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满分作文】

  四、反弹琵琶,独辟蹊径

  反弹琵琶,独辟蹊径,是一种违反常情常理的逆向思维写作活动,是相对于正向和顺向写法而提出来的。它的优点是一反人们熟知的陈旧观点,发人深醒,令人耳目一新,因而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这种写法的意义,可以增加新的议论领域,扩展新的思维空间,辩证客观,积极向上,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透彻了解,是一种创新的好方法。

  反弹琵琶的显著特点是一个“反”字,就是与人们的观点相反,认识相反,态度相反。而在实质上则是转换角度,选准角度。角度选不准,选不好,就无法进行反弹。要写好这类作文,就角度而言,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1、角度要小。反弹琵琶议论文与写一般议论文一样,选择的角度一定要小,这样,可以很快进入反弹重点,容易把问题写深写透,增强反弹力度。角度小,就是从某一个方面来切入,余者可以不及,这样,反弹内容集中,降低写作难度。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东施效颦”,不仅不应遭到人们的耻笑,相反,人们应当向她表示足够的敬意。东施既想“效颦”,说明她有自知之明,既知自已貌丑,也知貌丑者不为人喜,不该轻易抛头露面。但东施不自暴自弃,不避已丑,不畏外嫌,竟然敢冒风险,在众目睽睽之下效法西施的身姿。她这种敢于学美的精神和勇气,实在可嘉可敬!

  “东施效颦”这个典故用作贬义早成定论,而该文却对此进行反弹,为东施“翻案”,并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论据。可见,作者的反弹是从“美”的角度来进行的,是从“勇敢美”方面来议论的。东施不避丑、不怕丑,敢想敢做,付诸行动,“可嘉可敬”。由此看来,作者翻案有理,反弹成功,应该说,主要是独力于选择角度小。反弹琵琶作文,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来写,不失为聪明之举。

  2、角度要巧。反弹作文,角度是十分新颖的,但光新还不行,还要巧,要产生以一驭十、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巧”的概念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来比较省力顺手,无须花大时间和精力就能把道理说透。二是人们很少写过见过的角度,易于获得创新价值。例如,“头冷顾头,脚冷顾脚”,这是一个传统的观点,是被人们否定了的,多表现为贬义,它的意思是就事论事,不作通盘打算,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一种十足的实用主义,其结果是问题越出越多,直至最后到处都出现了问题而无法解决。如果对其反弹,为这个反面格言正名,仍然可从本身的实用主义出发,从正面肯定这句话的价值和意义。现实生活中,“头冷顾头,脚冷顾脚”是正确的,这种做法也具有普遍性。如果“头冷顾脚”,或者“脚冷顾头”,既不合实情,也容易出问题。这样反弹,写来十分巧妙,情理相济,令人可信。

  反弹琵琶作文的出新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铺势文字,这是基础,就是被反弹的传统的原来的观点,文章起始,要把它摆放出来,还可作适当解释,为下文反弹做准备、打基础。但这种文字只是个引子,不可多写。二是不能诡辩,这是关键,虽自圆其说,但要持之有据,论之成理,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让读者信服,如果陷入诡辩的怪圈,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这样的“新”也就没有意义了。

  五、平中见奇,推陈出新

  平中见奇,推陈出新,就是在平淡中发现和挖掘出新奇巧妙之处,踢除原有陈旧的东西,创造出新鲜活泼的内容来,是一种作文求新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平”和“陈”的基础上,而重点又是“奇”和“新”。这就要求作者,对于一些平淡陈旧的东西,要放出眼光,进行分析、剖解、取舍,尤其要存同求异,抓住异点,如泥沙中淘金子,使之闪闪发光,令人炫目。这样的文章,就能够生出新意。

  这种方法的运用,就议论要素来看,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

  1、使论证方法平中见奇。

  论证方法,无非是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等几种,对于它们的运用,如果简单地在文中出现,只能成为一般议论文而已。要想出新,写出新意,在论证方法上必须有所突破,即使同是举例论证,也要与众不同,这样,才能产生平中见奇的效果。例如,有一篇题为《“8-1"和“8+1”》的议论习作,在运用论证方法上就很奇妙。文章虽然运用了举例论证,但在具体操作时,并不是某某人怎样怎样,某某事如何如何,而是别出心裁地采用简明的公式来代替事实以证明论点。作者指出,三个和尚无水吃的原因是“住持管理无方”,这就极具出新效果,而且在运用例证法的时候,还巧妙地出现了许多算式,从“1×2=2”到“3×0=0”,先后运用了六个简明的算式,它既是客观事实,又是改变了角度,是从数学方面来证明观点的,带有分析推理的意味,可谓平中见奇,增强了论证效果,显然高人一筹。

