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人生哲理】

  俗话说“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林徽因与陆小曼正是两个典型的按照“富养女儿”的标准,培养出来的民国闺秀。可是纵观两人的一生,林徽因是真正把富养转化成了“高起点”和收益一生的“高姿态”。而陆小曼却把富养当成了“挥霍”。这不禁让人深思,女儿究竟要怎么富养?

  林徽因和陆小曼,从小都接受当时最优质的教育,后来俩人在诗歌、外文、绘画、钢琴上的造诣也是各有所长、难分伯仲。

  然而两个人最大的差距,也许就在教育的目的和境界上。

  陆小曼受到的教育,是那个年代典型的“淑女名媛式教育”。家有一名媛,不仅意味着貌美婀娜、修养高贵、风华万千,更是豪门之家的“象征”和“荣耀”,甚至为家族带来更深的权利结合、更大的社会影响和实际利益。这样的富养教育,带着功利和虚荣色彩,不但附庸风雅,也显示出父母的自私——他们的教育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真正为女儿着想。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则不同,他是一个清官,犹如清风一缕,满身正气。他还结交文人雅士,自己也工诗文墨法。所以他培养女儿,是有意朝着艺术家和学者的方向。

   所以说,富养仅仅只是条件,教育的目的以及父母自己的境界,才是决定教育结果的根本。

  富养女儿,根本上其实是为创造更丰厚的条件,使孩子可以有机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累学识修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发现和找到自己一生真正的志趣所在。志趣,绝非一份工作、一项谋生手段、一份经济来源可比,它是人一生的灵魂,是一个人的精气神所在,可以让人当下有着眼落脚处,长期有的梦想。

  陆小曼穿衣打扮极其骄奢,林微因则显朴素高雅。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曾经也位居翰林,却喜欢穿一身青衣布衫出入街头巷口,低调却又难掩一身儒雅之气。可见家风对一个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女人天生爱美,追求美,这是一件美好的事。今天富养女儿的观念里,也十分强调打扮和品味的重要性。但真正的品味是拥有一双懂得欣赏美的眼,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女儿的富养,就要从这里着力。为女儿创造条件,多读些文学名著,多欣赏些高雅的艺术作品,多培养些艺术上的兴趣爱好,胜过一切奢华名贵的衣服和首饰的总和。

  说起林徽因的圈子,有名的便是“太太的客厅”。且看这厅中的座上客:

  政治学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文学家沈从文,大学者胡适,艺术史家邓以蛰,哲学家金岳霖,大诗人徐志摩……以及清华、北大和燕大的教授与名重一时的学者。这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在一起谈文学、谈思想、谈流派,笑谈中西古今,俨然京城最有名的文化沙龙。

   同一时期在上海,以陆小曼为中心也有一个“太太的客厅”:

  这客厅往来的则都是富贵公子和社交名媛,他们有钱又有闲,在一起无非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觥筹交错间,们享受着跳舞、打牌、听戏带来的欢愉,还有男男女女的刻意恭维……

   这样的圈子,带给她的是麻木萎靡和纸醉金迷。

   如今所谓的富养女儿,刻意追求的往往是陆小曼这种,拼命地择名校、择小区,自己也挤进更好的圈子,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人脉环境,其实错的离谱。林陆不同的结果,正是反映和证明。

   记住,孩子的圈子是怎样的,她人生的格局和质地就是怎样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什么人,她最终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这就是圈子的重要性。决定着孩子是成为风雅高贵的“精英”,还是声色犬马的“土豪”。

  富养理论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给女儿更好的物质条件,不是一定要给她包装上公主的身份、豪门的背景、华丽的服饰和贵族的教育,只是希望她有一天独自走入这繁华社会时,不至于被男人的一粒糖拐走。

  换句话说,这是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份高贵,拥有心灵上的自尊,与肉体上的自爱。

   本来万般美好的陆小曼,她在思想上任性,在身体上无畏。为了而仓促堕胎,在堕胎中又伤及身体,为减少身体的痛苦又染上大烟,此后便离不开烟、钱和那个带她吸大烟的男人。

   相较之下,林徽因确实要做得好得多。她在16岁的豆蔻年华,就能经受住徐志摩的猛烈追求,明明心曳神摇却没有一味跟着感觉走,保持住了一份理智和自重、自爱。 自尊自爱,与心有大爱,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格局决定高度,高度决定细节。

   所以富养女儿,绝不能忽略对孩子格局和高度的培养,以及对自尊自爱的教导与引导,这非常重要。虽说女性都是感性的,但让她们多接触一些博大厚重的东西,诸如家国情怀、历史素养、文化眼界,是绝没有坏处的,也是必需的。

  看完本文,希望大家能够获得富养女儿、教育女儿的有益启示。女儿的教育其实比儿子更应费心,因为她们将来面临的诱惑和危险更多,因此林徽因和陆小曼的案例就更加值得家长们研究、体会和重视。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富养女儿,重在教育的目的和境界的全部内容。


查看更多人生哲理相关内容,请点击人生哲理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