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复习资料】

双线递进夯基础,全面开花强能力

——初三第一轮复习策略谈

重庆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家尧

初三复习的战役又将打响,《孙子兵法》云: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两军相遇,“庙算”多者胜。复习亦然,复习的策划决定着复习效率的高低。笔者认为语文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也可称之为三大战役,具体包括:双线递进,全面开花——重点突破,强攻堡垒——综合训练,查漏补缺。这三个阶段的时间分别是3月中旬至4月底——5月上旬至中旬——5月下旬至6月初。

复习要打的第一场战役是“双线递进,全面开花”。下面作详细阐述:

一、 双线递进夯实基础

这里的“双线”一指教材线,即是对七至九年级的教材进行梳理;二是指知识能力线,即按照各个知识能力点逐点复习。这两条线可以先后进行,也可交替进行,视学情而定。

(一)教材线

教材复习不可轻视。有人认为中考时教材内容涉及很少,因而轻视教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姑且不说目前中考中的一些板块内容如古诗文的阅读与赏析还在考教材内容,部分省市的现代文阅读也有考教材内容的,就算看起来与教材相距甚远的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其考点也是源出教材。湖北荆州教研室的余映潮老师在阐述命题意图曾经将每一道考题与教材的联系作了细致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命题人在命题时是有清楚的教材意识的。注重教材的复习,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写作材料的积累,同时在提升学生能力上也更有效率。比如对阅读技巧与写作技巧的点拨,用教材课文作材料,减少了文字理解的障碍,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感悟,特别是在阅读点拨上这一点表现尤为明显。

教材复习须归类。教材的复习不等于把教材的内容逐一再来学习一遍,它是在以前学习基础的一种归类总结。教材复习可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比如分为字词、写作材料、精妙语句、写作技巧、阅读技巧、综合性学习等板块来进行。在课文的复习上也可分文体复习,将教材中的相同文体归到一块,从而总结阅读方法,提升文体阅读能力。

教材复习重积累、重感悟。教材复习既包括字词、古诗文、写作材料这些背诵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阅读技巧、写作技巧。写作材料的积累主要是将课文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或原句背诵下来,或进行改装,并联系特定的写作情景中的运用进行积累。如学了人教版九年级《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可进行语言的改装:那破旧的老水车、那熏黑的矿灯、那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还在眼前晃动,还在给我们以警示……这个句子在表达对祖国灾难的记忆,呼唤祖国的自强上就很有表现力。积累这类语言多了,不愁写作无材料。阅读技巧的积累,我们以人教版七年级的《紫藤萝瀑布》为例来谈谈:此文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的“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此题意在考查景物描写中比喻句的作用,而这类题是中考中常考到的,引导学生温习此题,我们就可以获得解答这类题的技巧:明确比喻的一般作用,同时结合本体事物,深入分析喻体的形象意义,从而准确解答。学生因为对课文较熟悉,就能集中精力于感悟解题的技巧,效果更好。

(二)知识能力线

现在市面上有众多的中考复习材料,根据各地中考命题的不同方式,这些中考复习书都拟定了相应的知识能力线,我们在复习中只须根据这条线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行了。一般来讲知识能力线主要包括四大板块:一、语言积累与运用:①字音、字形及书写;②词语(包括词语的理解、词语的运用);③标点;④修辞;⑤句子(含语病的辨析与修改、仿写、补写、续写);⑥文学常识、名著;⑦古诗文积累;⑧语言运用:信息提取、语意理解、品联写对、标语广告、图表漫画、口语交际;⑨综合探究。二、古诗词鉴赏及文言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记叙类阅读;说明类阅读;议论类阅读。四、写作。当然,各地应有所差异。

知识能力线重梳理重方法。在按知识能力线的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梳理,给学生以清晰的脉胳。每个知识点考查的能力是什么,其独特的解题方法是什么,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是什么都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印象。比如修辞,在语言运用中要考,在阅读中也要考,前者更多考运用,后者更多考理解和表达作用的赏析。这样一梳理,就能一目了然了。

先活后死。在复习的实施过程中,不一定按照前面拟出的那一个脉胳按部就班进行,可以作调整,笔者倾向于先活后死。先复习一些灵活的内容,再去攻克一下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这样可以减少遗忘。

交叉递进。在此线的复习过程中,需要间插一些成套的训练题和写作的指导。套题训练其好处在于能巩固已经复习的知识点,在练习中提升能力,不致于因间隔时间而找不到感觉。此外,写作也需交叉进行,那种认为只需花一周时间就解决写作的想法是不合实际的,过于集中学生无法消化,效果不好;分开指导,与其它内容交叉进行,效果更好。

