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高考动态】

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哪里登录呢?下面随考试资源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哦!欢迎点击登录!

  点击进入》》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山西教育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再认识

  任何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都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深化过程,都要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改革既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实践的探索,只有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才有意义。所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不断对理论进行诠释,不断对实践进行审视,才能科学、扎实地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一、课堂教学改革是对教育规律的坚守

  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本身的规律,我们应该遵循科学、敬畏规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勇气审视自己的所谓经验和观念,从理论高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科学面前谦虚起来,在规律面前弯下腰,使教学回归科学、遵循规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要求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依靠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看法,教师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建构主义强调会话与协作,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善于倾听学生的看法,洞察学生这些想法的由来,引导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罗杰斯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1)帮助学生澄清自己要学习什么;(2)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3)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4)维持着某种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强调在教学上,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的臆断来“框套”学生。教师与学生坦诚相见,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的做作和虚伪,喜怒哀乐要完全溢于言表。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藏书室,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倡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的语言化和结论 化。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学习情境,如: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操作、批判思考、语言表达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各种智慧的发展。

  《学习的革命》指出:“学生怎样学习,比学生学习什么重要得多”。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这些规律、理论、常识自觉地践行于实践。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质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坚守。我们必须把握方向,以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所蕴含的精神、规律和价值是我们改革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源泉,也是我们进行改革的胆略所在。不管社会如何众说纷纭、七嘴八舌;不管家长如何现实、势利;不管如何内外夹击、波诡云谲,我们都将义无反顾、孜孜不倦地去追求。

  二、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是在理念、规律指导下,不断解决教学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对课堂教学问题和缺陷的理性分析和认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逻辑起点。对教师而言,找到了自我的课堂问题,就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要充分认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在教和学的关系上,要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传统课堂以教为中心,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学生怎样学,把教学任务定位在教师是否讲过、讲完,教学关系被倒置。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为中心,把学生的“学”置于课堂的中心,关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基于学生学习、展示学生学习、交流学生学习、深化学生学习的“学堂”。

  二是在教学目标上,要实现以知识为目标向以能力为目标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以知识为目的,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强调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地思考,充分地讨论、分析、探究,让学生体验、感悟、发现知识,从而自我建构知识。结果追求的是即时效用,过程追求的是对学生的长远效用,学生身心的发展、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等等都是通过过程来实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以获得知识为载体,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寻找答案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价值观念。

  三是在教学方式上,要实现以“灌输”为主要方式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课堂,教师以讲为主,越俎代庖,教师讲知识、讲方法、讲结论,学生被动接受,一切被教会,缺乏学生思维参与,缺乏对学生的智力挑战,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新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强调学的状态、学的过程、学的方式和学的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如何指导学、促进学、提升学、评价学上。教为学服务,没有学就不存在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来教、来导。新模式不排斥教师的讲,而是要求教师善于讲,即知道什么时候讲,知道讲什么,知道讲到什么程度,要以学定教,讲要围绕学生的学,学的问题、学的困惑、学的要求,讲要提高,讲要深化,讲要激活,讲要概括,要促进学生的理解。

  课堂教学改革要把“学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指导,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知识的获得、方法的掌握、思维的激活、能力的锻炼以及学习情意的发动等环节。

  三、厘清课堂教学改革和高考的关系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教学目标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强调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倡导合作交流、展示探究,突出对问题的学习与解决。这样使课堂学习情景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多样,针对性更加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动因,有利于学生学习品质与能力、思维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当前,高考命题也在发生着变化,命题将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而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需要“过程”——学习的过程、思维的过程、知识生成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情感、心灵的经历。课堂教学改革不排斥高考,而是更加有利于高考。我们要未雨绸缪,立足长远,“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决定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譬如:班级的学风和学习纪律,学习任务的完成和落实,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教学常规的落实等。我们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完整的学校管理体系。

  四、深刻了解学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一言以蔽之,关注学情是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真切地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学活动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舍弃学情,不关注学情,教学便没有了“抓手”。

  新模式强调以学定教,没有学生的学就没有教师的教,不了解学的状态、学的问题,以学定教就成了一句空话,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也就不可能高效完成。如何了解学情呢?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通过和学生交流或查看、批阅学生的学习方案(或导学案),了解有多少学生能完成,有多少学生完不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教师以便对课堂活动有针对性的安排,哪些任务小组完成,哪些问题是学习交流、讨论的重点等,从而为教师组织课堂活动提供依据。

  二是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当走到学生中间,对各小组的合作交流进行观察并适时介入,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哪些任务能完成,哪些问题需要组间的讨论,学生有哪些不同的观点,为教师组织小组间展示、交流提供活动依据和内容根据。

  三是善于倾听。通过倾听,教师才能明白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的思考角度和学生的发展态势,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教师在小组间展示讨论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要急于肯定和否定,就是错了也不要急于制止,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尽可能让其他同学或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更正、评价,这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最佳时机,是教师把握学生思维、思想脉博的最有效方式,为教师导学、导思、概括、评价提供最有针对性的根据。

  四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随机测评。一个学习任务或一节课完成后,还要思考学生学会了吗,理解了吗,能够独立完成吗,可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师应通过抽查或变式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指导依据。

  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学的实效性。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

  五、以模式推动但不模式化

  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结构的改变,因为结构决定于性质,没有结构的改变就没有性质的变化。绝大多数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学校,都是从先进模式实验开始,即对课堂教学的结构或环节提出具体要求,让老师在实践中体会,在行动中理解,在反思中创新,逐渐内化为教师的自我理解,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笔者认为,这种推动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是可供借鉴的。毋庸置疑,有很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开始轰轰烈烈,过了一段便偃旗息鼓,涛声依旧;有的学校,搞了几年,没有大的突破和成效,一直在原有层次上徘徊。究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的学校缺乏持之以恒的实践和探索精神,急功近利;有的学校缺乏对教学改革目的、理念的深刻理解,改变仅在形式上,浅尝辄止;有的学校缺乏专业引领,没有思想高度,改革没有教育教学规律的支撑和理论的指导,对于新模式的环节缺乏意义理解和价值判断,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等等。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改革,停滞不前,举步维艰。结合我校的课堂改革实际,谈几点思考。

  一是教学模式必须有其核心的理念,理念是模式之“魂”,“魂”应该附在模式这个“体”上。即“以学为中心”,把学习还给学生,将思想发生处还给学生,以知识的意义唤醒学生。有了理念便有了方向和追求,这是改革之基。

  二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在教师,学校要把教师素质的提高,时刻摆在首要位置。建立集“学习——实践——研究”为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统一、模式研究和教学内容研究的统一,关注问题,关于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体现学科特点,鼓励教师创新,不能千人一面,学模式不是目的,理解模式走出模式,形成各自的风格,提高教学效率,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落脚点。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复杂的、艰难的,需要不断的肯定和否定,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究,需要我们用心去追求,用智慧来突破。



查看更多高考动态相关内容,请点击高考动态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