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高考作文】

  昨天的时候我给大家分析了如何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咱们要有大的逻辑提出,也要有小的场景对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满分作文,找寻个中亮点,对应己身,我们该如何借鉴。

  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于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的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地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一篇中学生的文章,博文读过以后潸然泪下,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感性的理科男,可能因为我对爷爷奶奶也葆有至深的怀念,这篇文章写到了我的心坎儿里。感性之后回归理性。这个孩子笔尖流淌出的真情之外,我能看到的还有平时对生活的点滴观察还有对文字的温度和力量完美驾驭。我们也照应一下前文,孩子们能在这篇文章中借鉴到什么?

  首先我们看看文章的开头部分,龙井对应了绿叶,“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对应了浓浓的情意,可以说于无声处点题,轻描淡写之间把文章标题的含义已经展现出来。过客一词让我追寻起“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句诗,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已经体现出来,怅惘,忧愁之情悄然漫于心间。“奶奶”成了爷爷生命里的一个过客,也对下文爷爷情感释放做铺垫,引出了下文。

  下面我们看看文章的中间部分采用了哪些描写。

  环境描写: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这一句用大环境衬托小人物,把人物显得渺小,茫然。整体来看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钢筋混凝土铸造的城市的冰冷,和失去老伴独自躬耕的爷爷的孤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做铺垫。亮点。

  细节描写: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这一句把几个动作拆开,把人带入到了当时的情境。我们来对比一下,“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和“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这两句话是不同的,断开以后强调了两个动作,使两个动作更有力,更能体现作者的感情。作者写得是“爷爷动动嘴唇,说”而不是爷爷说,我们能感受到细节描写应该写到的程度,细微的动作能让人感受到当时人物的情感,这个地方孩子们需要注意。最后运用了比喻,仿佛是一个寻求庇护的孩子,让我们联想到了爷爷的申请,让我们不禁眼眶湿润。

  最后我们看看文章的结尾部分,总结了全文,再次点题和前面形成闭环,再加上升华,落叶归根,一起回家,留下浓浓的余韵,我们仿佛能看到爷孙二人蹒跚着在灰色的城市里面踽踽前行,一步一步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面,这就是文字的温度。

  可能是缘分,突然想起,今天是奶奶去世7年了,爷爷先于奶奶驾鹤。二老结婚62周年,奶奶瘫痪35年,爷爷从未离弃。还记得爷爷去世一周年的时候,爷爷养得君子兰终于在一年之后开花了。愿二位老人在天堂安宁。


查看更多高考作文相关内容,请点击高考作文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