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nered.com--高考作文】

  人生即哲学,要有所得有所放。有时,人生需要加法,追求名利、追求知识、追求成功、追求富贵;但有时也需要用减法,远离名利、看淡成败、安于淡泊。

  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说:“饱肥甘、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在我看来,老子和林逋这两位智者劝导人们要知足、节制、知止,其实质上就是说人生要学会选择,要懂得去放弃,要该得则得,该放就放。

  做人该得则得,该放则放,就能更清醒科学地悟透人生的内涵,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人生不至于走向极端,从而使人生更充满活力、更健康、更有利于社会,进而使人更有意义。

  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得和放的分寸。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在科学上有一个关于分寸的定论叫黄金分割,德国的科学家刻卜勒则称之为神圣分割,就是最具有美学价值的比例,也就是我们人类的视觉感到最舒服的造型。其实在生活当中,黄金定律几乎无处不在。旗帜的长宽、人体上下部的长短、窗子的大小、一天当中气温冷暖的比差,甚至阳光的强弱,都有一个科学的定律在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人生的分寸。掌握好了进退的分寸,我们才知道什么该得什么该放。什么都不肯放下,不但会劳损自己的筋骨,还会惹祸上身。

  范蠡、文种帮越王勾践复国雪耻灭了吴国,范蠡功成身退,做买卖去了。他曾劝文种离开,可文种还是迷恋于功名,不听范蠡之言,不懂得放下,最后被勾践所杀。

  可见,做人还是掌握好得和放的分寸较好。实际上,懂得放下而使人生免灾的例子也实在不少。

  清末,曾国藩回湖南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陷金陵,曾国藩因此受封一等侯爵。可是也就在这时,曾国藩发现他的湘军总数已经达到30万众,是一支谁也调不动,只听命于他的私人武装。

  曾国藩感觉到了顾命大臣功高震主的问题,他开始自削兵权,从而解除了清廷的顾虑,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历史上,有不可尽数的立下绝世功勋的人都没能逃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曾国藩与他们的区别在于他及时地把握好了得和放的分寸。

  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因为有一个完美的尺度,我们的世界才端庄和谐。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们,因为有一个人生的分寸,才使我们的人生既有失败的懊恼,也有成功的欢欣。把握好了得和放的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要想成大事就要正确地分析自己、分析形势,做到该得则得,该放则放。“有所得”是主动选择,积极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有所放”是敢于放弃。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再强、精力再多,也不可能无所不为,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收为己用。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只会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做不好。

  选择好属于自己的,做自己该做的才是最关键的。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有所扬弃。有哲人忠告: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只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两只手不能都伸出去,

  一只手的五个指头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

  当然,该得则得,该放则放,并不是要人们简单地放弃,而是需要智慧的辅助,需要胸有全局、高瞻远瞩。胸有全局就能分清轻重缓急,做出正确取含,科学规划、科学设计。高瞻远瞩是考虑得长远,并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自己的选择。

  该得则得,该放就放,一张一弛乃人生一大智慧。


查看更多高考作文相关内容,请点击高考作文

2024 考试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3号-1