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高考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2017届高三3月双基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C (原文第一段“看事情”的主语是诗人,选项中主语变成了“诗人笔下的角色” ,属于张冠李戴。)

2.A(原文第二自然段“他不是在许多事件中找出一个共通的模式,就是要套上一个模式”,与选项表述意思相反。)

3.C(“只要……就能够完整地了解……”表达绝对。)

(二)(12分)

4.(3分)D(A.郑乃员并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保护红豆杉;B.原文并未提到郑乃员 “严格执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C.原文是“几乎”囊括,选项绝对化了。)

5.AC(B.“自我学习相关理论的同时,还自筹资金,……”表述有误,原文是说他“自筹资金,一边到外地学习,一边开展资源调查,多次邀请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对油岭南方红豆杉资源进行考察”;D.“签订托管协议,成立红豆杉保护协会”的不是德化检察院,而是郑乃员;E.不是检察院“立即出动捉拿犯罪分子”,而是检察院“立即督促公安机关进行侦查”。)

6.(5分)(1)红豆杉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是世界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3分)

(2)不法分子在利益驱动下,不惜以身试法,进行盗伐等破坏红豆杉生态的活动。(2分)

(三)(14分)

7.(3分)B (A.小说中“吉东相亲”的情节是插叙,并非“补叙”;“缺失”也不会影响“完整性”。C.对吉东形象解读有误。D.“也表现了他一贯强势、好炫耀的性格特点”对爷爷性格解读有误。)

8.(5分)小说中看似不经意地写到吉宝“放完爆竹进屋”,写到吉宝爹在“当院挂灯笼”,提到爷爷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禾都抱到窗下”,还提到爷爷说“晚上要跟吉宝哥俩掷骰子赢钱”,这些“放爆竹”“挂灯笼”“煮饺子”“掷骰子赢钱”等民俗活动,都透露出浓浓的过年气息。。

9.(6分)观点一:爷爷是“一个脾气倔强,保守顽固的老爷子”。

理由:(1)他在家里有绝对权威,家里“唯独吉宝可以偶尔跟爷爷犟嘴”。(2)他因小事便与孙子动怒:他因为吉东不“动婚”,与吉东怄气,还把火气撒到小孙子吉宝身上。(3)他迷信保守,为了早抱重孙子,一心盼望吉东“动婚”,他密切关注吉东的相亲活动,还想通过“动荤”的方式实现让吉东“动婚”的愿望。

观点二:爷爷是“是一个可爱的、有家庭责任感的老爷子”。

理由:(1)他珍视孙子的孝心,把孙子送他的拐杖当宝贝一样地天天或拄着或拎着。(2)他勤劳爱家,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晚上煮饺子的柴禾提早抱到窗下,还准备晚上跟孙子们一起掷骰子赢钱。(3)他希望家庭人丁兴旺,他希望吉东早日结婚,先是故意与吉东怄气,然后又想通过“动荤”的方式实现让吉东“动婚”的愿望。

(观点明确,理由清晰,每点2分;其他观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19分)

10.(3分)C(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11.(3分)A(“迁”是官职变动,与“除”意思不同。)[来源:学|科|网]

12.(3分)B(“遣散了聚集在杭州天竺寺的假和尚”翻译错误,原文意思是:遣散了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而在杭州天竺寺聚集的一千人。)

13.(10分)(1)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群臣,一并涉及到韩邦奇。(5分,“会”“劾”各1分,句子大意3分。)

(2)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而有法度,部门的官员给他提供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禄米换一斤肉。(5分,“严肃”“间日”“易”各1分,句子大意2分。)

(二)(11分)

14.(5分)C E (C.并非相约看洞庭湖景,而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情感信念;E.“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诗人赏月的情景”错,首句实写诗人赏月,中间两联是诗人的想象,并没有“生动形象地描写诗人赏月的情景”。)

