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高考作文】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一等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这是我命制的2015届高三期中作文试题。之所以最终选定了这则材料来命题,真有一些不得不说的话。

国庆期间,闭门在家,正为期中作文命题而翻箱倒柜,而绞尽脑汁,儿子康康从外面玩回来,一脸不开心,嘟嘟囔囔:“怎么老是这样?真是的。……”原来他很不满意自己跳绳只能跳八九十个。尽管妈妈在旁边一再劝他:“你已经很不错了,比昨天有进步了。”但康康就是烦躁不安:“我为什么不能跳到一百?真是的!”烦躁很容易感染,我对他嚷道:“别烦了!”他嘴角立刻上翘,快要掉泪了。

康康的不快乐常常发作,比如他正在写作业时,会突然跟自己发脾气,写一个字母,不满意,拿橡皮使劲擦,擦完再写,还不满意,继续擦……边擦边写,不断埋怨,有是甚至把本子揉皱了扔到一边。他的不快乐、不满意,也许继承了我的“完美主义者”的因子。

其实,我也知道,应该允许孩子有不快乐的时候,应该允许他将不快乐表达出来,但我不满意的是他总是给自己定一个很高的标准,达不到就发脾气。爱人提醒,康康的性格里有大人的影响。冷静一想,的确如此,我一直信奉“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以前做班主任时还常拿来激励学生。现在想来,这句话固然有着一股向上的精气神,但隐含的是与别人比较,潜意识里还是将自己与他人放在竞争的关系上。

有一位朋友,他孩子读小学,学期结束回家,很开心地告诉爸爸:“爸爸爸爸,我评上了全优学生!”

爸爸笑着问:“班上有几个同学被评上了?”

“只有两个。”

“你太优秀了!爸爸为你骄傲!爸爸爱你!”

孩子不高兴了。

爸爸问:“你怎么不开心?”

“爸爸,你爱的不是我,而是‘全优学生’。”

听到这个故事时,我是多么震撼啊!孩子的心多么敏感,她敏感地意识到爸爸在乎的是“全优学生”这个称号,更准确地说,在乎的是“全优学生”的“含金量”,潜意识里是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作了比较。中国文化里,比较的观念深入人心。“出人头地”、“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等俗语,其实就是赤裸裸的人与人间的比较。

康康现在还小,还不太懂得与别人竞争比较。但我真担心他将来只懂竞争不懂共生、苛求自我而缺少快乐。

晚上翻书,翻开谢泳、王宇编的《中学人文读本》,恰好看到徐沛然《我们为什么不快乐》这篇文章,与我内心的担忧基本一致。徐沛然的这篇文章就是从获奖的大哭、没获奖的狂欢谈起,比较中西方的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育观念的差异。这篇文章反复读之,契合我心,于是决定以此材料来命题。

这则材料具有多元思考价值,材料本身隐含着多重矛盾:重外在评价与重事物本身、看重结果与享受过程、“第一”情结与尽志即美、挑战对手与挑战自己……

对中国队和意大利队表现的评价,应该没有定论。可以肯定意大利队悦纳自我、知足常乐、活出自我、享受过程的人生姿态,可以反思中国人的“第一”情结、功利心态,也可以肯定中国人的取胜意识、精益精神,等等。可以肯定双方可都有可取处,也可以指出双方均有不足处。可以就价值取向谈,也可以就文化观念谈,还可以就教育差异谈,角度不一。这则材料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和思辨性,不同于一些“伪思辨”的作文题。

对这道作文题也算是敝帚自珍吧,至少在我看来,理想的作文题应来自生活,且作用于生活。

下水作:

车窗内外的“辩论赛”

蒋 涛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和姐姐坐在车厢的后排的是我,想着颁奖时姐姐目无表情,若有所思,更是不敢先开口,因为姐姐得了个“最佳辩手”——按照心照不宣的惯例,“最佳辩手”总是颁发给输掉的一组。

倒是姐姐,刚刚和一位“对方辩友”从场内一直讨论到了场外,活像是两个围棋高手在“复盘”,直到双方的父亲来接才互留联系方式告别,我在心中希望姐姐快点上车,正在追剧的我希望还能赶上看大结局。那对父女一起撑着一柄黄伞,路过车窗再次和姐姐挥手,我也机械地跟着姐姐一起挥手,似乎这样做会让姐姐的挥手不会显得很突兀。对于处在车内雨外的人而言,这顶供父女蜗居晤言的黄伞便是阴雨中唯一的一轮暖阳了。

车子启动了,父亲在前面开车,理所当然地就把和姐姐说话的艰巨任务推卸给了我。我呢,依旧望着车窗外,虽然那顶黄色的暖阳早就被抛在车窗的视野之外。

第一个说话的还是姐姐,她似乎还在兴奋中。接着便和我继续讨论着这场辩论赛,询问着我这个观众在现场的感受。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才我当时只是在一心盼着姐姐赢,压根就没入境。姐姐有点诧异,问我:“那你总不会连辩题都不知道吧?”我连忙说:“这个当然知道,你当我什么了,不就是——享受过程和追求结果,那个更重要吗?说实话,姐姐你们偏偏抽到追求结果的辩题蛮吃亏的,现在都强调要享受过程、重在参与的嘛。能辩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这倒是的,撇开辩论赛,我还是蛮赞同享受过程的,当然是比赛也要追求结果,就是不能苛求才好。“

最后,我这个蹩脚的“记者”勉强问了姐姐一个问题:“当时你被评为最佳辩手时是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很兴奋?”姐姐说:“那是当然。”这是一个让气氛活跃的机会,我马上安慰道:“是啊,辩题这么烂,你已经做到最好了。”可姐姐说:“我当时倒不是兴奋在领奖上,眼前还停在辩论激烈的时候呢,给我看看你拍的照,我的表情是不是很呆啊。”我回道:“我看你呀,现在还停不下来呢?”姐姐会心一笑。

真聊着,却那轮“暖阳”竟然又从车窗外走过,慢慢地超了我们的车,那对父女在谈笑中向前走去,她和姐姐气味相投,相信他们也在讨论着一样的内容,估计忘情的他们是不会去数这一路上超过了多少辆蜗牛爬的汽车的。

父亲从前排向我们赔罪:“下雨天,这车堵的,你们饿吗?再忍忍,等会儿,妈妈在家做了许多你们一直想吃的菜哦。只是哦,你妹妹要看不到大结局啦。”

“哪里,我们说话都说饱了。”“今天说好来给姐姐助阵的嘛,我追剧总不能只看个大结局吧?还有重播的,总归要从头看一遍的,不急。”

雨还在下,车慢慢在开,不知不觉就到了家。 (徐飞)


查看更多高考作文相关内容,请点击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