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励志故事】

重读荆轲
张承志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妇孺皆知。但是今天大家都应该重读荆轲。《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一节,是古代中国勇敢行为和清洁精神的集大成。那一处处永不磨灭的描写,一代代地感动了哺育了各个时代的中国人。
独自静静读着荆轲的故事,人会忍不住地想:我难道还能如此忍受吗?如此庸庸碌碌的我还能算一个人吗?
易水枯竭,时代变了。
荆轲也曾因不合时尚潮流而苦恼。与文人不能说书,与武士不能论剑。他也曾被逼得性情怪僻,赌博喝酒,远远地走到底层去寻找解脱,结交朋党。他和流落市井的艺人高渐离终日唱和,相乐相泣。他们相交的深沉,以后被惊心动魄地证实了。
荆轲遭逢的是一个大时代。
他被长者田光引荐给了燕国的太子丹。田光按照“三人不能守密、两人谋事一人当殉”的铁的原则,引荐荆轲之后立即自尽。就这样荆轲进入了太子丹邸。
荆轲在行动之前,燕太子每日以车骑美女,恣其所欲。燕太子丹亡国已迫在眉睫,苦苦请荆轲行动。当秦军逼近易水时,荆轲制定了刺杀秦王的周密计划。
至今细细分析这个危险的计划,仍不能不为它的逻辑性和可行性所叹服。关键是“近身”。荆轲为了获得靠近秦王的时机,首先要求以避难的亡命秦将樊於期的首级,然后要求以燕国肥美领土的地图为诱饵,然后以约誓朋党为保证。他全面备战,甚至准备了最好的攻击武器:酒淬的徐夫人匕首。
就这样,燕国的人马来到了易水,行动等待着实行。
出发那天出现了一个冲突。由于荆轲队伍动身迟延,燕太子丹产生了怀疑。当他婉言催促时,荆轲震怒了。
这段《刺客列传》上的记载,多少年来没有得到读者的觉察。荆轲和燕国太子在易水上的这次争执,具有着很深的意味。这个记载说明:那天的易水送行,不仅是不欢而散甚至是结仇而别。燕太子只是逼人赴死,只是督战易水;至于荆轲,他此时已经不是为了政治,不是为了垂死的贵族拼命;他此时是为了自己,为了诺言,为了表达人格而战斗。此时的他,是为了同时向秦王和燕太子宣布抗议而战斗。
那一天的故事脍炙人口。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那支慷慨的歌。
但是我想荆轲的心情是黯淡的。队列尚未出发,已有两人舍命,都是为了他的此行,而且都是为了一句话。田光只因为太子丹嘱咐了一句“愿先生勿泄”,便自杀以守密。樊於期也只因荆轲说了一句“愿得将军之首”便立即献出头颅。在非常时期,人们都表现出了惊人的素质,逼迫着荆轲的水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和他的党人高渐离在易水之畔的悲壮唱和,其实藏着无人知晓的深沉含义。所谓易水之别,只在两人之间。这是一对同志的告别和约束,是一个他们私人之间的誓言。直到后日高渐离登场了结他的使命时,人们才体味到这誓言的沉重。
就这样,长久地震撼中国的荆轲刺秦王事件,就作为弱者的正义和烈性的象征,作为一种失败者的最终抵抗形式,被历史确立并且肯定了。
图穷而匕首现,荆轲牺牲了。继荆轲之后高渐离带着今天已经不见了的乐器筑,独自地接近了秦王。他被秦王认出是荆轲党人,被熏瞎了眼睛,阶下演奏以供取乐。但是高渐离筑中灌铅,乐器充兵器,艰难地实施了第二次攻击。
不知道高渐离高举着筑扑向秦王时,他究竟有过怎样的表情。那时人们议论勇者时,似乎有着特殊的见地和方法。田光向太子丹推荐荆轲时曾阐述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那时人们把这个问题分析得入骨三分,一直深入到生理上。田光对荆轲的评价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我无法判断高渐离脸上的颜色。
回忆着他们的行迹,我激动,我更怅然若失,我无法表述自己战栗般的感受。
高渐离奏雅乐而行刺的行为,更与燕国太子的事业无关。他的行为,已经完全是一种不屈情感的激扬,是一种民众对权势的不可截止遏止的藐视,是一种已经再也寻不回来的、凄绝的美。
(节选自张承志的《清洁的精神》)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荆轲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这表现了荆轲具有侠义的性格,但文章同时认为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是不可能的。
B.荆轲为了获得靠近秦王的时机,出发前做了周密的准备:带上秦王一直想杀死的樊於期的首级;拿上燕国的燕地督亢地区地图;藏有酒淬的徐夫人匕首。
C.高渐离其实心中也知道刺秦是不会成功的,但是他还是选择这样去做了,因为他要完成易水之畔荆轲的嘱托。
D.本文作者一再褒扬荆轲与高渐离。认为荆轲始终是为了诺言,为了表达人格而战斗;高渐离是一种不屈情感的激扬。
E.作者要用文字告诉我们,他在挖掘一种精神,就是义士们勇敢、无畏、忠烈和高洁的精神。
(2)文中为什么还写了荆轲性情怪僻,赌博喝酒,结交朋党等事?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说“荆轲和他的党人高渐离在易水之畔的悲壮唱和,其实藏着无人知晓的深沉含义”。这“深沉含义”是什么?(6分)
(4)作者认为荆柯刺秦的故事的意义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
(1)BE(A、“文章同时认为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是不可能的”,文章没有表明这种观点。C、“他要完成易水之畔荆轲的嘱托”理解有误。D、“认为荆轲始终是为了……”不正确,应该是荆轲最后是为了诺言,为了表达人格而战斗。)
(2)一是说明荆轲也曾因不合时尚潮流而苦恼。二是说明荆轲也是集高尚与卑琐为一身的普通人。
(3)易水河边高渐离和荆轲有个誓言,也就是如果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承继荆轲之志,乘奏乐之隙“举筑”行刺秦王。其实这是一种难以言明的凄绝的美。
(4)作者将荆柯刺秦的故事称为“古代中国勇敢行为和清洁精神的集大成”,是“弱者的正义和烈性的象征”,“一种失败者的最终抵抗形式”。



查看更多励志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励志故事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