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励志电影】

从柏林回到北京,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了。在国外,她会经常到森林里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没了。

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依靠谷歌、百度,现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钟变成学者,但这样了解知识很害自己。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说,还可以看一些政论、哲学书籍等,然后去思考。这样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表述这个故事,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作要厚积薄。”

严歌苓小说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国际视野。“在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在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时,还在救赎自己。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一种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生命通过这样一种保护变得宝贵。”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书中有很多是关于严歌苓爷爷的。“陆焉识的前半生就是我爷爷的影子。我从小就对爷爷很着迷,他是我们家的骄傲。那么年轻出国留学,16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岁读完博士,40岁自杀。这个人对我来讲太精英了。这样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来的。但后来我发现他可能跟我一样有狂躁症、忧郁症,因为燃烧得特别快,不能睡觉,创造力极高,很多时候都在写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后高到浪峰的时候哗一下就跌下来了。因为到浪峰的时候基本是一个蜡烛有很多捻子在燃烧,很多夜睡不着觉。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发生化学转换,产生很黑暗的东西,感觉就完了,开始厌世……”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国读书时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还看了当代人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严歌苓也非常爱读。

“特别厚的两本。下册讲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特别好。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知道爷爷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在严歌苓的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支离破碎,少之又少。因此她写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如果讲得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严歌苓发现了很多她想象不到的东西;“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要给读者提供最好的表达方式、最好的故事,否则文学将走向死亡。有很多好的民间故事,作家不能把这些全撇开,还要去当乔伊斯、博尔赫斯,认为小说就应该高高在上。虽然那也是一种追求,但我希望文学不死,希望文学越来越多地获得它生命的土壤,就是大众。”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做到写作上的厚积薄发,严歌苓广泛阅读各种相关的书籍,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和素材,积极地探究写作的技巧。

B.严歌苓十分敏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她认为作家应用最好的表达方式把故事讲好。对于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她从不苛责。

C.严歌苓自由地来往于国内外,从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哪怕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或者发生在小村庄的故事。

D.严歌苓热衷于写作,常为写作睡不着觉,甚至为此患上了狂躁症、忧郁症。写作带给她巨大的压力,使她一度产生厌世思想。

5.严歌苓是如何“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的?

6.严歌苓认为文学不能高高在上,请分析她这么说的原因。

【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阅读及参考答案】

4.A

5.①严歌苓喜欢追问历史,且不依不饶,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的共同点, 她喜欢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②用疯狂的想象去丰富题材,用生命的激情去点 燃写作的“蜡烛”。

6.①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 作家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② 民间有很多好故事,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 来。③大众是文学生命的土壤,文学脱离大众,必然走向死亡。

【解析】

4.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严歌苓十分敏 感”的表述扩大范围,原文只是说“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C 项强加因果,“自由地来往于国内外”与“她的小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构不 成因果关系;D项“甚至为此患上了狂躁症、忧郁症”的表述因果关系不当,“ 她一度产生厌世思想”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5.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对题干所 提供的“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这句话也即文章的标题分解为两个层面 作出分析。严歌苓说“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 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表现了“在历史中追问”,写历史是严 歌苓小说的共同点。严歌苓说“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表现了“ 在创作中燃烧”,严歌苓是用生命的激情去点燃写作。

6.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严歌苓认为 文学不能高高在上的观点出自最后一段,可在该段提炼原因。既然“不能高高在 上”,就要贴近大众,吸引读者,扎根生活。围绕这几个要点在最后一段提取相 关的语句即可。


查看更多励志电影相关内容,请点击励志电影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