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说说大全】




贾宝玉,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和神瑛侍者转世真身,

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

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

,住贾母院绛芸轩,号绛洞花王;十二三岁时奉元妃旨意入住

大观园怡红院,号怡红公子。

他与表妹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

纯洁之爱。然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婚

后一二年中举,旋出家,回到青埂峰。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

钗的爱情故事(木石前盟、金玉良缘)是《红楼梦》三大主线

之一,足以媲美《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

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

,不能在两者中间划等号。贾宝玉是《红楼梦》有意识塑造的

集意淫、补天、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

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

外貌: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

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面如傅粉,

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

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

细。(第3回)

性格:
冷子兴: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

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

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

笑不好笑 将来色鬼无疑了。(第2回)

王夫人:若姊妹们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若一日姊妹们和他

多说了一句话,他心上一喜,便生出许多事来……他嘴里一时

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疯疯傻傻。(第3回)

兴儿:成天家疯疯颠颠的,说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

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里头更

糊涂,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所有的好处,虽没上过学,倒

难为他认得几个字。每日又不习文,又不学武,又怕见人,只

爱在丫头群儿里闹。再者,也没个刚气儿,有一遭见了我们,

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

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他也不责备。因此

,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的去。(第66回)

尤三姐: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的,自然是天天只在里

头惯了的。若说糊涂,那些儿糊涂?……我冷眼看去,原来他

在女孩儿跟前,不管什么都过的去,只不大合外人的式,所以

他们不知道。(第66回)

凤姐:若说他,出门去干正经事,说正经话去,却象傻子;若

只叫他进来,在这些姊妹跟前,以至于大小的丫头跟前,最有

仁让,又恐怕得罪了人。(第78回)

生平经历

根据小说第一回甄士隐的梦境,贾宝玉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

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由

女娲补天遗留的剩一石幻化成的玉。
传说在远古时代,共工和颛顼争斗失利,把西北天柱不周山撞

断,天都破了一个洞。于是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补

天,最后剩余一块不用。剩一石后来遇到一僧一道,幻化为一

块美玉,名通灵宝玉。
赤霞宫神瑛侍者见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快要枯

死,便以甘露灌溉。该草得延岁月,也修成女身。神瑛侍者随

后下凡历劫,转世为贾宝玉,绛珠也随同下凡,转世为林黛玉

,并愿以一生的眼泪还报神瑛侍者。

宝玉一生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

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这是贾府家富人宁的时

期,宝玉在其中享受荣华富贵,他与黛玉相爱,面临巨大压力

,黛玉的病令他忧心,又有秦可卿、秦钟、金钏、二尤等人去

世,蒋玉菡被抓、柳湘莲出家等伤心事。

第二时期:“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这是一段家

亡人散、世态炎凉的悲惨经历。从抄检大观园开始,宝黛爱情

悲剧、大观园女儿悲剧、贾府获罪抄家悲剧连番上演。宝玉经

受不住这些打击,自丢玉后就神智不清,虽然与宝钗成婚冲喜

,终究是疯疯傻傻,没有一天安宁日子。

第三时期:“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应在和尚送玉,

宝玉重入太虚幻境变化的真如福地梦中,领悟三世情缘,梦醒

后了结由通灵宝玉注定的金玉姻缘、高魁贵子等项入世使命,

最后悬崖撒手,由一僧一道送归青埂峰。剩一石归位后,真正

复还本质,精神完足,与天地合一,再也不会打动凡心、依恋

红尘了。

判词:
后人有作《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确,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

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

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

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

儿形状!
判词赏析
宝玉判词模拟世上读者语气而作,通篇都是寓褒于贬的戏言,

表现他不读圣贤书,不做时文八股,不屑于仕途经济,却专爱

在丫头群里闹,因而总不大合外人的式,招来万目睚眦,百口

嘲谤。

在判词里,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

想、性格概括地揭示出来。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

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

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

“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偏

僻、乖张、无能、不肖了。他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

理学先生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园题额,为晴雯

写诔文,也显得很有才情。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天分高

明,性情颖慧”。

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锐地讽刺那些热衷功

名的人是“国贼禄鬼”;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

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沽名钓誉”。贾宝玉这些言行

,正是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

胆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

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意淫

第七十八回宝玉对小丫头说:“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花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这话亦大有深意。……宝玉是总花神,这就是所谓“诸艳之冠”也。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宝钗的签上不明明写着“艳冠群芳”么?要知道宝钗虽然艳冠群“芳”,但毕竟只是司牡丹花的花神。惟有宝玉不单管任何一样的花,才有资格做总花神。倒过来说,正因为宝玉不是女人,他才不能单管任何一样花,而只有做总花神。情榜六十名女子,而以宝玉为首,可以说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丝毫不必奇怪。我们应该记得宝玉小时候的旧号本是“绛洞花王”啊!