  2、使事实论据推陈出新。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运用较多的是事实论据。在事实论据中,运用最多的又是名人名事。但话又说回来,这些名人事迹,你用我用大家用,当时用后来用长期用,难免有陈旧之嫌,有味同嚼蜡之感。对于这些论据,如果非用不可,必须用其鲜为人知的方面,而人所共知的方面应尽力回避。这样才能出奇制胜,推陈出新,获得较好的议论效果。例如,有一篇《谈尊重父母》的议论文,文中列举了人所共知的张海迪的事迹,但并非她的顽强生活、坚持学习、逆境成才等方面,而是她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父母争光,尊重父母,不负父母养育之恩。请看其中的几句话:

  张海迪深知,她能够活到现在,都是父母给予的,他们吃了多么大的苦,操了多少的心血啊!于是,她为了减轻父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勇敢地生活着,不屈地努力着,终于给父母以极大的安慰,从这个角试来看,张海迪不仅是我们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学习的楷模,而且还是一个极为尊重父母的大孝女呢!

  这段议论,用的虽然是人所共知的陈旧论据,但出现的却是人们并不熟知的新鲜方面,论证效果也就不同凡响了。

  运用这种论证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一味地求新而好新猎奇,要在求实的基础上求新,不能盲目求新,不能把“新”作为点缀物,这是至关重要的。

  六、中心包围,多方阐发

  中心包围,多方阐发,就是围绕某一个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阐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广度是面上的内容,深度是点上的内容,点面结合,纵横兼顾,可以取得良好的论证效果。对于这种方法,要达到求新的目的,必须做到确定好中心,包围要全面,阐发要透彻,但更主要的是在结构上要缜密严谨,形成一种美感,这种美就是匀称美,以匀称求新,以匀称悦人,从而达到新颖活泼的目的。具体运用有两种情况:

  1、整体性的中心包围。这是从全篇来说的,就是某篇文章的结构,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的形式,“总”属于“中心”方面,一般是中心论点,也有的是中心论题;“分”属于“包围”的方面,至少要有两个方面,但也不可太多,多了容易增加篇幅,写作难度相对加大。这“分”的内容之间,不管有几个方面,都必须是并列关系,不能重合交叉。例如,富兰克林的《哨子》,就是在中心包围方面运用得最为充分的一篇。

  这篇议论文共有10个自然节,开头三节叙述自已的一个生活实例:为“哨子”付出过高的价钱,带来悔恨,是引起话题,议论的发端;第10节,即结尾,提出中心论点:许多人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太高的代价,这就是全文的总,是全篇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包围的是六个自然节,即四至九节,它们又是包围中心的“分”。这些包围的段落,字数大致相近,句式基本相同,而每一段几乎都有“为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形成反复式照应,构成了上挂下连、严丝合缝的连贯效果,但在内容角度上却千变万化,涉足广泛,举例是丰富的,包围是严密的,幽默含蓄,意味深长,新颖巧妙,可见一斑。

  2、局部性的中心包围。这主要是从某个段落或层次上而言的,即小论点或小论题为“总”,是中心,包围的是“分”,是围绕中心而构建的,其基本形式和体例,与上面那种情形大致相同,只是相对于全篇来说,内容要少得多,篇幅要小得多,写作难度也相对降低。例如:

  我们青年人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虎性。学习时,选下了目标,就应按计划学下去,持之以恒,潜心钻研,务必学出成绩。在战斗中,就要像猛虎下山一样,英勇顽强,攻无不克。对待工作,要不怕困难,百折不挠,脚踏实地,坚持到底。对改革,要有胆有识,敢于破除陋习,勇于开创新路。这些难道不是我们从虎身上得到的启发吗?

  这段文字,以“虎性”喻说人事,采用了总分总的构式。语段共有六句话,第一句和第六句是总,是观点,是中心,二至五句是分,从学习、战斗、工作、改革等四个方面包围中心,论述这几个方面应有虎的作风和气魄。这样,以喻说理,以分围总,形象生动,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获得了理想的创新效果。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在包围中心的“分”的方面,无论是内容上、范围上还是概念上,都必须是并列的关系,都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考虑,论述问题尽可能全面一些,深刻一些。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作文写作指导:高考议论文创新写作之二的全部内容。


查看更多满分作文相关内容,请点击满分作文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