15.(6分)本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遥望如雪的明月;中间两联虚写,三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洞庭湖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答“对写”“正侧面描写结合”,分析合理,亦可;但是答“比喻”“以景结情”不给分。)

(三)(5分)

16.(5分)(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3)苔痕上阶绿(每空1分,错一个字即不得分。)

三、(20分)

17.(4分)CE(A.克尽厥职:能够尽到职责,做好工作。B.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C.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含贬义,此处使用对象不当。D.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 E.哀鸿遍野: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此处望文生义。)

18.(3分)D(A.中途易辙,把“自”提到句首;B.成分残缺,在“世界经济”后加“的主题”;C.重复,去掉“切忌”。)

19.(3分)B

20.(5分)【参考示例】

①起初只是一颗种子(或“它可能只是一颗种子”。)

②它就会在你的心中萌芽和生长

③但更重要的是内部的环境(大意符合,即可酌情给分。)

21.(5分)【参考示例】

系统从缓存中读取相关数据,根据答题的顺序判断是否是最后一题。如果是最后一题,则清空缓存,提示信息,退出答题系统;否则,就继续抽取下一题,同时答题序号自动增加。

四、(60分)

22.(60分)【写作提示】“两个同学的意见”是非分明,考生在做出选择时必须有鲜明的判断。如果认为选坏办法也可以,属于偏离题意。选准方向之后,论证的角度是相对开放的。考生可以从犯错之后,该如何面对入手,多角度阐释理由。

附:参考译文

韩邦奇,字汝节,陕西朝邑人。父亲韩绍宗,曾做过福建副使。韩邦奇考中正德三年进士,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后晋升为员外郎。正德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韩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的过失。违背皇帝的心意,皇帝未予答复。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群臣,一并涉及到韩邦奇。吏部已经商量决定继续留任,皇帝最终因为之前那篇奏疏的原因,把他贬为平阳通判。后来升为浙江佥事,管理杭、严二府的事务。宁王朱宸濠派遣宦官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上千人,韩邦奇立即遣散了他们。朱宸濠的女婿假托进贡要从衢州借道,韩邦奇质问说:“到京城上贡应当沿江而下,为什么要从此处借道?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可欺骗的。”当时在浙江的宦官共四个人,王堂当镇守,晁进管织造,崔珤管市舶,张玉管建筑。他们的爪牙四处搜刮,百姓都无法生活下去了。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又多次遏制王堂。韩邦奇忧虑宦官采办富阳的茶鱼为害百姓,写了一首诗歌表示感伤。王堂于是上书说韩邦奇阻止对皇上的供给,写诗歌埋怨、诽谤。皇帝大怒,把韩邦奇逮到京城,关进了钦犯监狱。朝中大臣上书挽救,皇帝都不允许,最后韩邦奇被罢官为民。嘉靖七年,韩邦奇被起任为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查安抚宣府。入朝协助管理督察院的事务,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查安抚辽东。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韩邦奇一向很有声望,请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事变。世宗当时一味采取姑息政策,没有答应,而是让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做了对调。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而有法度,部门的官员给他提供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禄米换一斤肉。他在山西当了四年巡抚,后告病回乡。居家期间,朝廷内外不断有人推荐,他又以原有官职出来主管河道事务。后来升任刑部右侍郎,又改当吏部左侍郎。后被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提升为兵部尚书,参与朝廷的军政大事。最后退休回家。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发生大地震,韩邦奇在地震中丧了生。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恭简。韩邦奇曾经住在墓旁结庐服丧,病了一年多不能起床。他的弟弟韩邦靖送药一定亲自尝过,饮食都是亲手奉送。后来韩邦靖病重,韩邦奇日夜抱着弟弟哭泣,三个月不解衣休息。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一直到守丧完毕也不懈怠。乡里人为他们兄弟设立了一块“孝悌碑”。



查看更多高考试卷相关内容,请点击高考试卷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