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语文集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威烈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护城河
C.焚百家之言言:言论、著作
D.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使……退却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以为桂林、象郡  ②以愚黔首
③蒙故业,因遗策 ④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为天下笑者,何也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沛公欲王关中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本段文字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势如破竹和巩固政权时的种种措施。
B.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C.从这段文字记叙的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看,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所叙述的秦始皇所实行的政策,说明他不知道与昔日相比“攻守之势异也”,因而“仁义不施”。
小题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分)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C
小题6:
(1)在这个时候,(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法度,焚毁了诸子百家的书籍,来使百姓愚昧。
(2)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烈”在此应理解为“功业”。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小题2:
试题分析:①中的“以”,介词,把;②中的“以”,介词,用来。③中的“因”,动词,沿袭;④中的“因”介词,凭借、依仗。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是被动句式,“为”表被动;B、C、D三项都是陈述句式。
小题4:
试题分析:A、B、C三项中的加点字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只有D项中的“小”“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小题5:
试题分析:他采取的措施并没有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反而加速了秦国的灭亡。
小题6: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于是”,译为“在这个时候”;“道”译为“法度”;“言”译为“书籍”;“以”译为“用来”;“愚”是使动用法,译为“使……愚昧”;“黔首”译为“百姓”;“劲弩”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手执强弩”;“信”译为“可靠”;“陈利兵”译为“拿着锋利的兵器”。句式:“谁何”,宾语前置句,译为“呵问你是谁”或意译为“盘问过往的行人”,“何”通“呵”。


查看更多语文集锦相关内容,请点击语文集锦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