宝玉之为绛洞花王的人格,被警幻仙子推为“意淫”:“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惟‘意淫’二字,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第5回)

书中描写宝玉意淫的事例俯拾皆是,更值得品味的是漫溢在字里行间的那种对待女儿细心呵护的心意,还需要在阅读赏鉴中自去领会。
另外,宝玉与秦钟、湘莲、玉函等正邪两赋有情男儿的义气之交,以及清净女儿之间相互关爱体贴之情,亦与意淫相通。

如第32回宝钗、袭人体贴湘云,第46回众丫头替鸳鸯分忧,第57回宝钗关心岫烟,第61回平儿关心柳五儿,第69回平儿善待尤二姐。至若宝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第28回),“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儿说话,见了明星月亮,他便不是长吁短叹的,就是咕咕哝哝的”(第35回),已将意淫升华为博大的宇宙情怀,达于天地境界。


补天

通灵宝玉本是女娲炼成的补天石,对家族而言,补天即重振家业。宁荣二公寄望于宝玉,嘱托警幻仙子道:“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第5回)

一僧一道称通灵宝玉为“你家现有希世之宝”,证通灵宝玉承担着家族复兴的使命,必须对宝玉的婚姻、子嗣、功名发挥多重效应。可见,后四十回金玉姻缘、高魁贵子、家道复初的小团圆结局早在宝玉衔玉而诞时就已命中注定了。

正邪两赋
第29回张道士语:“前日四月二十六,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遮天大王系曹雪芹杜撰,连上第3回的混世魔王,皆喻宝玉是一个恃才傲物、个性自由、有叛逆精神及革命情怀的狂人。
宝玉之为遮天大王、混世魔王的狂人人格又被提升到正邪两赋的哲学高度,雨村论曰:“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上则不能为仁人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第2回)

像宝玉这样的正邪两赋有情人于世道上不大合外人的式,“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而他的聪俊灵秀之气又在万万人之上,“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又兼朝气蓬勃,勇于革新,因此决不甘心没世无闻。这就注定他必须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不由规矩准绳。他的道路、方向跟绝大多数人不一致。他满脑子与众不同的奇特想法,生发出锐不可当的个性魅力。
正邪两赋派亦称为情派。情派中人有情、有义、有爱、有趣,是这个世界上最富灵气、境界最高的天才人物。他们的人生主题是情义、自由、个性、创造,涵养真性情,永葆天真,清净纯美,细心体贴,率性而动,不计穷通贫富贵贱,不计是非善恶对错,不计荣辱毁誉,不计输赢成败,不计利害得失,不计兴衰治乱,不计生死存亡。一旦进入“情”的境域,一切世俗价值观立即失去效应,人们永远无法用道德、名利、功业、出身、权位等标准来评说那些正邪两赋有情人。

叛逆思想
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嫡孙,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
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腐朽无能、庸陋可憎,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他对于封建教育的那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
另一方面,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卑下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尊重与玩弄,聪明与愚蠢,纯真与腐朽,洁净与污浊,天真与虚伪,善良与邪恶,美好与丑陋。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

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
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处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逐步摆脱了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的纠缠和吸引。
封建势力的一次较大的镇压是王夫人发动的抄检大观园,逼死晴雯,撵走芳官、四儿、司棋,大观园最终转入冷落凄凉之境。贾宝玉目击晴雯等的悲剧和大观园的劫难之后,抛掉对封建势力的幻想。他用血泪写成的《芙蓉女儿诔》,无异于一篇叛逆到底的宣言书。
贾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尽管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也要为贾环打掩护。他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

贾宝玉主张人人平等,尊重个性,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与此相连,他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他说:“可恨我为什么生长在这侯门公府之家,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把人荼毒了。”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也是他叛逆性格的表现。