方法整合。中考复习资料纷繁,应该说,每一本资料书都有其特别之处,在方法的指导都有些不同。对于学生而言,手里可能只有一本资料,但教师手里尽可能多几本资料,在方法的讲解时,“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针对学生实际形成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方法。

二、全面开花无遗漏

高手对决,差之毫厘,胜负立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力求不要有任何遗漏。比如字音字形的考查,有人认为无法复习。其实,常见的字就3000字左右,同学们熟悉的字一般有1500—2000字,剩下的大约在1000——1500字,我们将这些字拟出来,每次500字,分三次进行。每次的500字中,落实到个体的学生,也许陌生的就只有二三百字,费时也不会太多。通过这样的复习,我们就能确保万无一失了。

三、复习过程八项注意

1、积累内容分散安排:有些内容需要分散安排的,比如字词、妙句、古诗文背诵,需要统筹安排。这样能减轻学生负担。同时,在积累内容时,形式上也可灵活多样,比如采用竞赛形式,或一节课前三分钟背诵默写几句等,这样处理,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完成。

2、金指点拨确保实效。复习效率的高低,学生能力的增长程度,关键在于教师到位的点拨。点拨需要“金手指”,这“金手指”一是要“真”,二是要“细”。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许多是“大路货”,是无效的“伪知识”。比如阅读中我们给学生讲:回到文章中去,要看全文,要整体把握。其实这种话说了也白说,学生仍然不知怎么整体把握。教师需要做的是结合具体的文章,引到学生怎样回到原文,怎样查找相关区域,怎样提炼关键词汇,怎样组织作答,从中生成答题策略。这才是真知识。对有些知识要细化,比如说梳理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是人、事、情,而说明文的线索是按物的特征或事理的逻辑展开的,而议论文的线索是按照论证观点的不同角度展开的,文体不同,其线索梳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有了这样的分析,学生才能形成具体的技巧。

3、讲练结合能力迁移。在复习的过程中,特别是阅读和写作的复习中,有的老师不知怎么讲,就让学生反复练题,之后讲解答案,这是不可取的。其实阅读能力的形成,更需要老师的讲解指导。那种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是一种低层次的反复,是不可取的。同样,只讲不练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写作,有的讲解了许多写作知识,但未能叫学生练习,导致能力不能转化,也是需要避免的。

4、注重感悟知识内化。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形成,必须要经过学生自身的感悟,才能将教师讲解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感悟、反思,以求知识内化。在讲解之中,在练习之中,要学生经常想一想,从这里面我明白了一点什么。

5、材料精选以一当十。训练材料不在多而在精。目前的复习资料繁多,试题浩如烟海,是做不完的。我们提倡精练,提倡充分利用每一个训练材料。比如阅读中的语段训练,通常一个文段设五至六个题,在词语的理解上可能只设了一个题,但我们在训练词语理解时,根据需要,可以就这个语段设四五个词语理解题,从而增加训练量。这种做法就比让学生去做四个语段的词语理解题负担轻得多。

6、合作交流相互借鉴。学生经过几年学习,已经形成各有所长的一些技巧方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实现智慧共享,这是很有好处的。这些方法来自于学生的实际,有时可能比教师的讲解对其余的学生更有帮助。

7、透视规律我自从容。随着新课程的进行,中考涌现出一大批新题型,同时每年还有所创新,要追新逐异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其实我们冷静思考,透析每个题型背后考查的能力点是什么,针对能力点进行训练,我们也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了,就能从容应对了。比如写颁奖词,其背后隐藏的是信息的筛选提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修辞能力),前者与新闻试题类似,后者与仿写试题类似,只要学生具备了这两种能力,即使没练过颁奖词写作,学生也能自如应对。

8、把握趋势随风而舞。中考题具有极强的地方色彩,各地的要求、命题习惯也不尽相同,我们需要根据本地的中考命题趋势来把握。比如优秀诗文积累,从考查的范围看,有的只考古诗文,有的还包括现代优秀诗文;有的只考课标明确推荐的的五十篇,有的却超出了这个范围。从考查的形式来看,有的只考查名句,有的却喜欢考查整首诗词;有的放在语言积累与运用中考查,有的却放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这就需要我们把握趋势,顺势而为。否则,就会做无用功。

应该说,在中考的三大战役中,第一轮的战役至关重要,能在大范围上弥补知识能力的缺陷。这一战役的设计需要周密计划,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科学合理地构建起语文知识能力的经纬网。我们这一战役应该追求最大的战场成果。这一战役打好了,就能为以后的战役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师生慎之慎之!


查看更多复习资料相关内容,请点击复习资料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