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励志文章】

(二)阅读文章《天坛根儿小记》,完成18—20题。(共9分)

天坛根儿小记

肖复兴

①天坛是明朝永乐年间所建,在北京城,是一座老园林。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天坛尚处城外,比较荒僻。那时候,天坛的外墙有一个豁口,我们一帮孩子常踩着碎砖乱瓦,从这个豁口翻进天坛,省去了门票钱。

②后来体育馆和居民区先后建成,有一路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开到这里,到天坛才方便了些。天坛后来开了一扇东门,周围渐渐热闹起来,荒郊野外的感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被打破而成了历史的记忆。

③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有时会到天坛墙根儿玩。只记得在天坛墙根儿黄昏捉蛐蛐,雨前逮蜻蜓的疯玩情景。那时候,家住打磨厂,穿过北桥湾和南桥湾,就到了金鱼池,过了金鱼池,就到了天坛墙根儿底下了,很近便。

④后读陈宗蕃先生的《燕都丛考》,他说:“天坛明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九里十三步,今仍之。”他说的“今仍之”的“今”,指的是民国二三十年。后来,天坛这一道九里十三步的外墙,被后建起来的单位和民居蚕食了不少。不过,西从天桥南口,东至金鱼池,也就是到如今的天坛东门这一带的外墙还完整。我小时候所到的天坛墙根儿,指的就是这一段。这一段墙根儿,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是各种个体小摊贩的天下,紧贴墙根儿,一溜儿逶迤,色彩纷呈。靠近天坛东门,还有一处专卖花卉的小市场,好不热闹,颇似旧书中记载的清末民初时金鱼池一带平民百姓为生计结棚列肆的旧景再现,历史真有着惊人的相似。

⑤天坛墙根儿内外,据说曾经生长有益母草,颇为引人眼目。《宸垣识略》中说:“生龙须菜,又益母草,羽士炼膏以售,妇科甚效。”这都是前朝旧景。不过,我小时候,天坛有马齿苋。马齿苋没有益母草那样高贵,只是老北京普通百姓吃的一种野菜,春来春去,一直延续生长,比益母草存活的年头更长一些。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年夏至这一天都要到天坛墙根儿挖这种马齿苋。特别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闹饥荒的年月,粮食不够吃,母亲常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挖,回家洗洗剁碎了包菜团子吃。如今,漫说天坛墙根儿找不到一根马齿苋,就是到天坛里面,也找不到了。

⑥很长一段时间,沿着天坛墙根儿,尤其是西南和东南的一些地方,被后建的房屋侵占和蚕食。如今,为了北京中轴线申遗,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或腾退或迁移,还原了当年天坛轩豁的盛景,天坛的墙根儿终于可以连接起来,几近陈宗蕃先生在《燕都丛考》中考察的那样,有着九里十三步的长度了。

⑦如果说天坛是一本大书,祈年殿是天坛最为醒目的内容,那么墙根儿则是这本书的封面,或是封面上必不可少的腰封。

⑧如今,天坛的墙根儿内修了一条平坦的甬道。墙根儿内,成了北京人晨练的好去处。每天清早,都会有好多人,在这里跑步或走步。即使雨雪天,也有不懈者在坚持。由于天坛外墙是一个圆,圆形甬道便变成了运动场的一条塔当跑道。当初,建天坛的时候,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是要让它和天相对应,是为了祭天,表达对天的景仰,哪里会想到如今可以蔓延出运动健身的新功能。

⑨如今的天坛墙根儿外面,被整理维修得整整齐齐,曾经出现的琳琅满目的个体户小摊,统统没有了踪影。好多路公交车,来往奔驰在天坛墙根儿下。每次经过天坛墙根儿或进天坛里面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想起这一切,特别是马齿苋。才觉得时间并非是如水一样一去不返,因有过它们的存在,便有了物证一般,让流逝的时间不仅是可以追怀的,也是可以触摸的。

⑩关于天坛墙根儿,还得说一件事。我有一个中学同窗好友,叫王仁兴。他刻苦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中毕业,却因家庭生活困难,无法继续读书,早早参加了工作。这让我很替他惋惜。

!1968年,我去北大荒,两年后,回家探亲,有一天在壹条龙饭庄的后面,看见他坐在那里剥葱。他不甘心命运的安排,靠着刻苦自学,最终从一名店小二成为一位研究中国食品史的学者。最近,他厚厚的600多页的大书《国菜精华》,他打电话给我,问清我的地址,要把书快递给我,顺便告我,他搬家了。

@当我听他说搬到了金鱼池,心里有些吃惊。他原来住广安门,楼房质量高,居住面积宽敞,换到金鱼池,面积缩小了不少不说,金鱼池一带的房子质量远不如他原来的房子。我有些不解,如今,房子很是值钱,这么换房,值得吗?

#他告诉我:“我一直有个夙愿,就是有一天能把家搬到天坛墙根儿来。每天想逛天坛过了马路就是,近便不说,一到晚上,夜深人静,把窗子打开,就能听见天坛里风吹来松柏滔滔的声音,你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吗?”他就是为听这松柏涛声,放弃了宽敞的好房子,搬到天坛墙根儿下。

$$王仁兴有些与众不同。就为了贴近天坛墙根儿,每天夜里都感受到从天坛里面吹来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松风柏韵?如此对天坛墙根儿富有感情的,我找不出第二人。

18.作者主要从三个角度记述了有关“天坛根儿”的故事,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9.文章读来如聊天般亲切自然,简洁明了,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这一点的。(3分)

答:

20.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答案:

(二)散文阅读
18 .
① 天坛根儿往事的回忆
②天坛根儿变迁的记述
③对好友王兴仁天坛根儿情怀的感怀

19 .
答案示例
文章语言质朴通俗,亲切自然且口语化较强。如颇具北京地方特色的儿化音, “天坛根儿” “一溜儿”“墙根儿”充满了北京味儿,还有 “近便”“漫说”等接地气的词语。这些口语化较强的词语的使用,使文章读来平实如话,淳朴自然,很接地气。另外,作者选取的事件也是贴近平常人生活的小事:如挖野菜、介绍街区环境等;第三,文章大多使用短句,句式简洁,如同聊天,亲切自然、朗朗上口。
(能从语言、句式、选材等方面选择恰当的角度1分,能结合文章言之成理地分析1分。)
20.
作者思想1分,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具体理解、阐释2分。



查看更多励志文章相关内容,请点击励志文章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