尊重女性
贾宝玉其实并不是“淫魔色鬼”,而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胎儿。他为女性唱颂歌,唱悲歌。
贾宝玉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边长期接触那么多聪明美丽的青年女性,看到她们受到不应有的轻视,看到她们的地位是那么屈辱,命运是那么悲惨,对她们又爱又敬,为她们又悲又愤,回过来就更对“峨冠博带”的“须眉男子”深恶痛绝。宝玉的这种情感,正是源于内心深处对女性的尊重。

他把女人当做人,尊重女性。
何其芳曾经指出宝玉这个典型形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情”。但是宝玉的“多情”不是西门庆式的兽性占有,甚至也不是晏小山、纳兰容若那种“多情”所能比拟,宝玉的“多情”中更多的是“敬”。鲁迅说“昵而敬之,恐拂其意”。惟其“昵而敬之”,方能看出所敬的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悲剧,把她们每一个人的悲欢哀乐、荣辱得失,都包括在自己的关心注念当中,这就叫做“爱博而心劳”。

宝玉就是这样的“爱博而心劳”。比所爱者本人还要操心,还要忧深虑远,自然是“而忧患亦日甚矣”。几千年来被否定的女性的价值,仅仅在宝玉的眼中充分反映出来,几千年来被遮掩住的女性的悲剧,也仅仅在宝玉眼前拉开了大幕,所以鲁迅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而已。”

富贵闲人
贾宝玉是书中风流之人。第6回明写袭人为准宝二姨娘,所以有云雨之事。应该还有碧痕,暗写在第31回中晴雯的话:“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还有秦可卿,第5回宝玉在太虚幻境梦中与她有过云雨之事。宝玉和麝月可能有过,第20回宝玉替麝月篦头,晴雯笑道:“你又护着他。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除此以外,书中也描写他喜欢吃女孩子嘴上胭脂。

贾宝玉不但喜欢女孩,也喜欢男孩子,男既有秦钟,又有蒋玉函。这里的“淫”我们不妨看做多情的意思。他爱这世间的万事万物,他对大观园里的丫鬟有怜爱,同情她们的遭遇,肯定她们的纯真美好;他爱男子,书中的男子多是“泥做的骨肉”,只有北静王、蒋玉菡、秦钟等人例外;他爱物,在晴雯撕扇子这一情节可以体现出宝玉的爱物之情;他爱着林妹妹,因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因她的“咏絮才”,在那样一个大观园里,只有黛玉才是宝玉的知己,为宝玉提供了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

爱情悲剧
《红楼梦》里描写的宝黛爱情,并不是什么抽象的异性吸引,而是在他们叛逆思想的发展中描写他们的爱情,又在他们叛逆思想和爱情的发展中表现封建家族的衰亡,叛逆思想、爱情、封建家族的衰亡这三方面不可分割地有机地组织于《红楼梦》的艺术情节之中。这是《红楼梦》爱情描写的一个突出特点,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那种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老套子,其结局也不再是千篇一律。

贾宝玉这个孤独的反抗者,除了在那些被压迫的纯洁的女孩子身上得到一些生活的乐趣和精神寄托以外,还更需要同情与支持,需要一个与他有共同的思想、愿意走共同的人生道路的伴侣。他终于找到了林黛玉。在那个令人窒息的黑暗王国里,宝黛二人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互引为心心相印的知己。
林黛玉确实比她同时代的一般贵族妇女的思想要高出一筹。她无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规范,喜欢读书写诗,表现了出众的才华。她跟贾宝玉一样,最爱读《西厢记》《牡丹亭》等统治者不许看的“邪书”,从中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以致一些曲词烂熟于心,说话时竟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她爱贾宝玉,从不劝宝玉去读书应举,立身扬名。在她身上闻不到一般贵族妇女常有的那种夫贵妻荣的庸俗气味。思想上的一致,对于人生道路的共同的认识和选择,是他们爱情的坚实的基础。
这种由思想上的息息相通而产生的爱情关系,在第32回有着极为出色的描写。小说通过人物关系和对话,鲜明地揭示出,因为薛宝钗喜欢说“仕途经济”一类的“混账话”,宝玉才跟她“生分”;而林妹妹从来不说这种“混账话”,才深得宝玉的敬重。之后,有一段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极为罕见的人物的内心独白,表现了林黛玉在证实了宝玉对她的爱情以后,那种“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接下去,便是二人直接的爱情的吐露。这段描写之所以深刻动人,就在于它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两个叛逆者的灵魂的共鸣。

