盒里拿走了8元钱。但是老板让他们不要追究了,并告诉他们要相信每个人。

  你足够相信别人 一定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周新成说,之所以想到让顾客自己放钱自找零钱,一是干净卫生,另外也是对顾客的信任和尊重。他说自己是从街边摆摊开始的,看到一些摊主收了钱没洗手又给顾客拿吃的很不卫生,就做了个钱盒让顾客自己找钱,后来就慢慢成了习惯。周新成说,餐饮本来就是个服务行业,只有相信顾客、尊重顾客才能换来顾客的认可。

  采访中,周新成也坦言,偶尔会出现有人吃饭不给钱的情况,但他认为那毕竟是少数。也有人劝他取消顾客自己付钱找零,但是他认为只要你足够相信别人,也一定会得到别人同样的信任。

  周新成“信诚小吃”店门上有这样一副“以诚致信诚悦三千客,以信为本信立百年店”。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更多的人讲诚信,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诚实经营、诚信做人的正能量。

  华商记者 田德政 实习记者 白鹏飞

  相关新闻:洛南小吃店老板诚实守信 入选中国好人榜

  2015年3月“中国好人榜”近日揭晓,陕西省洛南县诚信小吃店老板周新成入选“诚实守信好人”。据了解,全省共有3人当选3月“中国好人”。

  周新成是洛南县四皓镇代塬村人,他20岁时因病致下肢残疾,无法独立行走,但他身残志坚,开办了信诚小吃店,18年来以诚信立业,坚持顾客吃饭自找零钱,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在食品经营过程中,周新成诚实守信,严把食品质量关,菜选水灵的、肉挑新鲜的,每天先品尝第一个包子,对不合格食品绝不出售。(本报曾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同时,他照章纳税,乐善好施,奉献爱心,积极回报社会,对顾客遗失的大到一个钱包、小到一副眼镜、一把雨伞,都原物奉还。18年来,周新成先后退还顾客遗失现金2万多元,手机40多部,向社会爱心捐赠5万余元,解决了20余名下岗职工、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帮助了3名残疾人就业。身残志坚的周新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崇文厚道自强包容的洛南精神,用诚信传递了人间真善,谱写了人生最美的精彩乐章,先后被评选和表彰为商洛市道德模范、洛南县诚信经营个体户、洛南县学雷锋标兵、洛南县首届劳动模范,2014年11月陕西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候选人。(华商记者 田德政)

  残疾人的励志创业故事篇2

  陈世华:残疾人创业办养殖场年赚60万

  他的右手在一次创业中致残,只剩下一半手掌、一个指头,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停止追逐致富梦;在两次创业血本无归后,他挺起脊梁继续创业,利用村组闲置的山地水库开办养殖场,混养鸭、羊、猪和鱼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创办的这个养殖场年可获利60万元,他就是阳新世华养殖场董事长陈世华。

  学徒三年练就优秀品质

  1980年,刚满16岁的陈世华初中,在父亲的要求下,他跟着远房一个表叔,当起了为期三年的木工学徒。

  学木工最难的除掌握技术外就是读懂图纸。勤奋又聪明的陈世华很快掌握了木工技术,但只有初中的他,就是不能独立对照图纸做好木工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读不懂英文符号,看不懂图样结构,需要别人解释才能做。如何才能使自己尽快读懂图纸?陈世华就此多次问师父,得到的总是一个回答:熟能生巧。

  于是,白天,陈世华就拿着图纸慢慢做,虚心向师兄弟们请教;晚上,他就拿不同图纸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异同点。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管什么字母,不管什么图纸,陈世华都能读出来,读得懂。在师父眼中,陈世华在学徒期间已有很多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他所有徒弟中的“唯一”。

  两次创业伤身又蚀财

  1999年,细心的陈世华发现,农村很多山场被人承包,木材加工将是不错的行业。于是,2000年,他说服家人,毅然放弃用了20年的斧头,拿出全部积蓄购置了电锯等设备,专门为加工户提供裁锯服务。

  随后十年的忙碌生意和丰厚收入,证明了陈世华当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计划扩大规模准备大展宏图时,2010年6月的一次工作中,他右手四指被电锯无情夺去,手掌也被削去一半。

  躺在病床上的陈世华,一想到自己的大好事业就要终止,不由得长长哀叹,黯然神伤;一想到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得不为一家人今后生活着想,他又忧心忡忡。但这些压力更是激发了陈世华重拾生活的信心和重新创业的决心。

  伤口愈合后,陈世华和家人商议决定,利用水田种养莲子。2011年,陈世华在家乡承包40亩水田,种植了莲子。在陈世华悉心的培植下,莲子产量丰收,但因市场价格不稳定,莲子由原15元/斤的价格跌至7元/斤。结果,他不但血本无归,而且还多出3万元的债务。

  永不服输终于创业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面对多次创业的失败,陈世华没有灰心气馁,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并计划总投资30万元,利用村组闲置的山地水库混养鸭、羊、猪和鱼等。但养殖场地和启动资金是第一道难题。

