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开学第一课】

河北省保定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保定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1.(3分)D(原文第三段说 “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钦定重阳为正式节日”,并未确定。)

2.(3分)C(偷梁换柱;“饮新酒”“簪菊”是京城人的风俗。)

3.(3分)C(“消灾辟邪”主要是茱萸的功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3分)D

【解析】A项,“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不妥,原文是“他似乎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B项,“为促进中国学术逐渐向国际学界转轨”不妥,原文是“在中国学术逐渐向国际学界转轨时”,背景不是目的。C项,“无耻之徒”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无聊之徒”。

5.(4分)

①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进行比较研究,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②对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研究,他以论带史,开创了研究范式;对一些问题的关注,具有开创意义。

③对明清历史和文化进行探索,表现出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

(每条学术研究方向1分,意义1分;答对1条给2分,答对两条给3分,答对三条给4分。意思对即可。)

6.(5分)[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示例一:

我同意这个评价,陈寅恪是“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①陈寅恪达到无人企及的学术高度:他的学生成为大家,他的研究对中国学术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②陈寅恪信奉独立自由的学术追求:他拒绝出任中科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认为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研究学术。

③陈寅恪具有独步千秋的学术操守:他不在乎别人读错他的名字,不愿借鲁迅的名气扬自己之名,强调文责自负,表现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操守。

④陈寅恪遭遇国难、家恨和个人坎坷:1937年以后,他先后经历父亡,藏书被毁、被盗、两眼相继失明的打击,后来又受到不正常的政治风气的压制。

示例二:

我不同意这个评价,陈寅恪不是“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①他的研究,曾获得清华校方包括他的同事梁启超、王国维的鼎力支持。

②他的生活,曾获得邓广铭先生的关心。

③他的成就,曾得到《剑桥中国史》的褒奖、牛津大学的认可,中科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

④他转向对明清历史和文化的探索,与学生蒋天枢寄给他长篇弹词《再生缘》有关。

(要答出观点和理由,答对一条理由给1分,答对两条理由给3分,答出三条理由给5分;只答理由无观点扣所得分1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A、B【解析】A项,王保长接到密令喝酒吃肉是故意做给外人看的,目的有三:一是借机支走老婆,为晚上他找阿毛“报信”做铺垫;二是做给乡邻们看,让他们证明自己确实饮酒;三是做给林专员看,为后文自己“醉酒”延误抓捕找到搪塞的借口。总之他不是不拿密令当回事恰恰是他“老谋深算”的表现。B项,对老婆“专横跋扈”错,那是表象。(每点2分,共4分,其余选项不给分)

8.(5分)

①足智多谋,含而不露。王保长收到杀人密令,假借和老婆吵架忘记公事,借让阿毛帮自己认字透露消息,送出金菩萨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②随机应变,能说会道。见到来督查的林专员,先是奉承,然后巧转话题,接着诉说和老婆打架的委屈,还说不认识“隰”字以摆脱干系。

③有情有义,不吝钱财。为救结拜兄弟的儿子,王保长送出金菩萨给林专员,终于化解了危机。

(每项概括1分,具体分析1分。言之成理即可。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

9.小说结尾安排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①从人物表现的角度看,结尾借阿毛母亲之口揭开真相,侧面表现了王保长有情有义、足智多谋的典型形象。

②从情节设置的角度看,结尾写阿毛的名字是王保长起的,与上文提到的不识“隰”字相呼应,交代实际情况,解开所有谜团。

③从读者感受的角度看,最后才解开真相,可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并令读者回味悠长。