宝玉被打之后,黛玉去探伤,半天,只有无声之泣,由万句言词化出那句充满了痛苦与矛盾的简短的话:“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她,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她的心剖视给了宝玉,给了宝玉巨大的体贴、慰藉与支持。贾宝玉那句“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表示誓不回头的话,只在林姑娘一个人面前说出来。这场冲突既推动了建封叛逆者与封建卫道者之间矛盾的发展,又促进了宝黛以叛逆思想为基础的爱情的深化。这是何等的真实自然,又是何等的丰富深刻。

《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和杜丽娘,他们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时是那样的大胆,那样的无视封建礼教的束缚,但他们都最终以应举高中来换取美满的结局。夫贵妻荣既是他们的生活理想,也是他们爱情追求的实际内容。因此,从本质上看,他们的爱情不是背离而是适应了统治者的利益,因而最后得到统治者的认可。与之相反,宝黛爱情却是以反对应举高中、夫贵妻荣为前提,因此就具有了新的、更加深刻和进步的时代内容。在那个时代,在那样一个黑暗和恶浊的环境里,他们的爱情是崇高的、美的,因而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
建立在叛逆思想基础上的宝黛爱情,必然与家族利益发生尖锐的对立,形成对家族“中兴”希望的严重威胁,因而为家族统治者所不容。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无法改变的,它在封建势力的高压下曲曲折折地发展,最后遭到毁灭。曹雪芹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在前八十回已经清清楚楚地预示了这个悲剧结局必将到来,后四十回大体不误地完成了这个悲剧。

封建统治者不顾给宝玉造成精神上的折磨与痛苦,不惜置黛玉于死地,最后选择了薛宝钗作贾宝玉的妻子,不仅因为薛宝钗出身四大家族之一,门第相当,联姻可以加强他们“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只有薛宝钗有可能帮助贾宝玉这个浪子回头,重新走向封建主义的“正道”。因此,对贾府统治者来说,在宝玉婚姻问题上对薛林二人的选择,是关系到整个家族兴衰盛败的历史命运的严峻抉择。




关于宝玉的姻缘

曲一: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曲二: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第一曲“终身误”中,“山中高士晶莹雪”咏宝钗,“世

外仙姝寂寞林”咏黛玉,显然是合咏了钗黛二人。“枉凝眉”

中“水中月”与“镜中花”自然也是针对钗黛的双指合咏了。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显然表明宝玉与钗黛都不是

“地久天长”的婚恋关系,是“生离死别”的关系。

  ●“二玉”“二宝”距离同
黛玉是宝玉姑妈家的女儿,“二玉”之间是姑表兄妹;宝钗则

是宝玉姨妈家的女儿,“二宝”之间则是姨表姐弟,从亲缘关

系说是完全等距离的。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表兄妹结合是最

常见的也是视为最佳的婚配方式。。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宝玉与钗黛二人结缘的方式。

  贾府在京都,而黛玉住在扬州;宝钗祖上虽说是皇商,亦

在京都,但宝钗出场之时,则是外任于京都之外。总之,与家

处京都的贾府都远隔千山万水,怎么让宝玉与她们结缘呢?作

者把笔轻轻一挥,让黛玉的母亲死去。——林如海对所托的贾

雨村说道:“……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

,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于是把扬州的黛玉送到了京都

的贾府,遂与宝玉结缘,时在第三回开头。

那宝钗呢?在第三回结尾,即紧承黛玉来贾府的第二天,“…

…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居住的薛家

姨母之子——表兄薛蟠,依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

下审理,如今舅舅王子腾得了信,遣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

进京之意。”
宝钗进贾府的原因乃是宝钗“父亲也死去了”,薛蟠“一来送

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入部销算旧帐……”一句话,宝钗的

入贾府的缘由是父死!总之,一个是母死,一个是父死。

  宝玉与钗黛等距离的婚恋关系则是“金玉良缘”与“木石

前盟”。

  大观园中飘忽着这样的空气:那位佩戴着刻有“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的金锁的宝钗以后要配有玉的公子的,而《红楼

梦》中配玉的公子只有宝玉。此玉落草时为口中所衔已为一奇

,更奇者此玉胎生时就已镌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联;

奇中更奇者,此联与宝钗金锁上所刻构成了极为工整的对联。

第八回,小说具体描写“二宝”初会时,当宝钗观赏宝玉的“

宝玉”,脱口而念出“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时,宝钗的使女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

是一对儿。”


查看更多说说大全相关内容,请点击说说大全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