  2012年12月,当地政府得知陈世华的情况后,主动组织镇村干部多次与当地群众协商,征求多方意见,最终把泉口村丁垅水库地带计200亩山地水域面积租赁给他,为他找到了合适的养殖场地;阳新县人社局了解陈世华主动上门为他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担保免息贷款,为他解决了资金难题,还让他参加免费的养殖技能培训,减轻他养殖的技术风险。

  这样,陈世华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迎来了属于自己创业的“春天”:2013年底,该养殖场年纯收入60多万元。“目前养殖场正处发展阶段,规模还需扩大。下一步,我计划投资20万元,建立可养殖万羽鸡的养鸡圈,充分利用水库的生态资源,逐步扩大鸭、猪、羊、鱼、鸡等复合式养殖基地,争取到年底纯收入突破百万大关!”谈起养殖场的前景,陈世华信心百倍。

  残疾人的励志创业故事篇3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

  回乡创业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在江苏宿迁的宿城区屠园乡,有这样一位残疾人,他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他叫杜云山,文汉资通配件有限公司负责人,该公司主要生产视频线、音频线等,年产值逾千万元,带动就业百余人。

  当初,杜云山初中毕业,家中兄妹较多,父母身体不好,自己还因麻痹症一条腿残疾,平时要依靠一根拐杖才能正常行走。由于家境贫寒,身为家中长子的杜云山,主动放弃学业,挑起养家的重担。

  到苏州打工,由于身体残疾,很难找到工作,通过老乡的介绍,才得到一个试用的机会,不会做的活,他主动学,偷偷学;会做的活,他总是精益求精,做到最好。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杜云山就由一名普通操作工成为一名流水线的管理员。四年后,杜云山带着多年打拼积累的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屠园,创办油嘴厂。经过2年的打拼,油嘴厂便由5名工人发展到30名,业务遍及周边县区的机械厂,固定资产发展到80多万元。

  “当时我进入苏州一家外资电子厂,刚到的时候,由于我身体残疾,员工对我歧视,认为我不能干这份工作,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干下去,工作、生活中我吃了很多苦。”杜云山回忆起自己打工的日子。

  现在的杜云山一有空就下车间和员工们亲切交谈,看看流水线,检查产品,对新员工总是手把手的教技术,他常说以前刻苦学来的不能丢。

  他们下班了,我却继续加班学习技术,不懂的去问老员工,查技术书,每天都这样坚持,平时运用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把车间流程全部学会了。

  2011年,杜云山看出了电子产品周边配套市场的前景,卖了油嘴厂,筹集了100多万元资金,于2012年与同学共同注册成立了宿迁市文汉资通配件有限公司。工厂全部投产后实现产值超3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到800万元,解决劳动力600人左右,带动百余名周边群众就业,月工资1800——3000元。

  我下一步打算要扩大经营,现在已经和常州一个电子厂谈好了,就是今年10月份启动电机滤波器项目,需要扩招300多个员工。

  作为回乡创业人员,杜云山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忘带领周围的群众提高收入。他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回报社会等活动。

  我要回报社会和地方百姓,我一个人富了,要带动大家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残疾人的励志创业故事篇4

  江西会昌残疾青年的电商创业故事:创业路上不孤单

  2016年5月6日上午8时,在江西赣州会昌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创业青年蓝诗勇艰难地从5楼宿舍来到位于2楼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忙碌。

  蓝诗勇出生于会昌县筠门岭镇民范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从小患有先天性下肢残疾。尽管身患残疾,但他刻苦好学,2009年毕业于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后,蓝诗勇求职四处碰壁,不是投的简历石沉大海,就是引来招聘方的不屑一顾。因为一直找不到工作,蓝诗勇一度对未来感到惶恐,无奈之下他开始学习手机维修和家电维修,并在2011年找到在一家手机工厂做仓库管理员和检测员的工作。

  由于每天需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身体吃不消,几个月后他不得不辞职回家。正当蓝诗勇感觉梦想和希望都破灭的时候,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2012年,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蓝诗勇在筠门岭镇圩镇上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一边修手机,一边接触网络,2015年,他注册了两个淘宝网店和一个拍拍网店。由于手机维修店营业情况不太好,蓝诗勇关掉手机维修店回到老家专门做电子商务,帮助父母销售脐橙和当地的手工艺品。

  2015年,会昌县在麻州镇台商创业园建立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扶持培育电商企业发展壮大。针对蓝诗勇的特殊情况,该县各部门给予了他特殊关心,安排人员来到他家把设备搬到孵化中心,并帮他添置电脑、桌子等办公用品,免费为他提供电商培训、专家指导、政策扶持等服务,给予其创业扶持资金,免费提供光纤网络、宿舍等,企业和供货商也以成本价为其供货,大家的帮助,减轻了蓝诗勇的创业压力,让他快速成长起来。

  入驻孵化中心后,蓝诗勇乐观的心态,对事业的执着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蓝诗勇的店铺主要经营会昌农特产品、手工艺品和服装。他干劲十足,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晚上也不闲着,常常工作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蓝诗勇经营的店铺生意从当初的每月订单量几十单增加到每月200多单,现在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家人的爱和好心人的帮助,给了我信心和动力,只要有梦想,残疾人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蓝诗勇说。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残疾人的励志创业故事_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的详细内容。


查看更多励志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励志故事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