(答对一条给1分,答对两条给3分,答对3条给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参考译文

王结字仪伯,是易州定兴人。自幼聪颖,读书一目数行,终身不忘。曾随太史董朴学习经书。他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上奏陈述八件时政事,但宰相未全部采用。 当时 仁宗还是在太子府时(或者尚未即位),有人举荐王结为(或者充任)太子宿卫,他于是就收集历代君臣好坏能成为历史教训的往事,每天呈送太子阅读,仁宗赞许并采纳。大德十一年(1307),任命王结为东宫典牧太监,官阶太中大夫。当时亲近的侍从可以引艺人入宫,王结说:“从前唐庄宗爱好这个,最终招来灾祸而失败,殿下正当在春宫育德养性,视听应谨慎为要。”仁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仁宗即位,王结升为集贤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勤于农事,兴办学校,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禁止邪恶暴虐。属县巨鹿沙河有唐朝魏征、宋璟的坟墓,于是在学校为二公立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劝勉更多的士人。后来调他到扬州,又调宁国,因为他的堂弟王绅任江东廉访司佥事,(他为了避嫌)推辞不赴任。改任东昌路,境内有黄河旧道,可是会通堤阻止下流,夏季水涝,冲坏百姓的麦禾,王结疏导闸门,使水泄出,百姓获得耕种之利。
至治二年,(王结)参议中书省事。当时拜住任丞相,王结说:“做丞相的方法应该先正己才能正君,正君才能正天下;消除邪恶不能犹豫,犹豫就会出现别的变故;衣食住行不能奢侈,奢侈就会危害自身。”丞相认为说得有理。不久,授吏部尚书,他举荐宋本、韩镛等十多人。 泰定元年春天,在朝堂上选拔进士,(皇帝)让王结担任做阅卷官。迁职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这年皇帝下诏让王结知经筵,随帝到上都。王结援引古训,证明时政的错误,希望帝能有所感悟。皇后听说后,也下诏让王结进经,王结借故推辞。

元统元年,皇后命僧尼在慈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病情危急,他的家人请求释放重囚来为他消灾,王结极力说不可。从前有罪的北方人流放到广海,南方人流放到辽东,离家万里,往往死于路途。王结请求更改法令,(被流放的人)只流放千里之外,能改过的让他们回乡,于是写成法令成为定制。至元元年,再诏入翰林,因病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享年六十二岁

10.(3分)B

11.(3分)C(“会试录取的举人”错,应为“贡士”)

12.(3分)D(“左丞相也难逃罪责”错,王结没有弹劾左丞相)

13.(10分)

(1)当时仁宗还在太子府(或者原住址),有人举荐王结担任太子宿卫,(他)于是收集历代君臣行事中能够成为历史教训的好坏事例(好事坏事),每天呈送到太子面前,仁宗赞许(他)并采纳了这些意见。(潜邸,太子府,或“原住址”。充,充任,担任。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定语后置句式。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以上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王结请求更改这些法令,被流放离乡的囚犯,最多只流放到千里之外,能改过的还听凭他们回到家乡,于是写成法令。(更,更改。止,只。因,于是就。著为,写成<著。写作,撰述;为,作为,当作>。以上各1分。语句通顺1分)[来源:学|科|网Z|X|X|K]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14.(5分)B、D。(B项,“使臣辱国行径”错。(2分);D项,“语势婉约细腻”错。(3分)

15.(6分)

①自豪与愤激。在这个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在这片孕育着汉族文化的国土上,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称臣的志士吧!

②愤懑与斥责。金人治下的中原腥膻如许,千古英灵何在? 磅礴正气何时才能伸张?表达了对金人夺宋半壁江山的愤懑和对朝廷主和派的谴责。

③自信与乐观。词人坚信,金人的气数不须一问,它的灭亡是肯定的,表达了作者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

(每条2分,只要分条表述言之成理即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6分)

(1)寤寐思服

(2)古之学者必有师 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

(3)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亦若是则已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B【解析】①落地生根:比喻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做好所从事的工作,使用正确。②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对象有误。③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与“声讨”相矛盾。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意思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⑤寝食不安,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⑥不尴不尬,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此处应为“浴火重生”。

18.(3分)D【解析】A项,杂糅句“究其原因是……造成的”;B项,逻辑错误,“两面对一面”;C项,搭配不当,“举行”与“庆贺”不搭配。

19.(3分)C

20.(5分)

①足见其食用历史之悠久(2分)

②还是只开花不结果的雄树(还是不能结果的雄树)(1分)

③柿子树得以大范围栽种(优良品种之所以能大规模推广)(2分)

21.(6分)班主任素质大赛拟于10月10日在阶梯教室举行,赛事组织工作要联系场地,选拔20人参赛,最后产生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进行会议传达,并需通过学校网站和校报进行报道。[来源:学科网ZXXK]

四、作文(60分)

22.(60分)

①参考立意:

1、民众善良不可欺,道德底线不可违。

2、个人求助应有理、更应有节。[来源:学|科|网Z|X|X|K]

3、善待民众信任,且思且行。



查看更多开学第一课相关内容,请点击开学第一课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